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台广播剧创作刍议
——从《集聚·柯桥》谈广播剧的本土化创作

2020-11-29 01:21商一兵
科技传播 2020年12期
关键词:广播剧轻纺城印染

商一兵

广播剧是广播文艺节目中原创性最突出、最具有声音塑造艺术境界特点的艺术作品,是广播文艺大观园中的一朵奇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工作者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作为一名资深广播人,笔者始终践行“生活是艺术的唯一源泉”,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在广播剧创作中重点倾向于选取发生在本土,展现政府推进改革、同时表现平凡人在时代浪潮中拼搏创新的绍兴故事。2018年初,笔者与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广播频率众同事一起,历时大半年的时间,策划制作了广播剧《集聚·柯桥》,并于当年11月17日、18日、19日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记录中国》栏目中播出。

作品以中国轻纺城为背景,绍兴出台“史上最严”印染行业改造提升标准为时间节点,以传统印染行业转型升级为主要脉络,讲述了主人公曼莎印染公司老板杨永福在面临搬迁集聚的艰难抉择关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勇渡难关,使自己的印染企业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的故事。该剧以广播剧的艺术形式生动再现了绍兴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图景。《集聚·柯桥》荣获浙江省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下面笔者结合该剧谈谈广播剧土化创作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1 从内容题材上,要注重在地域生活中提取

我们知道,中国纺织看绍兴,绍兴纺织在柯桥。中国轻纺城从“一块布”开始崛起、壮大为“国际纺织之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纺织品集散地,是改革开放40年来,绍兴沧桑巨变的生动缩影。印染业支撑着中国纺织城的龙头地位,但一度由于低小散、高能耗、高污染等问题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羁绊。在不断整治的前提下,2016年,绍兴市委市政府更是壮士断腕,毅然决然走上转型升级之路,出台“史上最严”印染行业标准。数据最能说明问题:2018年1至5月,柯桥区印染工业产量同比下降3.3%,产值同比增长3%,销售额同比增长7.2%,利润同比增长23.8%。印染行业税收总额同比增长68.2%,印染行业迎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作为一名多年工作在一线的记者,职业的敏感让笔者觉得这是一个可以探索的课题,我们不该也不能缺席这个历史性的变革,一定要做点什么。如果能用广播剧的形式去艺术再现绍兴印染或者说中国印染的这次变革,为中国轻纺城发展留下自己的一鳞半爪,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也是一个很好的交代。在确定“聚焦印染行业变革、推动轻纺城转型升级”的主选题后,我们历时大半年的时间,多次深入印染行业一线、政府相关部门进行采访了解,积累了十多万字的真实素材。

前期素材积累有了,但如何在宏观背景下把握典型事件,让宏观背景与事件细节相互映衬、相互支撑?这是策划的一个难点。在数轮策划交流之后,广播剧方向最终敲定为“立足于通过鲜活的典型事件的反映来展现”这样的建设性立场,主题大,但切口不能宽;事件小,但立意不能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一个全国性的课题,但印染行业却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它和中国轻纺城相伴相生,是中国经济发达省份在新时代遭遇的困境。这样,《集聚·柯桥》就有了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有借鉴意义又有独特的地方魅力。

2 从表现形式上,要体现浓郁的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指“特定人群在一定空间内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总和”,是传承历史血脉、促进地域文明的精神力量。广播作为传播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促进地方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集聚·柯桥》中,主要从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两方面来展示地方文化。

首先,为了生动表现柯桥印染行业转型升级这一主题,让具体事件得以圆满展现,我们采用了一种介乎于舞台剧与电影之间的表现形式,比传统的话剧式广播剧环境更多元、人物更多样,同时借鉴了电影“蒙太奇”的一种表现手法,充分调动语言、音乐、音响的作用,展现出当下流行的“情景式电视剧”的一面。主人公杨永福事业上所面临的矛盾、抉择,与朋友、妻子王曼莎之间的情感纠葛,大量使用了对白的形式,让听者身临其境,同时事件背景、场景转换等衔接则以画外音的方式完成情节的推进。在事件的发展中,水到渠成地表现了全国印染业转型升级“柯桥经验”这一主旋律主题。

同时,作为一种声音的艺术,广播剧《集聚·柯桥》通过口语和俗语第一时间拉近了听众的距离,让听众感觉更加亲切。这些自然地域方言不仅能很好地展现地域特色,使当地人感到亲切,而且有助于不是当地的听众在这样接地气的方言中了解当地的人情风貌。比如“没事儿,划了几十年的乌篷船,掉不进自己的小河里去。”展露出浓浓的水乡情怀;而“这陈年绍兴黄酒真不错,来,再吃一杯”不仅体现了绍兴黄酒的醇厚飘香,更以绍兴方言的“吃”还原出水乡人豪放直爽的一面;“小作坊里染缸一转,就像开了台印钞机”生动展现了当年绍兴印染业的红火和密集程度。如果使用普通话,就不能反映其地域特点,会使整个语言线偏向文绉。因此,笔者有意将更多的绍兴方言和俗语融入到广播剧中,在声音艺术中还原人们的日常生活。

除了台词的地方性特色,在《集聚·柯桥》中,数次出现的越剧背景音也是一大亮点。悠扬的越剧声不仅极富地域特色,推动故事情节,而且可以有效丰富人物性格,有利于人物刻画,让听者感受到了一个乐观善良、淳朴厚道的水乡人形象。同时,在背景音响的运用上,创作团队专门深入轻纺城市场和印染集聚区的印染车间录制现场音响。这些真实音响的运用,使绍兴的地域特色得以进一步凸显,一下就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感,尤其是本地听众,熟悉的声音让自己仿佛就置身其中。

3 从创作手段上,要善于表达地方文化

《集聚·柯桥》广播剧共3集,每集约半小时,在总共约一个半小时的有限时间内,该剧需要完成时间跨度大、空间距离长的故事,比如剧中涉及到从主角杨永福、王曼莎、李志良三人毕业约定到创业、面临转型升级,甚至还有杨永福的父亲母亲相遇的时间线,又蕴含着从柯桥到米兰、从悠悠的乌篷船到机器轰鸣的厂房的空间维度,我们不仅借助了旁白、音乐、音效和对话等,而且还借助了其他表达形式比如梦境、回忆、内心独白等来瞬间表现信息量大、内容多的故事。剧中的插叙、回忆丰满了整个故事情节,前因后果得到了很好的交代,并使整个故事逻辑清晰、架构合理。

艺术是共通的,为了达到良好的场景转换效果,笔者还借鉴了绘画中的写意手法。艺术家运用这种手法创作时通常虚化艺术形象的外在逼真性、详细性,突出了内在精神的本质。写意最初起源于绘画,笔法不追求细致,而更注重神态的表现和作者内心情感的表达。它没有详细准确地描述现实,而是注重用简单的笔墨表达客观形象的神韵和画家的主观感受,强调真实与虚拟的结合。这种以神韵带情感的方式在广播剧中运用,让整部剧倍添灵动。

因为广播剧《集聚·柯桥》中涉及较多的场景转换,如何能快速让听者从一个场景过渡到另一个场景,笔者就以音响为突破口,借鉴了写意的手法。比如剧中有一个场景是从工厂中杨永福和工人的讨论转换到他妻子王曼莎和外国客户安东尼的对话,我们巧妙地引入轻纺城市场广播内容作为背景音,之后王曼莎回家,剧中先出来一个开门的声音,正是这种“未闻其人声,先闻环境音”的创作手法,让听者脑海中浮现出了丰富的内容,勾勒出对当时当景的想象:有流水潺潺的江南和乌篷船欸乃之音,有熙熙攘攘的轻纺城万商汇聚,有印染企业的机器轰鸣和污染问题,虚实相间,涵盖了不同的大场景,展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内涵,一个鲜活的柯桥、民意的集聚、产业的升级都在无限遐想中呼之欲出。

4 从价值体现上,要推动经济社会进步

众所周知,新闻除了具有新闻价值外,还具有重要的舆论引导功能。正确的舆论引导能够起到正确的导向和影响作用。难道艺术只是关于欣赏和娱乐吗?当然不是。艺术作品也应该注重导向,要追求真善美。以广播剧的形式弘扬主旋律,推动地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够让“文化也成为生产力”。

三集广播剧《集聚·柯桥》展现了在柯桥印染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杨永福和他的曼莎印染面临的困境、迷茫、突破、成功转型的过程。它的诞生,不仅唱响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旋律,同时也为绍兴本土文艺塑造了一批崭新的人物形象,不仅使我们记住了剧情中的人物,同时也在欣赏的过程中,更理解了政府出台“史上最严”印染行业改造提升标准的初衷,使听众的灵魂受到深刻教育,增强了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政府相关工作的推进提供了很好的宣传范本。

与爱情题材、都市题材及其他题材相比,主旋律题材并不好写。因为它的批判性或阳光性,往往会不自觉地导致“高、大、全”,或对某一概念、某项政策的简单理解,从而导致主题先行,作品演绎起来只见事件不见人物,最终使喧闹的表面化情节,淹没了真正应该塑造的人物。《集聚·柯桥》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在塑造过程中不仅体现主旋律意义,同时也正视人性,从一开始不理解改革、粗暴对抗到后来的主动转型,从喝酒买醉到激情奋发,情节有矛盾冲突,人物有血有肉,要的是既树立人物,又讲好故事,同时在审美过程中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越民族越国际,越绍兴越世界。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接地气是生活的本真意义。选择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反映地方变革的事件,因为它不仅是时代的记录,而且更扎根群众,能提高听众的喜爱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广播剧的普及,在短时间内引起听众的共鸣。《集聚·柯桥》的成功,正是广播剧“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生动实践。

猜你喜欢
广播剧轻纺城印染
欢迎订阅2022年《印染》
游柯岩风景区
稳中求进,中国轻纺城一季度实现“开门红”
欢迎订阅2022年《印染》
广播剧还有前途吗?
印染书香
浅析微广播剧有效传播的三大特质
2018中国广播剧年会在辽宁丹东召开
纺织新生态系统正在形成——访全球纺织网、网上轻纺城CEO韩冲
用屠呦呦精神创作屠呦呦广播剧——一次科研般严谨的艺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