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影响和研究

2020-11-28 07:42周彩霞董延书孙田成
学周刊 2020年33期
关键词: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

周彩霞 董延书 孙田成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基本素质的主要内容之一。辅导员是教师队伍中的重要成员,不仅应该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从思想上、学习上引导学生,更要在生活上关心、爱护学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生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3-018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3.093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辅导员工作包含了崇高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无私的自我奉献精神。在陪伴学生们成长的过程中,教师也在不断丰富自己。在一次又一次的经验总结中,教师同样收获了很多。对于刚刚入学的大一新生来说,生理和心理都存在着不成熟现象,对于家人和朋友的依赖,生活环境、居住地点的变化,可能会使部分同学对一个崭新的空间产生不适应。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学生思想日益成熟,教师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更好地起到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作用。并且,随着学生的成长,对于家长、教师、学校,甚至社会,产生了一定的逆反心理,强制性的教育方法已经不适合当今的社会。如果想更好地教育学生,提高其思想道德修养,最重要的便是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和学生做朋友,多交流,不应只把教学内容、教育目标传达给学生,而是真正地去考虑学生们愿意接受怎样的教育。

身为辅导员,自身要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并且应该全面深刻地了解国内外的时事政治、热点新闻,抓住其中重点问题,进行剖析,以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给学生讲述,在不同层面、不同程度提高他们区别不同性质的矛盾和识别是非界限的能力,保证用正确坚定的思想去引导、教育学生。其次,对于学生的教育工作,应该把思想教育作为工作核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到社会的发展规律,了解国家的发展前景,明确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应该履行的义务,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以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学习、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教育。身为大学辅导员,应该把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教育并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并从中积累经验,增强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改革精神与创新能力。面对困难与挫折,始终保持着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对大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从生活上、心理上关心同学,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培养他们勤于学习、勤于动手、勤于创造、勤于思考、勤于奉献的精神,使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四有新人”。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文关怀

当代大学生群体,特别是现如今的“95后”,他们是现实意义上的“人”,特别是一个有自我个性,能追求主观理想的客观个体,自主地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命运是他们所追求的,并且,伴随着大学生民主意识和自我意识的不断提高,他们迫切要求与教师进行平等交流。因此,我们应该认清现状,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尽可能地给予他们相对平等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的提出,不仅要求辅导员的内在思想产生改变,由传统转化为现代,并且辅导员也应该从外部提高自己,改变教学教育方法以及德育发展方向,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思想问题,起到教育作用,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并产生深远影响。人文关怀会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方法,改变过去的主观能动性和一味灌溉式说教,使枯燥的德育工作充满人性的魅力。并且与高中时期紧张的学习氛围、繁重的学习压力相比,大学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也相对自由与宽松。现在的大学生,自以为心理十分成熟,认识不清自身,不能明确地知道自己在思考问题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上的缺陷和薄弱,他们还不能很好地理解学校的管理模式和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大学的一切还充满着模糊感和陌生性。此时,身为辅导员若不能及时与学生沟通好,年纪尚轻的他们则可能会因为自身存在的逆反心理,产生与学院以及学校对抗,不服学校的管理制度,随意逃课、谩骂、考试作弊,甚至不尊重教师的种种行为。同时,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给校园的健康发展注入了不和谐因素。辅导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则会大大地加剧师生间的矛盾。相反,如果辅导员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消除学生的抗拒心理,增进与学生间的交流,必将增强辅导员个人对班级的影响力以及整个班级的集体凝聚力。如果辅导员可以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交流关系,做到积极沟通、平等交流、相互尊重,自然而然地拉近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倘若學生可以“亲其师、信其道”,就会大大地减少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逆反心理,消除其对于辅导员教师教育的偏见,真心相信辅导员对学生的付出都是为他们好,从而更加信任教师、亲近教师。在相对平等的育人环境下,同学们会更加积极地配合学院工作,接受辅导员教师的教导,主动寻求辅导员教师的帮助,建立平等和谐、开心愉快的师生相处关系。同样,辅导员教师也应该在和同学相处的过程中,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争取和学生共同成长,一起进步。

与学生讲话的时候,沟通也需要讲究艺术。辅导员在谈话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平等尊重的态度,关心学生的心理发展趋势,尊重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思维方式表示理解,使双方处于平等的位置。当学生和辅导员之间的等级差异消除之后,学生会愿意敞开心扉向辅导员倾诉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让辅导员教师可以了解自己的感受,为自己解决困难与疑惑。反之,如果辅导员教师不尊重同学内心想法与感受,学生们由于对教师的畏惧与不信任,更加不愿意敞开心扉与教师交流。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尽量不要一味地使用官方用语,语言要通俗易懂,语气要平易近人,长期以来,大批学生都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晦涩,难以理解,特别是涉及关于哲学方面的知识时,更具有抽象化,这令他们没有兴趣接受思政教育。语言要生动幽默,要摒弃传统教育中的空洞说教,生动具体地把需要告诉给学生的道理用风趣幽默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既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又可以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并且,身为辅导员,在不同班级、学院、课堂、私下等不同的环境下,要有不同的讲话风格与讲话语气,语言方式力求多变,还需要辅导员根据实际情况、讲话对象进行观察与分析,争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于学生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使更多的学生可以高效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是辅导员与学生互动合作对话的教育过程,是辅导员与学生实现信息、思想、情感共享的教育活动。辅导员与学生的互动是从传递与接受教育信息开始的,信息的共享是思想、情感共享的基础。身为辅导员,应该对于知识毫无保留,将所学所知全部教授給学生,使学生可以更好、更全面地学习。当然,身为一名新时代的学生,也要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多种渠道学习新知识,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真正拥有的,同时也要做到积极地和教师沟通与交流,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如果辅导员与学生之间要实现情感的沟通共享,一定要不断地、及时地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心灵体验,尽量消除学生的消极情绪,增强他们对于消极情绪的转化能力,提高他们对于新事物、新情感的接受能力,使他们有更多的积极情绪和正能量。只有这样,辅导员才能在新形势下把工作做得更好,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需要,更好地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当学生把辅导员视为朋友与可以信赖的人时,和谐的师生关系自然会得到建立与巩固。

三、思想政治工作在具体实施中的两个方面

1.大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从小所处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经济条件是有很大差异的,因此,他们在为人处世上有着天然的差别。比如,同住一个宿舍的同学在作息时间、消费观念、卫生习惯、人生追求等方面风格迥异,但身处一室的同学们还要每日相处,所以难免因为这种差异而形成摩擦。比如,有的同学喜欢晚睡,有的同学习惯早起,有的同学喜欢睡觉前煲电话,这些生活习惯严重干扰和影响了其他同学的作息和学习状态。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找这类同学座谈,给他们讲述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和意义。在同一个宿舍,遵守宿舍的公共秩序对于大家而言是最好的,也是最长远、最有益于团结合作的方式。给学生讲解身处集体宿舍和在自己家里的不同之处、自律能力该怎样培养、和团体合作的重要性。在日常卫生习惯上,多强调要懂得考虑别人的感受。在人生追求上,让同宿舍内的同学集思广益、向优秀的、有进取心、有崇高目标的同学学习。

2.在学习上,辅导员要经常召开主题班会,使同学们意识到专业学习对于自身长远发展的意义和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广泛开展互帮互助、同外国研究生的联谊活动,开阔学生们的视野,使学生不断充实自身的内在学识和见识。对于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跟他们谈心,阐述端正学习态度、夯实专业基础对于未来就业的重要性。对于学习不得法的学生,为他们请成绩优异的学姐学长作讲座和专项辅导,要让每一名学生都认真、扎实、脚踏实地地投入到学习中来,确保大学期间他们在学业上不掉队。

综上所述,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学习能力、家庭的实际情况,来对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在不断的摸索和总结中,逐渐完善工作的方式方法,用更好、更科学、更先进的理念来指导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以更高效地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N].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5(3):39.

[2]陈万柏,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75.

猜你喜欢
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与对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及强化对策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