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

2020-11-28 07:42崔建营
学周刊 2020年33期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生活化教学

崔建营

摘 要:基于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诸多的新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教师如果只是刻板地讲解课本上的知识,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学生会因此失去主动学习探索的能力,也丧失了学习兴趣。素质教育一直以来都是现代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是教师努力的目标。采用生活化的方式教学也能成为一种可行的方式,尤其是现在的高中化学,将它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体现知识源于生活的本质,学生也会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在生活之中。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高中化学知识;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3-015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3.076

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为的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多彩的生活中激发学习兴趣,使得课堂富有更多的趣味性,教师和学生有效互动,也能更快地让学生接受新的知识,并能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

一、当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现在很多教师惯用的教学方式依然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吸收能力,大量的知识点,甚至很多的知识难点,都是学生一时之间没办法接受的。由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渐渐变差,被动学习也只会使得记忆力越来越差,死记硬背的知识也并不能灵活的运用。这样的现状使得高中化学更加的枯燥乏味,学生的兴趣不高,使得课堂了无生趣。如今的教师,抑或是家长、学校都非常重视升学率,往往忽略了教育本身。

二、高中课堂引入生活化教学方式的目的

(一)趣味性教学,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在教育的新环境和新背景下,教师在传授知识之前,需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可以将知识点串起来,形成内在联系,让学生掌握其中一点经过简单推导就能形成一片知识,幽默风趣的课堂,外功也要注重起来,很多学生对于化学课外化学视野比较感冒,讲课的时候可以加进去这些科普知识。对于化学老师,优势在于有大量实验。实验可以通过故事、真正做实验来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高中化学,本身就是一门应用性和生活性非常强的学科,生命的每一秒,都和化学相关,课本中的知识都能引用到生活之中。由此看出,教师采用生活化的方式教学,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高中化学当前的教育条件有限,很多的知识也只能通过课本或Ppt学习,但引用了生活化的方法之后,学生就能直接接触课本之外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利用这样的教学模式来改善枯燥的课堂学习,给学生的生活带来了乐趣。

(二)贴近性教学,提高化学知识转换率

信息转化的第一步是记得住。我们想要学习任何技能和知识的第一步都是记忆。如果一道公式都记不住,那么也很难在不同的场合下去推导和应用。知识的获取主要是搜索、阅读和理解,也就是明确学什么、怎么学和学得怎么样三个问题。获取的目的是转换,知识转换成能力需要大量反复的实践。知识解决的是知不知道的问题,能力解决的是熟不熟悉的问题。能力升级为才华,方显炉火纯青。教师和家长也应该充分利用科技馆、博物馆、家庭中的各类资源,拓宽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环境,创造出更多亲身体验的机会,为丰富学习方式提供支持。让学生在体验和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研讨解决方案,真正做到“做中学”。

(三)开放性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思维

学科学课程的目的本来是锻炼综合能力,一个科学实验是可以通过很多种方法来完成的。课下作业多设置开放性问题,学生会主动地花费更多时间去观察生活,再通过阅读一定的资料,经过课上反馈环节的思想碰撞获得对某一课题的更深入认知。教授科学课程的教师应该要会做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根据自身的擅长点、学生状态,以及学校条件做一些不拘泥于教材的东西,有创意的甚至与教材完全不一样的都可以。这样才能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地把教材作为一个参考,而不是唯教材适用。譬如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探究DNA分子的结构、小组讨论氯化铵溶液为什么呈现酸性等。学生也在体验式的作业完成过程中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从而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重视学习与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提高所学知识的应用性,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三、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

高中化学学科是一门自然类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比较强的生活性特点,并且该学科也具备实践性、科学性,以及人文性等特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的生活化,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也是增强学生化学学科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一)学会调动课堂气氛,结合生活实例

为了让课本知识变得更加贴近生活,使复杂的内容更加浅显易懂,课堂气氛也相当的重要,为了让大家活跃起来,教师可以在讲解课本知识时,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穿插着进行讲解。在进行碳氧的反应关系章节授课时,先联系生活实例煤气中毒,然后引导学生探索“毒”的形成,最后得出碳不充分燃烧,产生一氧化碳,引起煤气中毒的结论。一步步地论证,或者在保证安全前提下的小实验是可取的教学案例。例如在讲解到有关化合物时,如纯碱、苏打、天然碱等,可以让学生举出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与化学化合物相关联的物品或食品,也可以分小组讨论后抽出组员上台展示成果,在分享和讲解的过程,实际就是大脑知识的加工,如果没有相当程度的转化,是很难深入浅出的。而且记忆金字塔“说和做”是最为有效的。大家在积极的讨论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当堂的知识,课堂氛围也变得更加活跃。

(二)运用生活中常见素材,组织化学实验

高中化学课堂离不开化学实验的辅助,很多表达式、反应现象都需要用实验来切身感受。多开展化学实验,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化学有关的材料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上网查阅资料,自己准备器材、用品,自己动手进行化学实验,自己制作生活中的用品,来体验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样,学生能把课本上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便于理解,然后再加以运用和掌握。通过这样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配合能力。此种方式也可以让学生对化学实验充满兴趣,学生可以深入探究化学现象以及物質本质。在教学中要合理地运用各类化学实验,达到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生活化的实践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激发学生个人潜能。在实验品的选择过程中,可以将常用的物品。如白醋、铁钉、84消毒液等用于化学实验。引导学生积极地将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实践中的问题相结合进行探究。这样一来,也自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新课程背景生活化教学
关于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探讨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