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纪录片塑造人物的叙事策略初探
——以纪录片《背篓电影院》为例

2020-11-29 01:21
科技传播 2020年12期
关键词:先令放映员放电影

李 磊

电视纪录片的纪实性是最重要的叙事原则和美学追求。纪录片的生命就是真实,纪录片的使命就是用视听手段真实反映生活,反映现实世界。20世纪70年代,电影叙事学诞生,它探讨电影中叙述者与观众、时间与空间中的故事情节、以及叙事角度和结构的问题,电影故事片的叙事研究侧重于起承转合的封闭式结构。纪录片的叙事不是封闭性的戏剧结构,它是截取生活的一段又一段真实画面呈现出来,让观众领悟其中的特殊含义。

下面试以经典纪录片《背篓电影院》为例,分析电视纪录片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多种叙事策略。《背篓电影院》是成都电视台纪录片导演彭辉在2003年完成的一部40分钟的优秀电视纪录片。它通过讲述一位工作了20年的山村电影放映员张先令为农民放电影的故事,时代的变化给这位乡村放映员的生活与心理造成了强烈的冲击,给他带来了许多烦恼和忧思。

1 通过叙事手法中的悬念技巧开篇吸引观众

悬念是叙事手法中常用的技巧。但与电影故事不同,电视纪录片不能打破时间的线性流程用画面去刻意制造悬念。作为一部人物纪录片,该片要按照纪录片的基本原则与要求进行叙事。它需要做到时间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详略得当、虚实相生;还要把握叙事的节奏和内容呈现得张弛有度。

该片的第一组镜头是一双打快板的手在霞光中的剪影,之后是黑场字幕:这是一个特殊的电影院。黑场字幕隐去,出现了霞光中一个人打快板的全身剪影,并伴有快板的同期声。这样的开端可以产生悬念,自然地将观众吸引到这个特定环境之中。

在电视纪录片的叙事手法中,选择简单的、局部相对完整的、有一定冲突元素的内容可以通过提炼和概括的方法让它们变成有趣的内容。有一个情节,从太阳在山坡上开始,农舍俯拉至全景的美丽山村环境展示,进入到张先令的家中,交代他的家庭成员,出现了张先令的妻子但群珍的面部特写,她在烧火,张先令在修机器。紧接着,矛盾出现,院子中一个女人在陈述事情,然后与屋里人吵架,看得出是一对婆媳在吵架。第一个有矛盾冲突的情节出现了。出乎意料的是,没有人去专门调解矛盾,接下来的情节是张先令放映电影《喜盈门》,这是一部农村题材的轻喜剧,让这对婆媳看此电影,明显是为了调解婆媳矛盾的策略做法。一个乡村放映员,不但要完成规定的放映任务,而且还设法调解村民矛盾,张先令的服务精神在这里得到了一些体现,这也是借助放电影塑造张先令形象的一个手法。

2 选择有趣味性的片段对人物进行初步塑造

一个淳朴的山村放映员,生活是清贫而辛苦的,但张先令的内心并不贫瘠,因为放电影,他对自己放映过的电影非常熟悉,电影的内容与声画艺术给了他一定的电影艺术滋养,所以,他不是个文盲的山民,他有自己的艺术追求。比如,他会打快板,有一定的文采,会自己写快板词,会在放电影之前用自己表演的快板书告知观众需要知道的生活常识。他也会拉二胡,闲暇时光,他会拉着二胡自娱自乐。另外,十里八乡只有他一个人是国家认可的电影放映员,虽然收入很低,但张先令有职业自豪感,这一切可以从片中张先令的笑容里表现出来。

该片对张先令的人物塑造,不仅仅体现在他对工作的态度上,而是同时借助他周围的人对他的态度和他对周围人的态度反映出他的性格和人品。张先令的母亲是一个有思想的农家妇女,母亲爱儿子,看到儿子心情不好酗酒,她会去劝阻。张先令的妻子和他一起吃苦受累不怕,但受不了他酗酒,于是提出离婚。这样的一些家庭琐事和小矛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张先令和家人的关系。张先令有思想,懂政策,有追求。但私下里也有弱点,他控制不了自己酗酒的习惯,有一些虚荣心,有时会吹牛等,这些优点和缺点的组合呈现,一个真实的小人物形象就立起来了。

该片中,张先令的烦恼随着形象的丰满也慢慢呈现在观众面前,随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全国人民都把兴趣从电影转移到了家中的电视机上面,全国的电影院进入了萧条衰败阶段,小山村也不例外。政府号召贯彻上级指示,要求尽快实现村村通光纤,让农村的家家户户都能看上电视节目。这一决定给张先令带来了巨大压力,他的职业自豪感就要消失殆尽了。他不知所措,无计可施,只有整天借酒浇愁。

该片的可贵之处在于捕捉到了张先令在变革时期的心路历程。电影观众的日趋减少在前半部分已经暗示了张先令的囧境,后半部分因为光纤入户的时代大趋势造成了张先令的心理失衡,造成了他无法言说的烦恼。这一事件成为全片的转折点,张先令的内心冲突表现在外部行为,就是酗酒,借酒浇愁。观众从这些反常的细节中理解了张先令内心的苦恼,并对他的境遇产生了深深的同情。

3 选择充满冲突元素、有趣的情节进一步丰富人物形象

简单的、局部相对完整的、有一定冲突元素的内容可以通过提炼和概括的方法让它们变成有趣的内容。该片的情节选择是编导长时间观察拍摄的结果,是从大量素材中提炼的结果。该片在讲述一个山村放映员故事时,运用叙事技巧反映当时社会的文化矛盾。矛盾本身就是趣味点,张先令对放映电影工作的热爱与电影的衰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无论是塑造大人物还是小人物,让人物身上存在合理的缺点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人物身上的缺点是表现真实性的前提,人物对待缺点的态度又是编导完善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编导在塑造张先令立体人物性格形象的过程中,不但选择了他有小虚荣心、爱面子、爱吹牛、任性等缺点,而且巧妙地选择了酗酒作为叙事的重要元素,既用它引出夫妻矛盾,引出母子关系,也引出张先令内心隐藏的秘密痛苦。

4 《背篓电影院》中的多种叙事策略

纵观全片,在塑造张先令人物形象的叙事策略中,编导运用了多种纪录片叙事策略手法。

1)在前半部分用细节累积作为张先令内心忧虑和矛盾的铺垫,在后半部分通过光纤进村的事件让张先令的内心矛盾达到了高潮。

2)用捕捉到的趣味性细节展示张先令性格的不同侧面和人性魅力。(1)打快板。张先令有打快板的才艺,在业余时间可以自娱自乐,比如他打快板替青蛙伸冤;(2)在放电影的时候打快板可以配合电影向村民普及知识;(3)当妻子生气了他可以编快板,然后打着快板给妻子道歉;(4)光纤进村了,他失业了,就在家给母亲放电影。

3)用不同程度和节奏的情节交替呈现,反映主人公的不同心理层次。选择不同情绪的情节进行交替呈现,既可以避免单调内容给观众带来审美疲劳,又可以让主人公的心理发展变化呈现波浪式递进。(1)在张先令贯穿始终的忧虑线中,穿插了他给村民因为不同原因放映了不同电影,这些电影成为了情节中的亮点。(2)张先令的家庭生活是平静和睦的,但是,张先令因为几次喝酒事件为家庭生活制造了矛盾,给家人带来了情绪波动。这些矛盾的出现将张先令推到了焦点位置。(3)通过平淡情节和趣味性情节的交替出现,呈现主人公的性格魅力。比如,张先令给妻子用打快板的方式道歉,他趴在树上不下来,等等。

5 结语

综上所述,纪录片的美学追求是独特的,它必须以真实为基础。《背篓电影院》不但要展示真实世界的故事,而且还要呈现人物身上的美感、环境的美感、人际关系的美感,对于编导来说是非常不易的。纪录片叙事需要反映具体的时间、具体的环境和真实的场景,这些因素是纪录片的核心要素。人是无法脱离环境生存的,该片画面中张先令生活的环境不仅有自然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美丽的乡村格局,而且还有村民们淳朴的性格和友好的关系,编导在这里通过视听语言营造了一个具有清新美感的山村自然大环境和一个家庭的温馨小环境,同时也凸现出了主人公张先令独特的人物魅力。在编导的刻画下,张先令的人性魅力通过编导精巧的叙事策略和倾心塑造成功地展现在了观众面前,给观众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这也给我们今后在纪录片叙事的手法上给予了启示,为立志于创作纪录片的人上了生动的一课。

猜你喜欢
先令放映员放电影
一顿午餐
叙事如同放电影,多个镜头巧切换
最忆儿时的乡村放映员
“我要当一辈子乡村放映员”
一名放映员的情怀
他放映电影两万五千场 ,还收获了一份爱情
放电影
430号放映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