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工匠精神 助力科技强国
——科技强国背景下科技出版的时代使命

2020-11-29 01:21陈明伟
科技传播 2020年12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强国科技期刊

陈明伟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中发表重要讲话:“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1]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指明了方向。科技出版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同行者,是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科技成果的出版和传播,值得每一位科技编辑深思。笔者认为,要服务好科技强国这一国家重大战略,科技编辑要以传播科技成果、促进科技进步为己任,努力践行工匠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科技出版工作。

1 科技强国离不开科技出版

科技出版是科技成果的重要呈现形式,在科技强国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一,科技学术出版是科技研究的成果体现,在荟萃人类发明、传播科学技术知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反映着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和科学研究的导向,其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其二,科研工作从查找资料开始,到跟踪科技的最新进展,再到发表研究成果,整个科研流程都与科技出版密不可分。其三,科技成果、新技术、新发明等都要通过出版传播而转化为生产力,同时又推动科技不断创新和发展。据报道,近100年来,世界上80%以上的科技创新成果首先发表在科技期刊上[2],因此,科技出版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最直接最快速的工具,是科技强国的基石。科技出版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科技编辑应增强科技文化自信,进一步提升我国期刊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国科学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2 “科技强国”建设背景下科技出版的时代使命

我国科技出版一项重要的使命就是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促进科技成果的交流与转化,将我国先进的科技成果推向世界,提升我国在科技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与话语权[3]。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和科研经费的持续投入,学术论文数量快速增长,高质量论文在增多。一流的科技成果,需要一流的传播平台承载,然而,与国际比较,我国科技期刊还存在“多而不强、小散弱”的问题,还不能适应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未能充分发挥学术引领作用。加上在“SCI至上”的评价体系影响下,国内大量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往往把最好的科研成果论文都首先投到国外期刊上发表,导致大量优秀论文外流,国家科研资源大量流失或浪费。这与习近平总书记期许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4]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吸引一流的科研成果在中国本土期刊上发表,建设世界一流学术期刊势在必行,这是科技期刊的重要时代使命。为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中央深改委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指出要深化改革创新,完善出版管理,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更加优质的出版产品和服务。中国科协2016年启动了中国科技期刊登峰行动计划,通过科学编制重点建设期刊目录,做精做强一批基础和传统优势领域期刊。另一方面,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5月31日印发了《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17〕55号),要求进一步完善科技奖励制度,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深入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改革方案》中,推出了系列新举措: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提名书取消填写论文期刊影响因子的硬性规定,鼓励发表在国内期刊的论文作为代表作[5]。此举引起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关注和热议,也是国家鼓励优秀论文在国内发表的一个非常有力的举措。科技编辑作为科技期刊的主体,我们要清楚意识到科技期刊与科技发展不平衡、不匹配的问题,要不断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在学术评价中的把关作用和在学术传播中的主导作用,为加强科技期刊内容建设,提高科技期刊的出版传播能力发挥应尽的作用。

3 践行工匠精神,助力科技强国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正式提出“工匠精神”[6]。所谓工匠精神,就是指工匠对完美概念的理解和追求,对产品进行多次精致的雕琢,从而可以让产品更加完善,继而形成一种追求完美极致、具备高尚职业精神的信仰和情操。在出版工作中,工匠精神即可诠释为编辑追求精益求精,工作严谨、专注、敬业,杜绝差错,追求精品的自我意识,是对编辑的职业道德、职业品质和职业技能的最高概括,也是科技期刊提高内容质量和学术标准的能力保障。当前,建设世界一流学术期刊对科技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辑要不忘初心、秉持耐心、坚定信心,秉承“工匠精神”,不断追求卓越,提升本领技艺,才能更好地完成新时代党和国家赋与我们的光荣使命。

3.1 不忘初心,善始善终

科技期刊的办刊初心是通过总结积累科学文化成果,引领科学技术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唯有不忘这份初心,编辑才能紧扣时代脉搏,持续打造出有传播力、有引导力、有影响力、有生命力的精品力作。编辑工作是一项十分艰苦、难做、有时还不为人理解的工作,不少人“少年壮志”而入,“两鬓染霜”而出,他们扶持、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从无名到知名的专家,而自己却一辈子含辛茹苦、默默无闻、为人作嫁。践行工匠精神,首先要正确认识编辑职业的特性和认可这份职业,要时常怀揣对期刊出版和编辑工作的敬畏之心,发扬脚踏实地、执着坚守的工作作风,做到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在出版的漫长生涯中“上下而求索”。

3.2 秉持耐心,强化责任

“滴水穿石,铁杵磨针”是工匠精神的精髓要义。同样,在编辑实践中,优秀的作品也是需要精雕细琢、反复推敲,这需要编辑秉持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作态度,严格遵守出版的规章制度,精编细作、层层把关。过硬的编辑素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需要长期持续的经验累积。首先,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编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稿件内容广泛,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编辑要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及学科间的相互关系,准确理解和把握科研成果的创新意义和应用价值,如果没有深厚的学养、广博的知识作为基础保障,就很难胜任“把关者”和“守门人”。因此,编辑需要不断学习,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结构;更要用心、潜心去钻研业务,耐得住寂寞,不断积累,不断耕耘,坚持不懈,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专家学者型编辑。其次,科技出版的核心就是专业性、科学性,一是要求文稿中的概念和理论观点表述准确;二是要求内容真实可靠,推理有依据;三是要求数据和实验结果准确无误。因为任何一项疏忽都将给学术界的文化传承和推广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科技编辑必须培养起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树立精品的标杆意识,把“匠心”融入出版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细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地反复推敲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不放过一处语病,对于概念、术语以及注释、引文、参考文献等,都要仔细斟酌核对,严格把好每一道工序,真正把不出差错、不降标准的要求落实到工作中,为提升科技期刊质量,铸就优质科技期刊品牌奠定基础。

3.3 坚定信心,牢记使命

办好中国科技期刊,承载着一代代科学家和办刊人的厚望。好的学术期刊一定要有创新性的、原创性的高水平文章。中国科研工作者并不缺乏创新性思想,只是往往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在影响力高的国际期刊上。新时代科技编辑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不忘初心,牢记“科技期刊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重要作用”的宗旨,自觉践行“工匠精神”,摒弃浮躁喧嚣,专注提升内功,全面提升期刊品质。并利用新技术,尽己所能做好对科技创新的服务支撑,吸引优秀的科研成果在国内科技期刊发表,进一步提升我国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为科技强国作出新贡献。

4 结语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科技编辑要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要在思想上深刻理解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怀揣着对科技出版工作的热爱之心,让工匠精神融入血脉,为快速提升中国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和传播水平,建设科技强国、提升我国在科技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与话语权上作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强国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强国有我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