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围棋兵法视角下的智能化战争观

2020-11-29 10:29
国防 2020年2期
关键词:兵法棋局战争

李 瞰 林 东

内容提要:以《棋经》为代表的古典围棋著作,与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兵书战策相得益彰,共同构成精深的围棋兵法。其中蕴含的精神智慧为深化智能化战争认识提供一种新视角,为指挥艺术发展、智能化战争设计、智能与人类互鉴互进开拓新篇。

习近平主席指出:“围棋中包含着人生的哲学和世界战略。”①习近平主席于2014年7月7日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时在韩国国宴上的发言,转引自韩国《中央日报》,载观察者网,题为《韩总统府披露习近平访问时谈围棋:包含人生与世界的战略》,2014-07-08。新时代,围棋依然蕴含着取之不尽的哲理智慧,穿越千年仍光芒万丈。以《棋经》(《棋经十三篇》之简称)为代表的古典围棋著作,在兵家眼中更是一部兵经圣典,与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兵书战策相得益彰,共同构成精深的围棋兵法。智能围棋战胜人类迎来了人工智能春天,使围棋再度焕发勃勃生机和活力。围棋兵法精神智慧,或将为开启智能化战争之门提供一把新钥匙。

一、棋局时空与战场五行

包罗万象的棋局中,蕴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时空观。时空是一切存在的基础,宇宙是时空的复合体。时空观问题也是作战指挥的根本问题。刘伯承元帅常说,指挥员研究情况,要对任务、敌情、我情、地形、时间作综合的估计、考虑,据此而定下决心。“五行不定,输的干干净净”②黄迎旭:《刘伯承兵法》,第21页,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是刘伯承兵法的核心内容。

(一)局法天地

《棋经·论局篇》开篇指出:“夫万物之数,从一而起。局之路,三百六十有一。一者,生数之主,据其极而运四方也。三百六十,以象周天之数。分而为四,以象四时。”这段话指明了棋局的天地时空。古人认为,棋局似宇宙,棋盘中心点称为天元,棋子分布错落有致似星罗棋布。棋枰称纹枰,采用土地之黄色,方格象征模拟古代土地之井田阡陌。棋盘上点的分布、线的交叉、面的覆盖,恰似地球上城防要塞、纵横经纬、广袤大地。经纬线又如网格化战场,网罗着全时段全地域全要素对抗。围棋基本规则与核心思想是“地多为胜”,双方围绕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资料展开争夺,直指战争根源,淋漓尽致地揭示了围棋的战争模拟属性。随着战争的发展,攻城略地已从传统战争主要目的退化为一种可选项。而生生不息、和谐共存、少输为赢、谋势造势等围棋理念,映射出大自然朴素的规律,仍将在世界长期发挥作用。布热津斯基认为,国际政治本质上是大国围绕地缘战略棋局进行的博弈。2004年,美国陆军战争学院发布了一篇题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围棋角度剖析中国“势”的概念》的研究报告①参见林建超:《围棋走向世界,围棋影响世界》,载《新浪体育》,2017-03-01。,体现了对谋势造势的兴趣。弈者要想获胜必先把握棋局天地的运行法则,掌握其特点规律。正如《孙子兵法》强调的“知天知地,胜乃不穷”“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

(二)子法阴阳

《道德经》说“道法自然”,《周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说的是宇宙虽大,唯一不变的是永恒变化。围棋的黑白棋子效法阴阳,黑白交替落子如昼夜更替。人工智能源于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的二进制代码0和1代表一阴一阳,与一黑一白不谋而合。棋局方而静,棋子圆而动,模拟古人心目中的天圆地方。棋局方而静,象征大地;棋子圆而动,象征变化。自古及今,弈者无同局。据验算,排除重复提子,每局棋的总变化量约为10的768次方。这种海量的计算与大数据理念相关,重要的是不求穷尽其变化,但求将碎片化信息归纳提炼为我所用。一阴一阳也可理解为一虚一实,进入智能化时代,无人蜂群、虚拟现实、人在回路等技术加剧了战场的虚实互化。

(三)天人交互

古老的国粹围棋,被誉为一部人间佛法。孟子的天时地利人和思想具有较强的军事指导意义。以兵论棋、以棋论兵是中国古代博弈文化、战略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棋局,也是天、地、人的结合。围棋之所以被称为“手谈”,是对弈双方不用说话就可以参透对方心思。从开局至终局,每一步棋对应着不同时空,分布在不同位置的棋子组成了棋局,本质上是一种分布交互式作战。人工智能,开启了围棋新维度,助力战争从陆地向海、空、天、网延伸,本质上都是人类能力发展的结果。在实际作战中,战争迷雾的存在也决定了双方指挥员必须学会在战场半透明状态下和对方交手。指挥员搞清楚任务、敌情、我情、时间、地形的过程也是一个天人交互的过程。人工智能运用到围棋领域已大大改变了人们对围棋的认知,而运用到战争领域则有可能重新定义人们对作战时间、作战空间和作战态势的认知。然而围棋交战空间的广域性、棋子投放的逐次性、子力作用的整体性,使围棋更接近智能化时代的战争。智能化的“围棋脑”,运用到军事战略层面则演变为“决策脑”和“指挥脑”。围棋兵法,源于实战、总结实战、超越实战。

二、察情审局与战争指导

察情审局,是《棋经》核心思想之一。察是观察、侦察,情是情况、态势,审是审视、判断,局是局面、形势。察情审局往往是高手对局中花费时间最多的环节,对于作战同样重要。审局就是对战场时间、空间、敌情、我情的总体把握。毫不夸张地说,察情审局是形成正确形势判断的基本前提。围棋计算与判断的复杂和高深程度居于棋类首位,天文数字般的变化量要求对弈者必须善于审时度势。现代战争战局瞬息万变,指挥员更应重视对战局的全面审视和判断。

(一)形势判断

形势判断对指挥官至关重要。《棋经·审局篇》提出“能审局者多胜”的思想,列举了对不同局面的处理方法。类比作战而言,说的就是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明:“指挥员使用一切可能的和必要的侦察手段,将侦察得来的敌方情况的各种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然后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加上去,因而构成判断,定下决心,作出计划——这是军事家在作出每一个战略、战役或战斗的计划之前的一个整个的认识情况的过程。”②《毛泽东选集》,17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这段话,精辟论述了指挥员进行形势判断的基本过程及方法要求,这种方法论在智能化战争中依然适用,其核心本质,就是察情和审局。

(二)合战阶段

孙子曰:“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指出分散和集中是兵力运用的两种基本形态。曹操在对《孙子兵法·势篇》注释时提出“合战”一词。李靖与唐太宗谈论兵法时说:“臣按曹公注《孙子》曰‘先出合战为正,后出为奇’。”①《唐太宗李卫公问对译注》,骈宇骞译注,12页,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棋经·合战篇》论述了棋局中的大小先后、子力疏密、正合奇胜等问题,是高度凝练的实战之道。围棋兵法注重使用分析法和综合法来观察研究棋局或战局走向。通常情况下,一局棋分为布局、中盘和收官3个阶段,棋手要考察布局的方向、把握战斗的姿态、区分官子的价值。布局贵虚灵,中盘争主动,收官重实惠。与此相对应,战争开局阶段,需搞好庙算,筹划战略目标、战略方向和力量部署;作战实施阶段,夺取克敌制胜主动权;战争收局阶段,把握态势控制、目标达成和国家利益实现问题。美国空军上校约翰·博伊德提出的OODA作战环之中的观察、判断,也对应着察情审局。以上主要指使用“正兵”作战的情况,而在战局突变及出奇制胜等特殊情况下,战争指导者不必拘泥于上述阶段划分。智能化的指挥控制能够实现兵力分散火力集中,不仅挑战传统的集中兵力原则,还可能影响战争阶段划分,甚至出现首战即决战、打响就结束等超常规局面。

(三)对立范畴

范畴,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普遍联系的概念,中国古人提出“洪范九畴”。围棋兵法一个重要特色是舍事言理,属于形而上范畴。《棋经》中提及天地、阴阳、死生、高下、远近、奇正、虚实、多少、向背、先后、速久、分合等多个对立统一的范畴,与《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古代兵学著作颇为神似,闪烁着辉耀千秋的辩证法光芒。辩证法是历史的灵魂。围棋兵法的辩证思想对于智能化战争指导具有方法论意义。《棋经》提出的“善阵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乱”作战观和胜败观至今仍发人深省。《孙子兵法》中“兵之情主速”原则在智能化战争中上升为对超远程、超高速、高精度的追求,而“势险节短”原理被极限发挥形成了“即时优势窗口”“敏捷性作战”等概念。值得注意的是,进入智能化时代,一些作战原则的运用条件发生了变化,不能拘泥于一法。

(四)捭阖之策

《鬼谷子·捭阖》指出:“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棋经》中暗含的捭阖玄机也可称为“捭阖策”。例如,其《度情篇》和《洞微篇》都要求细致揣摩、把握对手心理和情绪的变化,从而因敌施策加以控制。战争舞台上充满纵横捭阖,对敌方进行把握是优秀指挥员的必修课。下好一局棋,不仅需要运用形象思维建立各种构图,还需要运用抽象思维精确计算见招拆招。这种把宏阔的定性勾画和精确的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思维方法,为智能化作战指挥提供了借鉴。进入智能时代,模糊与精确的界限将逐渐淡化,战争审局也将部分交予人工智能。据报道,人工智能围棋阿尔法狗采用深度神经网络把蒙特卡洛树搜索和评价网络、策略网络结合起来,超越了国际象棋电脑“深蓝”的暴力穷举算法。随着智能化的发展,战争对抗向更高、更深、更远领域延伸,人类与机器互动的方式可能从遥控作战向人机结合、人机共融等方向发展。

三、子效分析与作战评估

子效分析,就是运用围棋理论对分布在棋盘上的棋子及其组合所发挥的效能进行评价。子效分析既可贯穿于对局过程,也可用于复盘检讨,类似于体系贡献率评估。围棋在追求效益上与作战评估不谋而合。《棋经》提出“高者在腹,下者在边,中者占角”等富有远见的价值判断为智能化作战指挥和评估提供了参考,特别是为战与不战、威慑与实战、战略预置及战役战术手段的选择方面开阔了思路。

(一)子效比拼

围棋以地多为胜,胜负的判断是基于黑白双方在近乎同样数量的手数前提下,比较围地面积的多少。不管对抗过程曲折抑或平缓、血腥抑或温和,最后都要“算总账”,获胜方的比较优势建立在子效比拼的基础上。因而围棋高手从开局到终局,每一步都争取主动高效。围棋本质上就是追求子效的最大化,即作战资源配置的最佳效益,这与战略评估、价值工程的目标是一致的。高手高度重视子效,力图让每颗棋子都充分发挥作用,正如优秀的将帅决不浪费手下士兵生命一样。国家安全筹划讲效益,谋求目标和资源的平衡。智能化战争具有“快吃慢”特征,对抗双方力求在尽短时间内将战斗力释放,以获得较大作战效益。而指挥员需要善于把握战局不同时段、不同位置、不同目标的不同价值,围绕整体效率进行充分设计才能获得胜利,这也是作战评估日益重要的原因。评估需要渗入作战筹划的各个环节,借助智能化手段对比分析评估不同作战方案的优劣,可以在比较中获得优选方案。

(二)置以会围

置以会围的意思就是,围棋高手看似不经意之间的投棋布子,却已为后续作战埋下伏笔,类似“十面埋伏”这种战略合围。最高水平的棋手具有《棋经》序言所说的“置以会围,因而成得道之胜”的境界。现代大国之间的对抗越来越表现为广袤空间上的全局关联性对抗,在分布交互基础上实施战略包围,具有突然性、高效性,待敌醒悟后为时晚矣。大国之间比的是格局和方向,要有“置以会围”的战略思想。大国突围不仅是地缘上的突围,也要在产业上、技术上突围。就作战而言,区域防卫已不能满足战争需要,全域机动、跨域控制是智能化战争的大势所趋。人工智能产业进入“井喷式”发展阶段,也要考虑产业密度和产能分配问题,兼顾现实与未来。建设智能化军队同样应关注力量布局和组织架构问题,因其事关整体战斗力生成,必须在把握作战方向的基础上科学提出需求。

(三)资源调度

《棋经·权舆篇》中提出“近不必比,远不必乖”,讲的是子力配置问题,强调行棋要注重己方子力的发挥,想方设法使敌方子力重复。这启发人们用下围棋的方式配置和调度作战资源。智能化时代,军队在网格化战场上灵活调动作战资源,依托覆盖全域的“作战网”、多维互联的“军事云”、多源共享的“资源池”、实时在线的“应用端”,可以将兵力流、火力流、信息流交互融合,实现兵力兵器优化编配,布局布势灵活调整,从而达成协同制胜。资源配置的难点在于取舍,既要避免部署空白,也要避免力量重复,切忌去“撒胡椒面”。智能化军队探索发展过程中难免遇到“迷雾”,只有区分轻重缓急、有所取舍,才能做到趋利避害。战略本质上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学问。略去次要枝节达成“删繁就简”,这也是军事战略的重要内涵。当前,“绝艺”等智能围棋一旦占据优势常采取快速定型的“剪枝”策略,目的是节省运算资源,争取简明获胜。围棋兵法的内在规律和智能化战争的制胜机理,均体现出“大道至简”的真谛。

四、永恒创新与颠覆超越

围棋兵法包含天地自然、万物互联、贯通古今之道,其时空观、战略观、哲学观穿越千年而富于生命力,为智能化战争融入了中国元素。运用《棋经》“高者在腹,下者在边,中者占角”的理念,迎接智能化作战的机遇和挑战,把握“高者在腹”就是抢占先机,占据战略制高点,把握国家安全向高边疆、新边疆、远边疆拓展的潮流,不断创新超越。

(一)指挥艺术

人工智能自20世纪50年代概念提出,历经一个甲子,终获突破,绽放异彩。智能化作战,各种新质的、非常规的军事力量扑面而来融入对抗,正改变着战争形态和对抗规则。在围棋界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也是人工智能引发的一场棋盘上的革命,它改变的不仅仅是一招一式,甚至将颠覆整个传统围棋理论和指导思想。《棋经·品格篇》指出:“夫围棋之品有九:一曰入神,二曰坐照,三曰具体,四曰通幽,五曰用智……”入神即出神入化,古代很多大国手穷其一生也难以达到“入神”的境界,而从智能围棋的迅猛提速来看有望冲击“围棋上帝”。战争指挥同样面临智能化的冲击,强大的人工智能将胜任多种参谋作业和辅助决策。面对冰冷的智能机器,战争的艺术成分被大大压缩,指挥官驾驭战争要加强专注力、战略定力和身心修养,提高技术理解力和学习创新能力。正如《棋经》提倡的“用意深而存虑精,以求胜负之由,则至其所未至矣”。

(二)忘记定式

棋局“战胜不复”,历史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场战争,可谓诗人笔下的“年光似鸟翩翩过,世事如棋局局新”。犹如智能化战争推演,即便作战想定相同,推演过程也不会雷同。欲成大师就要忘记定式。围棋在数千年发展过程中形成并固化了一些套路和定式,初学者通常被师傅强制要求从定式学起。以阿尔法狗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围棋全面战胜人类的一大法宝就是彻底颠覆了长期以来无人质疑的围棋定式。创新是智能化时代可贵的品格。世界机器人大会展现的领域之广、技术之先,令人惊叹,无疑将给未来作战装备和战争形态带来极大的改变。《棋经》强调“日日新”,体现了创新不止的永恒时代精神。人工智能从弱智能到强智能再到超强智能是螺旋式上升,是一种颠覆性超越,这正如超限战的最高规则是没有规则。

(三)互鉴互进

习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革命战争和人民军队建设实践、中华传统兵法相结合的过程中,我们党靠不断创新,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建军治军的原则和制度,创造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形成了我军的特有优势。这表明,中华传统兵法等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内容。”①《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准确把握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 与时俱进大力推进军事创新》,载《解放军报》,2014-08-31。这种结合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是一种永不停息的创新,是一种敢破敢立的超越。在全球化浪潮下,东方与西方、智能与人类、理论与实践之间互动日益频繁。不论下棋还是作战,欲立于不败之地,离不开全局判断、直观考察、关联衡量、合理搭配、整体评估等科学理念。中国围棋协会主席林建超指出,智能围棋是人类可敬的对手、无私的教练、忠诚的陪练、公正的裁判、并肩的学者、不倦的教师、铁面的考官、呆萌的玩伴、掌上的翻译、不竭的智库。②参见林建超:《智能时代话围棋》,载《腾讯网》,2018-07-19。在军事家眼中,具备多面手、智多星特征的人工智能,不仅可以执法演兵场主导模拟演练,甚至可以担当参谋长协助战场指挥。人工智能和世界在互动中不断前行。智能化战争对军地合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围棋一样离不开“政府力度、企业强度、媒体热度、草根风度”。

猜你喜欢
兵法棋局战争
“‘孙子’兵法”等十三则
兵法大师
被风吹“偏”的战争
旁观者
传祺海外新棋局
他们的战争
西咸新棋局
张良得《太公兵法》
战争催生的武器
墨子兵法(一)墨子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