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究

2020-11-28 07:52郭素莲
商情 2020年17期
关键词:思政课

【摘要】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应该努力营造文化氛围,将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的平台和手段,可以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目前,齐鲁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很多不足,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基于此,本文拟依托齐鲁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以新媒体为手段、以“双主体”教学模式为路径、优质配师资力量为保障,以特色模块化教学为抓手,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課程设计、实施、考核、评价的机制,激发思政课课堂的活力,提高大学生的获得感。

【关键词】齐鲁优秀传统文化 思政课 路径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在大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课,是实现铸魂育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不仅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在价值引领中增强大学生的获得感,而且应该努力营造文化氛围,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的平台和手段,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一、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价值。

什么是齐鲁传统文化?它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齐鲁传统文化是指从古代至今天山东地区的思想文化体系的总称。狭义上的齐鲁传统文化则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齐文化和鲁文化。本文主要研究指广泛涵义上齐鲁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以人为本的务实精神、争强图霸的进取精神、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这些都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典型案例,因此挖掘其育人价值,能更好的传承齐鲁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思政课的育人效果。

(一)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齐鲁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实质一致,齐鲁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主干,集中地体现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奠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齐鲁传统文化主张“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提倡“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这些都是中华民优秀美德的体现,这些思想和精神对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理论基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之核,也是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齐文化主张国家统一,最早提出了“大一统”的思想,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待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上,春秋时期的管仲、晏婴等大胆提出了“殉国不殉主”、“社稷是养”、“社稷是主”等口号,从而将国家民族的利益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体现了更高层次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优秀齐鲁传统文化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为理想信念教育提洪精神沃土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否实现,取决于青年大学生是否有远大的理想信念。齐鲁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重要文化支柱,蕴含丰富的精神价值和现实价值,它是培育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理想信念的精神沃土。

自古至今,中华民族就具为国为民的担当意识和精神追求。从“舍生取义”到“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再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等,都体现了为国家民族担当的伟大精神,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教材,为思政课培养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洪了重要的精神资源和强大的内生动力。

二、齐鲁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齐鲁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更好的弘扬和传承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目前,齐鲁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很多不足,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一)齐鲁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齐鲁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内容有待优化

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相关内容衔接的是否恰当,不仅影响思政课堂学生的参与度,而且会影响到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思政课教师在课堂运用齐鲁传统文化的人物思想、故事时往往缺乏灵活性,与课本理论知识的结合较为生硬,对其内涵的解读不够清晰,学生无法完全理解、消化和吸收,同时与学生特点联系的不够紧密,缺乏结合学生的特点。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思政课堂,并非生搬硬套,思政课教师需要将其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内容,才能实现有效的融入,提升学生对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齐鲁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方法比较单一

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融入的方法较为单一。由于高校思政课大多是采用大班合堂教学,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课堂时,主要以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灌输为主,思想上的引领有所欠缺,没有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最终导致齐鲁优秀传统文化未能真正在高校思政课上发挥德育价值。

(二)齐鲁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1、思政课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不高。

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是推动齐鲁优秀传统文化融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条件。但实际上,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参差不齐。由于缺乏对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面认识,所以在引用齐鲁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教学时,多是生搬硬套的使用一些语句与概念,授课方式死板,无法将学生的兴趣点和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结合在一起?弘扬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2、齐鲁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未收到应有的重视

思政课课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同时也是传播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但高校管理者对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不够重视,对齐鲁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效果不够关注。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中与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比较少,未能创造宣传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氛围,也导致了大学生对齐鲁优秀传文化的不感兴趣。

3、大學生对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低

由于缺乏系统的了解与学习,大学生普遍对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缺乏认同感。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变得更加汗放和多元,传统的价值观收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也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处于矛盾状态,久而久之,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变得更加模糊,这冲击了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传承,严重影响了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三、齐鲁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究

依托齐鲁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以新媒体为手段、以“双主体”教学模式为路径、优质配师资力量为保障,以特色模块化教学为抓手,遵循“四个结合”教育原则(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德育与心育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课程设计、实施、考核、评价的机制,创造思政课堂学习齐鲁传统文化的氛围,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1、重构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课程体系

根据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政课内容的关联性,结合教学目标和思政课育人的内在要求,实现课程体系部分重构,打造与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特色模块,教材体系。首先选择与齐鲁优秀传统文比较贴近的课程开始改革,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将其博大精深文化底蕴中蕴含的立德树人“基因”植人思政课教学体系,强化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文化自信、勇于创新等中国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并逐渐推广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系列课程。

2、依托新媒体教学手段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学

创新思政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课堂单一的灌输模式,依托新煤体技术手段,采用“线上与线下”、“新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兼顾效率与效果。第一,提升“教”的效率。新媒体能快速传递最新时事动态和教育信息,实现教育资源大容量与高效率相结合。第二,提升“学”的效率。安排一定比例的线下教学,使学生能够利用碎片化时间自主选择学习进程,优化时间管理。以此同时,通过微信、QQ等新媒体平台、手机客户端软件等在线上线下与学生交流、探讨。

3、突出“双主体”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

“双主体”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两个主体(教的主体一教师,学的主体一学生)作用,“双主体”协同、互动能够将教学效果最大化。教学中“留白”给学生,营造自我探究、自我教育、团队合作式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增强思政课堂的教学质量,同时在思政课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文化内涵与政治素养。

3、开展实践活动,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学

实践教学对思政课教学效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实施总则是构建“三位一体”(课内、校内、校外)模式。其中,课内实践主要是学生在课堂内的活动,课外实践指的是课堂以外的实践活动,包括校内社会实践和校外社会实践两部分。

第一,课内社会实践。课内实践教学一直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政课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课内实践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内开展的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小组互助或个人完成的实践活动,通常在课内展示和评价。

第二,校内社会实践。大思政教育视域下构建学生校内实践要整合资源,制定长效机制,形成合力,协同育人。首先,思政课教育资源与齐鲁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搭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校组织的和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文化活动,思政课教师带领、指导学生参与。其次,“大思政”协同育人部门有机结合,形成合力。如宣传部、院团委、学生处、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规划学生系列实践活动。再次,思政社团活动与其他社团活动合作开展主题活动。以学生社团为主导举办较大范围齐鲁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

第三,校外社会实践。实践教学活动从策划、实施、管理、协调,最终落实到评价和反馈。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这个更大的教学场所去体验,辅之以读书笔记、专家讲授、论文评比等活动,来检验学生的实践成果,最终形成考评结果,把“知行合一”落在实处。

4、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制度,激发学生学习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尽量不安排两个班以上合堂教学,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创造性,注重育人效果。运用大数据技术,掌握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和规律,开辟在线资源,开放德育图书阅览室为学生自主学习提哄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对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互助学习、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的考核。

5、培育师资队伍,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文化素养

建设“双能型”师资队伍,优化课程与师资的匹配。高校巴政课系列课程本身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必然要求教师要不断的深入学习,更新知识结构。齐鲁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内容涉及面广博,为了厘清它与课程的搭接面关系,教师同时要关注文化时代性,关注学生需求,兼具知识性、创新性和实践性。因此,师资的培养要立足讲课能力强,实践能力强。同时,组织教师定期参加培训学习,加强教师实践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于志平,陈立明.齐鲁文化及其现代价值[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报,2007(01):65.

[2]王岩飞,杨淑溢,唐晓蕾,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06):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山东省“传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课题“齐鲁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立项号:CT201911058)、2019年度山东省艺术教育专项课题“淄博红色文化与高校德育工作融合创新研究”(立项号:YJ201911130)、2019年度淄博职业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课题“大思政视域下红色文化与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融合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郭素莲,女,生于1979年,淄博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

猜你喜欢
思政课
高职思政课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对策实践探讨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提高高效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路径探索
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问题探析
情感教育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与路径优化
关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以私立华联学院为例谈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