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大班幼儿合作行为的培养

2020-11-28 07:42周艳红
学周刊 2020年33期
关键词:合作能力幼儿园教育

周艳红

摘 要:合作行为是一种人与人相处的重要模式,通过合作能够极大地促进个体的相互学习与成长。对于幼儿来说,尽早培养合作行为能够有效促进幼儿与集体之间的融合,帮助学生成长。对幼儿合作行为的研究从20世纪中叶就已经开始了,教师和家庭对幼儿行为的影响巨大,在进行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更应该积极配合。故系统性地介绍幼儿合作行为的重要性和影响幼儿合作行为的因素,并根据目前幼儿园教育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善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合作能力;行为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3-017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3.089

合作能力是与他人相处、融入社会的重要能力之一,在对幼儿合作行为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都应该予以正确认识,相互配合完成对幼儿的教育工作。根据对幼儿教育的指导性意见来看,幼儿园教师有责任加强幼儿与他人交往、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分享的行为。合作对于幼儿的成长十分重要,教师和家庭是学生成长学习的引导者和陪伴者,同时也不能忽视幼儿向同龄人交流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只有幼儿学会了合作,才能逐渐成长为更加完整的人。

一、幼儿合作行为概述

(一)幼儿合作行为的概念

合作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通过分工等方式共同完成某一个目标的过程,在合作中需要每个个体相互配合,使每个个体都能够从中获益的一种社会行为。在合作中有两个要点,即共同的目标和个体之间的协作。对于幼儿来说,其身心发育十分不完全,幼儿之间的合作行为有自发性和组织性两种[1]。自发性的幼儿合作行为是指幼儿在面临某项比较困难的任务时会自发地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如当两个小朋友搭积木的时候,会有小朋友提出“咱们一起玩吧”,这种无意识的合作行为就是自发性的合作。组织性的幼儿合作行为是指在完成某项任务时,需要对不同人员的分工进行组织分配,制定出比較有条理性和科学性的合作方式。组织性的合作行为对于幼儿来说很难独立完成,往往需要教师进行协助。

(二)幼儿合作行为培养的重要性

培养幼儿的合作行为对其成长十分重要,教师和家长应该从各个方面加强对幼儿合作行为的培养。首先,合作行为能够促进幼儿与人交流的能力。对于大班时期的幼儿,交流能力还没有得到完全的发展,在对外部世界进行观察和认知时主要还是以自我认知为主。借助与他人的合作交流,幼儿会开始考虑他人意识对自己行为的影响,教师应该积极促进幼儿之间的相互合作,引导幼儿的行为和心理正常发展。其次,幼儿在3~6岁时期正处于好奇心理高度发展的状态,此时正适合进行合作行为的培养,幼儿可以逐渐意识到同伴的重要性,促进幼儿的成长和发育。幼儿的能力和智慧会通过合作行为得到更大的发展,幼儿也会逐渐明白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合作行为带给幼儿的成长是课堂和教学不能实现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行为能够弥补幼儿成长发育中的不足。

二、幼儿合作行为培养的问题

(一)游戏合作多,教学合作少

在目前的幼儿合作行为培养教育中,以游戏合作为主,课堂上的教学合作行为较少。一方面,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同时也是幼儿园日常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教师或幼儿自己会制定或遵守游戏的规定,在需要与同伴进行配合的时候,幼儿也会有意识地进行合作。游戏过程中教师的参与度较低,主要还是依靠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合作行为。在进行游戏时,幼儿能够感受到更大程度的自由,对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有很大帮助[2]。另一方面,幼儿教学的课堂中对知识内容的教授比较少,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沟通程度低,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有时会破坏课堂教学合作,导致幼儿合作意识中的非自发因素增加,影响幼儿之间的合作。

(二)单向合作多,双向合作少

在进行幼儿的合作过程中,主要以单向合作为主,双向合作的发生次数很低。首先,根据幼儿的成长规律来看,3~6岁的幼儿还处于以自我认识和自我中心为主的阶段,还不能从其他人角度进行问题的考虑。因此,幼儿在进行合作行为时都会从自己出发,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的次数较少,去“自我化”的行为还需要教师进行适当引导,使学生的心理认知得到逐步发展。其次,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与同伴之间的交流合作多以同性为主,异性之间的合作行为发生概率较低。这是因为相同性别的幼儿在3~6岁阶段内的兴趣爱好相类似,幼儿会在活动或游戏的过程中自发形成合作,而对异性之间的双向交流产生的互动更少,合作行为也就更少[3]。幼儿之间形成矛盾时,由于自我意识占据主导,会要求其他人改变来适应自己的要求,这也导致了双向合作的困难。

三、影响幼儿合作行为的因素

(一)教师行为与家长教育

影响幼儿合作行为发生的客观原因可以归纳为教师行为与家长教育。一方面,由于独生子女等政策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幼儿在家庭中的合作发生条件不足,幼儿只能和家长进行合作。而同时,家长在心理和行为上具有支配幼儿的心理,导致幼儿表现出合作的倾向程度更低。幼儿对父母的依赖程度越高,家庭内部的合作行为发生的概率也越低。另一方面,在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由于幼儿心理发育不完全等,幼儿很难自主产生合作行为和合作意识。一些试验研究表明,幼儿真正能够形成合作意识是在7岁左右,这对幼儿教师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个性心理与群体因素

幼儿的个性因素和群体因素也是影响其合作行为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幼儿的智力水平、反应能力和思维能力都会影响其合作行为的发生。一些智力水平中等的儿童比智力水平高等的儿童发生合作行为的概率和合作意愿更加明显。反应能力和思维能力更突出的儿童比普通儿童的合作行为概率和合作意愿程度更高。这说明幼儿的个性化心理会直接影响其发生合作的配合程度和主观程度。另一方面,在进行小组分配时也会影响幼儿的配合程度。互补型的儿童之间合作程度会高于非互补型小组,这是因为这种合作方式促进了能力弱幼儿的发展。另外,性别也是影响幼儿合作的因素之一。研究人员发现幼儿之间的合作程度男—男﹥男—女﹥女—女,在安排小组成员时,也应该充分考虑其性别差异。

四、培养幼儿合作行为的方法

(一)加强教师对合作的关注

教师是对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行为进行培养的重要引导者,教师应该加强对合作的关注程度。首先,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合作观念,意识到培养合作行为对幼儿身心发育和成长的重要影响。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和游戏活动中,逐渐渗透引导幼儿进行合作。如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可以安排幼儿合作进行体育学习。针对一些有难度的动作,教师可以让幼儿相互交流指导,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促进幼儿与同伴之间形成良好关系,还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培养合作意识。其次,教师在安排幼儿进行合作时应该考虑到幼儿身心发育不完全的特点,在进行协作时要注意任务分配的合理性与公平性。如安排异性幼儿合作完成游戲时,男生在力量上承担得要比女生略多一些,女生在动手和技巧上可以多承担一些。

(二)引导幼儿进行双向合作

在引导幼儿进行合作行为时,应该有意识地引入双向合作,使幼儿的心理得到发展。按照幼儿心理发育的特点,在6岁左右幼儿会逐渐去“自我化”,能够开始理解他人、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但是,这种心理发育的过程不只与年龄有关,与外界的正确引导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双向合作和去“自我化”进行铺垫和引导。处理日常矛盾是一个较好的切入点。一方面,由于幼儿本身的思维和心理特点,发生日常矛盾是很正常的现象,教师应该正确认识矛盾,并发挥教师自身的教学机智,合理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在对幼儿进行道理阐释的时候,如果没有具体例子,幼儿很难理解并形成印象,而通过矛盾的实际经历,幼儿的理解会逐渐加深,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

(三)促进幼儿的异性合作

在幼儿合作行为和合作形式中,异性的合作方式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和学校应该与家长进行主动沟通,增加幼儿与同性、异性之间的合作。首先,教师可以制定小组合作的模式,安排男女搭配成为一个小组,以小组的形式来参加课堂活动或课外活动。这种合作的方式有利于增加幼儿对他人行为的理解能力,促进幼儿身心更健康地发育。其次,学校还可以组织家长和幼儿一起参加合作,安排母亲和女孩为一组、父亲和男孩为一组,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育活动。这种组合方式新颖,能够锻炼幼儿和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使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到更多的乐趣。最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使幼儿体会到合作与竞争,有利于在班机内部形成较好的学习风气,推动幼儿相互促进、相互进步。教师要善于运用合作与竞争,使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四)提高家长与幼儿的家庭互动

对幼儿的教育不只是教师的任务,家长作为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也肩负着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行为的责任。首先,幼儿园应该适度组织亲子活动,在拉近幼儿与家长亲密关系的同时,使幼儿和家长之间形成有效合作,向幼儿渗透合作的意识。如安排一些合作亲子游戏,需要由幼儿和家长配合完成的传球游戏等,都能够有效刺激幼儿的合作意识。其次,在家庭活动中,家长也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参与合作。如经常性地请幼儿帮忙,并经常对幼儿说“谢谢”,既能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也能够培养幼儿的礼貌和习惯。家长的言行会对幼儿造成较大的影响,幼儿会不自觉地模仿家长的行为,家长一定要关注自己对幼儿的影响。

总之,对幼儿进行合作行为的培养十分重要。幼儿作为非独立的个体,对教师和家长的依赖程度很强,教师和家长都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会对幼儿产生较大影响。在课堂教学、游戏活动和家庭互动中,都应该不断渗透合作行为,使幼儿形成一种合作的自觉性。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合作行为教育时,应该兼顾课堂与游戏,将双向合作和异性合作作为改进的着力点,有意识地带动家长参与到对幼儿合作行为的培养中来。

参考文献:

[1]全海英,马超.情景启动体育游戏对幼儿合作应为的影响[J].体育学刊,2014(2):95.

[2]崔丽莹.幼儿合作行为的发展与影响因素研究评述[J].学前教育研究,2010(4):48.

[3]廖唐兰,成云.幼儿园亲子活动对幼儿合作素养的培养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6):103.

猜你喜欢
合作能力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研究
培养幼儿在活动中的合作能力
刍议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