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价值研究

2020-11-28 07:52沙莎
商情 2020年17期
关键词:价值研究高校思政课

【摘要】对一个法制国家来说,在高校中开设法制教育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当代大学生只有通过全方面的学习,才能最终成为高水平、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本文分析了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现状,试着探究了高校思政课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价值,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能够在高校思政课上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 大学生法制教育 价值研究

引言:大学生在离开校园之后,会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推动我们的国家走向繁荣富强。在专业知识的教育领域,各大高校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有十足的把握能培养出技术过硬的学生;但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法治教育却常常成为被人们轻视的内容。要想更好地体现出高校思政课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价值,还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手段,才能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法制教育课堂。

一、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现状

在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缺乏专业的法律教师指导。一般来说,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大多是政治学、心理学或教育学毕业的,这就意味着就连教师自己对法律知识也缺乏系统性、专业性的了解。另一点就是虽然从中学甚至小学的j困政教材中就会涉及到法律的相关知识,但在思政教育中占据主要地位的往往还是道德品质教育,一直到大学这个现象也没有得到改变。这样很容易让一些学生产生错误的价值观,觉得道德约束有时候是比法律约束更加重要的。最后就是法制教育的内容往往缺乏与实践的结合,教师只是把书本中的知识点原样复述给学生而已,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对法治教学的课堂缺乏学习兴趣。

二、高校思政课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价值

(一)培养大学生法治人格。我国的高等教育院校中,大多都会开设专门的法律专业供有意向的学生进行学习,并通过专业的司法考试对学生进行考核,判断学生是否有从事法律行业的资格。而基础的法制教育理论则被放进了思政课本中,成为了所有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对大学生来说,在思政课堂上接受法制教育是非常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法治人格的。法治人格在某种意义上是形成独立人格的基础,因为它要求人们拥有政治认同感、权利意识、义务意识和公平公证的理性思维。向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不是为了让他们钻法律的漏洞,而是让他们发自内心对法律有敬畏之心。在这样一个法治社会,为了尽量减少不知法犯法和知法仍犯法的情况出现,对各大高校的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学好一门专业课只能证明学生有着还不错的知识获取能力,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力量,拥有了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学生才能成为全方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在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只有综合素养都足够强的学生才能得到社会和企业的青睐,拥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来看,法律其实为人们的工作、生活都提供了非常多的保障。作为普通公民,人们的肖像权、人身自由权、宗教信仰权都是受到法律保护的;作为企业员工,人们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保护;作为消费者,《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会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權益。由此看来,大学生获取更多法律知识其实还可以用来保障自身权利不受到侵害。

(三)实现思政教育和法制教育的统一。我们的社会同时受到道德和法律的制约.而在高校思政课上进行法制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心中实现思政教育和法治教育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积极的引导,这种约束通常体现在一些日常的小事之中,例如食堂打饭不随意插队,图书馆保持安静,与同学平等交往等等。而法制法制教育则更多的是对一些严重的不良行为进行制约,例如随意破坏公共财产、蓄意伤害他们身体等等。当然,法制教育的最终目的不应该是比违法的惩罚来约束学生,而是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待事物和人都能有一颗宽容、充满善意的心,这才是思政素养和法律意识有机统一的最好诠释。

三、高校思政课上更好地实现法制教育价值的措施

(一)突出思政课中的法制教育价值。在高校思政课上常常会出现由于过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而忽略了法制教育的情况,要想更好地实现法制教育的价值,必须从根源就加强对其的重视。例如以往的教材设计中,法制教育在其中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如果教育部真的想改善学生法制教育效果,可以适当调节教材中的内容占比,这样教师在进行讲课日寸也会更加重视相关的内容,将其作为教学重点。

(二)丰富教学手段,理论联系实践。书面的法律条款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有些枯燥乏味的,要想更好地发挥出法制教育的价值,教师可以在思政课堂上积极丰富教学手段,做到理论联系实践,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力口强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例如在介绍消费法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进行问题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对情况进行分解,并判断当事人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这样的教学手段比起平淡无奇的讲述能够更好地吸弓!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在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增强对法律知识的理解。除了在思政课堂上进行的理论知识教育,学校还可以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法律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例如主题演讲、辩论赛、法律知识讲座等等,都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更好地培养法律意识。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申请去法院旁听,有些学生可能以为法庭只有相关人员能进场,其实只要是符合旁听要求的群众,就可以携带证件自行前往法院进行旁听,更真实地感受法庭审判的流程。除此之外,还可以尝试将法制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教育,也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效果。

结束语:综上所述,如果教师能积极改善教学手段,那么高校思政课就能更好地发挥出法制教育的价值。只有教师积极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和专业知识水平,才能为学生带去更好的课堂体验。在现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学生必须在拥有优秀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才能真正成为社会所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明.大学生法制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路径研究[J].法制博览,2019(33):225-226.

[2]王欣.浅谈大学生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J].法制博览,2019(30):221-222.

[3]李雪蓉.德育视角下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思考[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16):229-230.

作者简介:沙莎,1985.09.,女,汉族,讲师,学历本科,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思政。

猜你喜欢
价值研究高校思政课
“中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探析
十年磨一剑:思政课教学改革发展综述
“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关于篮球游戏在高职篮球教学中的价值研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浅谈古典文学与当代大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探析乡村治理主体几个相关问题
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
应用型背景下音乐专业声乐表演中表现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