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人文型社团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2020-11-28 07:52马英姿
商情 2020年17期
关键词:人文教育

【摘要】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型社团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本文以淄博职业学院“共同关注”社团为例,试从人文社团的特点、作用和发展等方面论述高职院校人文型社团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人文型社团 人文教育 独特作用

众所周知,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之一就是人文教育。人文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人文精神,塑造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中,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首先要重视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除此以外校园文化的补充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很重要。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教育便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人文型社团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加强学生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本文以淄博职业学院“共同关注”社团为例,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第一,人文型社团的特点。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一直以来这些社团以其鲜明的汗放性、自主性、多元性、社会性等特点,成为大学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人文型社团是属于近年来新兴的社团类型,主要与高职院校开设的人文素养课程相关的一些社团组织,比如英语沙龙,创业协会,新闻互通,共同关注等社团,这些社团的特点突出表现为知识性与实践性的紧密结合。淄博职业学院“共同关注”社团就是思政课专职教师担任指导教师的人文型社团组织,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承着“关注社会,关注校园,关注自我,共同担当,共同成长”的办社理念,把思政课堂延伸到课外,通过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把学到的枯燥的理论知识和真实的社会实践有效地结合,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终生受益的教育目的。随着几年来社团的不断发展和扩大,各种社团活动的广泛开展,社团的影响力和认可度在不断提升。

第二,人文型社团的作用。实践证明,社团活动是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在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近年来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不斷加强,人文型社团的作用愈加明显。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塑造大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是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学生社团活动就是增强学生凝聚力,培养团队精神的主要方式。比如我们的“共同关注”社团,从组建以来就积极开展一些旨在锻炼同学们团队合作意识的活动。为配合思政课堂上的新闻播报实践活动的开展,社团举办了新闻大赛。大赛的宗旨是提高同学对国际和国内以及社会上发生的热点,焦点问题的敏感度和关注度,培养和提高同学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名合格公民和用于担当奉献的当代大学生。整个活动期间,参赛队成员认真研讨,紧密协同,配合默契,无不体现出团队的互助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学生的人际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无疑也得到了很大提升。社团举办各种演讲和辩论赛等活动,在赛场上同学们积极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唇枪舌战的辩论,大大提高了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思辨能力,既培养了参与,合作、共赢的理念和意识,又提高了思辨能力和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这些对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和人文精神塑造将产生深远影响。

其次,有利于更好的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营造良好的学风,对高校学风建设起到积极作用。高校学生社团可以说是高校专业教育的“第二课堂”,学习专业知识,是大学生知识提高的关键部分,也为大学生顺利毕业并且进入社会谋生、就业、创业提供知识保障。当今高校的现实却是不容乐观,经常出现的迟到、早退、旷课、痴迷网络、生活无规律等现象严重,尤其高年级的学生更加明显突出,学生管理难度大,严重影响校园风气。因此社团作为“第二课堂”的作用充分显现。“共同关注”社团先后举行“读书沙龙”活动,“形势与政策”网络课堂学习心得交流活动,“我的职业理想”座谈活动,在活动期间,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读书、研讨领悟、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动力,变被动为主动,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终身受益”的学习氛围,学生自觉学习的意识显著增强,学习的学生明显增多,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也轻松顺手,有的放矢,对学风建设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第三,人文型社团的发展。随着近几年高校对学生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视和关注,人文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管理中越来越发挥其独特的魅力和作用。“共同关注”社团通过聘请校内外有关专家,开展专题报告等活动使大学生较为深入地了解相关性内容,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通过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使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既有广度,又在某一领域有一定的深度,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最近几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的兴起,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创新能力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为适应这一形势需要,“共同关注”社团组织学生进行了校园自主创业实践活动,“校园诚信售货架”便是其中的一个亮点,这个项目成功的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体现了学生社团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进入新时代,人文型社团今后的发展需要进一步适应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力求把社团工作和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思政课教学紧密结合,多组织有特色、有内涵、有影响的高质量的活动来提升社团的水平,保证其健康、快速、平稳的发展。

总之,开放多元、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人文型社团在提高学生策划组织能力,合作沟通能力的同时,也大大开拓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才环境,在学生管理工作和学风建设方面发挥重要的和独特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宫淑芝.试论社团活动对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影响.职教论坛2011年第23期

[2]林浩 马小华 郑丽波.试论高校学生社团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理论观察2011年第6期

[3]张洪梅.试论大学生社团建设对高校学风建设的促进作用.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第24期

作者简介:马英姿(1968年3月生)淄博市人,淄博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高校思政课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哲学、近现代史、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人文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探讨
人文教育对促进护理教学改革的价值研究
物理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探析
如何在高中历史教育中发挥人文教育功能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中人文教育的探析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浅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论师愉生悦的诗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