让德育之花在课堂绽放

2020-11-28 07:42任学军王彩霞
学周刊 2020年33期
关键词:渗透策略德育教育小学数学

任学军 王彩霞

摘 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小学生的优良品质,还能够为小学生营造一个文明、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文章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德育之花在课堂绽放展开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3-014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3.071

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立足于数学教材,充分发掘学科特色,实现德育教育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从而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滲透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未能充分挖掘数学课本中的德育资源

小学数学课本是教师开展教学与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材做出了很大的调整,为打破“学科本位、知识本位”的局面,降低了小学数学知识学习的难度,为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然而就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数学教师对于数学教材研读不够深入,未能充分发挥课本教材中所包含的德育资源。

(二)教师对于德育教育不够重视

虽然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素质教育得到了发展,但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数学教师往往只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而忽略了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德育教育。在很多教师看来,将时间花在教学创新与德育教育上,还不如多讲一道题。

(三)德育渗透缺乏持久性

德育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无法一蹴而就。而且其教学效果还具有一定的延时性,短时间内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要坚定信心,持之以恒。一项针对数学课堂德育教育渗透的调查显示,仅有4.5%的教师表示“总是会”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高达54%的教师表示“有时会”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由此可见,虽然很多教师已经有了渗透德育教育的意识,但是能够长期坚持的教师却少之又少。

(四)德育渗透缺乏艺术性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讲究方法与策略,使其与数学知识融为一体,从而达到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如果德育渗透教育缺乏一定的艺术性,学生很难理解其中深意不说,还会使学生认为教师是在说教,使德育效果大打折扣,久而久之还会使学生丧失数学学习兴趣。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一)现实性原则

要做到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需要重视以下两点:首先,在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保证渗透内容的真实性,保证其科学性和严谨性,避免杜撰和夸大其词;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所渗透的德育内容要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智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等相吻合,并灵活采用渗透方式,避免灌输和一味说教。

(二)相融性原则

相融性原则,即在进行德育渗透时应当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寻找德育教育与数学知识的最佳结合点,融德育教育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如果将数学教学比作一道菜,德育教育比作盐,直接将盐放入口中,即使很少也会感到苦与涩。而将德育教育融合在数学教学之中的最佳状态便是:德育就如同菜里的盐,虽无处不在但又毫无踪迹可寻,吃到嘴里却是一份美味的佳肴。所以相融性强调将数学知识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能渗透时则渗透,不能渗透时切忌生搬硬套。

(三)适时、适度性原则

要想切实发挥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实效,要遵循适时、适度的原则。首先,遵循适时性原则能够使教师及时把握最佳时机,巧妙地进行渗透。其次,遵循适度性原则能够使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时把握好分寸,既达到德育教育效果,又完成数学教学目标。

(四)重点突出原则

重点突出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德育渗透教学要善于抓住重点,突出数学学科的特点;二是德育渗透教学不应当追求面面俱到,要分清教学的主次,结合重点内容进行渗透。但是每节课至少要找出一个观点展开教育,以此来强化德育渗透的教学效果,增强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进行渗透。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教育教学领域出发,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教师在教学中表率作用的重要性。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言谈举止、思维方式和思想品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身的言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开展教学,以宽厚仁慈之心对待学生。

2.发挥课堂评价的育人价值。小学生对于教师有着崇拜和敬畏之情,所以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课堂上教师的每一次评价都是对学生良好的教育契机,因此,教师应当把握好每一次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机会,以此来加强德育的渗透效果。为保证评价效果,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应当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教师的评价要具体、真实。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对学生展开针对性的评价,评价内容要让学生感受到真情实意,避免“真棒”“非常好”等单一化的评价。在给予学生充分肯定的同时还要指出需要改进之处,真正发挥课堂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与指导作用。

其次,要以正向评价为主。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且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所以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充分发掘学生的优点,多表扬多鼓励。教师应当重视课堂教学中每一次对学生评价的机会,发挥课堂评价对学生德育教育的价值。

(二)在数学教育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1.依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渗透方式。课堂教学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即使是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师来讲都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不能每节课都采用相同的德育渗透方法,而是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渗透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有很多,如教师引导、口头表述等。比如,在教学除法竖式时,有的学生就提出为什么除法竖式不能像加减法那样列竖式,而要像盖个小房子似的列竖式?这时教师便可以采用引导的方式来渗透德育教育。并借此机会向其他学生提问:“大家知道为什么要写成这样吗?”学生回答不知道。紧接着引导学生,不知道时要及时提问,这样才能让自己掌握的知识更全面。然后以此为基础,在解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精神。

2.巧妙运用课堂“突发情况”进行德育渗透。课堂教学瞬息万变,随时会受到各种意外情况的干扰,包括来自外界无法控制的各种环境干扰。比如正在安静地上课时,忽然天气骤变,暴雨倾盆,或者小鸟成为“不速之客”飞入教室,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都可能会对小学生的注意力产生影响。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自制力较差,比较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难发现,即使教师在课前做了充足的准备,在课堂中还是会有意外状况发生。这时便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智慧,及时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将这些看似“危机”的课堂突发情况转化为渗透德育教育的良好机会。

(三)充分发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内容

1.“六爱”教育。“六爱”教育,即培养小学生爱祖国、爱共产党、爱集体、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的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学内容都体现出“六爱”教育。比如,教师可以从一年级数学课本《可爱的校园》中的两幅图片中挖掘出以下德育内容:(1)学生与教师打招呼是一种讲文明、懂礼貌的表现;(2)学生之间相互打招呼、一起玩耍是一种热爱集体和团结友爱的表现。第一节课程“生活中的数”中《快乐的家园》主题图给出了小鸭子在水里游泳,小男孩與小狗在玩耍,农民伯伯在耕田等内容,虽然这幅图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小学生数一数图中每种物体的数量,但是仔细观察这幅主题图的设计会发现,它还有意融入其他的内容,比如通过农民伯伯耕田我们可以在教学中渗透热爱劳动的传统美德,通过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我们可以渗透爱护动物的意识,通过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展示来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环保思想。

2.品格教育。《小学德育纲要》中提出努力学习、热爱科学、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等有关小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教育,仔细分析数学教材我们会发现,其中也包含了丰富的品格教育内容。比如,在二年级上册“小小商店”的教学中,教材中的例题是以学生在商店中购物、计算所购物品需要多少钱作为背景,使数学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还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以及诚实购物的良好品质。

3.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启蒙教育。数学作为一门研究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形式的科学,其本身充满了辩证因素,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这些观点仅靠小学生自己是无法发掘的,需要教师逐步去引导与训练。比如,在教学“教室有多长”的内容时,我们就要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对教室的长度进行测量,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知识与实践的关系。在教学加减法的过程中,先从十以内“不进位”的加减法学起,然后不断增加难度,到多位数相加减,使学生认识到知识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渗透万物皆有变的思想。

总之,在小学数学中渗透良好的德育教育,让“德育之花”在课堂绽放,不仅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文明的数学学习氛围,还能够使学生更深一步地学好数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田勇,赵峰.小学数学课堂德育教育渗透初探[J].学周刊,2019(17).

[2]郭红卫.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8(22).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德育教育小学数学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