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城市景观的交互视像视觉呈现

2020-11-29 14:57
科技传播 2020年20期
关键词:视像景观空间

城市景观的视觉呈现具有鲜明直观的吸引力。它是城市发展进程中传递地方政策、经济实力和历史文化的主要渠道之一。城市景观设计一直关注城市空间形态、空间功能布局、材质肌理使用以及色彩构成等城市实体空间的视觉与功能方面[1],在新媒体环境下,虚拟城市空间、实体城市空间与人形成的城市景观交互视像孕育而生。

新媒体通过整合各种媒介,将城市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的传播融汇在一起构成新的城市景观。城市景观的交互视像是在新媒体环境下依托大数据、传感器、云计算等移动互联技术形成的具有实时、交互、动态性的城市视觉影像。城市景观交互视像的典型代表,包括城市虚拟现实交互界面、城市政务交互界面、城市服务终端应用程序等。典型代表主要组成部分大多由交互结构、界面设计、功能性和表达性内容构成。

1 城市景观交互视像视觉呈现的特点

新媒体环境通过整合各种媒介,将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的传播融汇在一起。学者看到了媒体与场景连接产生的可能性,媒体可以重构地理、空间关系[2]。新媒体不仅仅是传统大众媒介功能的加强版,还可以实现城市各类场所、空间的新连接,从而创造出新型社会关系。新媒体环境下城市景观交互视像视觉呈现的实践日益丰富,近年来已经探索出很多方法将用户在城市空间中的行为数据可视化模式,并将可视化的结果运用在城市景观交互视像的展示与服务活动之中。例如,百度全景基于游客上传的加德满都旅游照片的大数据对震后的加德满都进行全景复原,重现加德满都原有场景的每个细节。在新媒体环境下城市交互视像视觉呈现具有以下特点。

1.1 城市景观交互视像通过移动互联终端构筑展示与服务平台

在新媒体环境下,城市景观交互视像不仅是城市景观展示的渠道,其作为移动应用程序提供了服务城市服务、城市文化和城市经济领域的功能。它出现的原因与城市景观平面图像、城市景观动态影像不同:城市景观平面图像、城市景观动态影像的出现是为城市宣传推广而服务的;城市景观交互视像是移动互联技术浸入人们日常生活,为人们日常生活如学习、出行、消费等各种需求提供服务而得以衍生发展的。城市景观交互视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和服务不可或缺的渠道后,城市景观管理者借助城市景观交互视像进行城市宣传推广。上海在打造“上海购物”品牌时,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商务委在大众点评上推出上海“美攻略”“看直播”“品美食”“赏美景”等展示与服务内容,形成“安心消费·品质生活直播周”的城市名片内容。

相较于城市景观平面图像、城市景观动态影像,城市景观交互视像的出现背景与原因使其在视觉呈现在界面设计上简洁、扁平化,通过简洁地展示信息与事物的工作方式,减少用户的认知障碍,使信息内容直观清晰地呈现。在交互结构方面,通过合理布局界面版式设计,提升信息服务的可用性、易用性。在交互动作方面,通过手势交互如点击、滑动、晃动等,语音交互,不断提升交互体验,完成浏览、搜寻、跳转等行为。这些城市景观交互视像承担着沟通城市线下服务与城市虚拟空间交互的责任,帮助用户在城市线上与线下空间中顺利穿梭。

1.2 城市景观交互视像依托新媒体技术提升城市历史文化的体验性

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功能、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的趋同,城市历史文化的“光韵”逐渐消失[3]。城市空间呈现千城一面的景观:相似的城市建筑物和街道、标准化的广告招牌和大型购物商场、密集且快节奏的都市交通。城市文脉在趋同的城市空间中开始隐匿甚至消失。承载城市历史文化的摄影、记录片等具有“光韵”物品,是展示城市景观历史文化部分的重要渠道。它们从城市空间中被剥离出来,被保留在城市博物馆和收藏馆中供人们观看。城市景观交互视像则可以依托新媒体技术展示城市空间中被隐匿的文脉,讲述城市空间中曾居住过的人们、发生过的历史文化事件,将城市历史文化的“光韵”重新回归到城市空间之中。

移动互联技术的移动性、定位性、互动性能使移动互联应用定位城市空间,同时可以借助增强现实技术将线下空间与虚拟空间叠加在一起,历史文化事件可以模拟仿真叠加到现实城市空间之中,提升人们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体验感[4]。上海的思南露天博物馆则是通过电子地图与二维码的结合,帮助参观者寻找城市线下空间中的展品,并让参观者通过二维码进入虚拟空间获得城市特定空间中的历史文化资料。通过城市景观交互视像,参观者能在城市线下空间获得城市文脉的信息,城市历史文化的“光韵”从隐匿之处重新凸显出来。城市景观交互视像也拓宽了城市博物馆和展示馆的空间,让参观者从集中的展品陈列处,回归到城市历史文化发生的现场,与城市历史文化对话,体验身在城市历史文化之中的感觉。

1.3 用户主动参与生产城市景观交互视像视觉呈现

新媒体交互视像超越了城市实体空间,以数字化、动态、实时的方式呈现出城市景观多维度多层次的空间。新媒体用户在使用地图、社交等软件时会主动发起定位请求,这些请求被记录下来形成大数据。大数据进行挖掘和运算后,可以比较准确估算出城市区域的实时人口数量。这些数据以可视化的图表形式呈现形成了导航软件的车流信息,城市热力图。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车流、人流的聚集程度,同时这些聚集程度的数据是实时更新的,因此可视化图标呈现出颜色的动态变化。

用户参与生产的城市景观交互视像视觉呈现展现出城市生活节律、热门区域,能够帮助人们实时规划、调整出行线路,也能帮助游客寻找城市代表性景点区域。相较于城市景观平面图像、城市景观动态影像,城市景观交互视像超越了城市实体地标空间,将人们与城市空间的日常生活之间的的信息以数据化、可视化的形象呈现,具有实时性、动态性。城市景观交互视像突破了城市景观生产者与观看者之间的界限,用户生产城市景观交互视像同时又作为视觉呈现元素构成城市景观交互视像。

2 城市景观交互视像视觉呈现的建议

用户在新媒体环境下城市景观交互视像的设计与呈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用户在城市日常生活中使用移动互联技术获取、上传城市各类信息和服务,构成了城市景观交互视像的数据基础。用户对移动终端的使用行为和使用方式制约着设计师对城市景观交互视像的规划和呈现。因此,用户成为了新媒体环境下城市景观交互视像设计时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城市形象推广人员、宣传人员、设计师在对城市景观交互视像进行规划设计时,应该将实体的城市景观在虚拟空间中突显出来。同时,从用户出发认知用户在城市空间中的需求和行为,围绕用户展开规划和设计。

2.1 海量数据出发精选出城市最具有特色的参观场所

新媒体环境下城市景观交互视像突破了城市空间展示的限制,能实时、动态、交互地让城市文脉、城市日常生活从城市空间中浮现出来。移动互联背景下大数据、云计算、基于移动位置服务(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增强现实等技术,能够将城市空间回归到具有“光韵”的地点,也能够将城市空间中日常生活节律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示出来[5]。城市景观交互视像不仅仅是城市景观的展示和推荐,还是城市服务、城市文化、城市经济汇集的平台。

用户数据生成特色参观场所的前提是参观场所需要在虚拟空间中呈现出来。当承载着城市历史文化、特色产品的空间没有被虚拟空间记录时,对于依赖移动互联网寻找位置的用户而言这些城市空间是已经消失的空间。城市形象推广者和宣传者需要将城市空间中有特色的场所呈现到线上空间,形成线上与线下空间连接的定位服务,为城市景观交互视像的生产打下基础。

城市景观交互视像围绕着用户的需求而产生,同时也是用户需求数据挖掘整理后的呈现。通过分析移动应用程序的浏览、收藏、点赞、评论、搜寻等行为数据,可以获得旅游者对城市特色空间、特色文化和特色产品的喜好、需求等。这些数据能为用户精准推送城市具有特色的参观场所。同时,这些数据还能为城市商业提供用户需求的精准预测,为城市服务提供及时、高质量的服务体验。通过线上线下空间的定位服务,打造服务、文化、经济的连接的平台。

2.2 城市景观交互视像在设计中需要引入具身认知

城市景观平面图像能拓展人们的视觉能力,让人们能够获得超越日常生活经验的视角,可以从任意角度展示城市景观。城市景观动态影像拓展了人们的视觉和听觉能力,让人们能看到、听到关于城市的各种声音和图像。在麦克卢汉的媒介环境理论中,平面图像、动态影像所依托的媒介是“人的延伸”,这些媒介是离身的,人们通过观看、聆听来获取信息。城市景观交互视像则通过移动互联终端、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深入地介入人们日常生活之中,人们的行动方式产生的数据已经成为了交互视像的构成基础[6]。城市景观交互视像媒介作为涉身媒介,与人们所选择的互动方式、行为方式互相建构。

城市景观交互视像的媒介界面或终端设计需要保证良好的交互设计。具身认知将身体对外界事物、环境的感知对思维活动的影响用来解释人们认知活动的过程。城市景观交互视像的形成过程与人们身体运动、互动体验、情绪感知等有密切联系。人们使用媒介界面或终端时,互动的流畅性能让用户身体感受的运动流程性,提升任务的可控性,提升用户的沉浸感。媒介界面或终端在使用时会模拟用户与环境互动的场景,如界面转场时的动画行为,展开、推拉转场、放缩蒙版等都是模拟自然移动的规律。同时,在交互过程中,系统会在交互的触点上提供可视化的图形,让用户感知交互的即时反馈。

2.3 城市景观交互视像应通过服务设计打造城市与人对话的渠道

新媒体环境下,城市景观的职能越来越复合化,从传统媒体时代的城市展示与推广功能扩展到城市服务、城市文化和城市经济的功能。其设计的侧重点也从视觉展示逐渐转向空间中人的需求。服务设计被引入城市景观设计,围绕用户需求,分析用户活动流程中的行为、动机、情绪、接触点,通过系统性、完整性、全面性的设计提升用户体验。新媒体环境下数字化接触点极大丰富,互动方式包括手势交互、语音控制、图像识别等,涉及动作、视觉、听觉,甚至更多感官及复合体验。这些接触点的应用情境和使用流程贯穿在人们日常生活之中。城市景观交互视像的设计不仅仅包括交互与视觉体验等点对点的设计调整,还需要归置于人们在日常城市生活中的行为活动情境进行系统性、整体性、完整性的设计。

城市交互视像能突显出人们在城市空间日常行为活动的节律,能展示不同城市空间中人们实际使用方式和行为。通过服务设计方法,立足典型用户画像分析结合服务旅程图,能深刻理解城市生活动线图。基于人们日常城市生活方式和动机需求,为城市交通疏导、游览观光、商务办公等行为提供合理的城市规划,优化城市服务系统现有接触点,创建城市服务系统的新接触点,提升人们城市生活的体验感和幸福感。智慧城市未来的教育文化服务、智慧博物馆、移动终端娱乐消费等,将人、物、社会联结在一起,用户体验规划成为构建城市景观交互视像视觉呈现的必由之路。

3 结论

城市景观交互视像设计属于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新兴领域。随着新媒体环境下软硬件系统的演化,从城市空间中人的需求出发考虑城市景观交互视像的设计将愈发重要。城市景观交互视像是人们在新媒体环境的实践中参与创造的交互结构和表达性内容。人与人、人与城市空间的关系形成的数据,勾勒出城市空间中的个性化的展演界面,形成了城市景观交互视像的视觉呈现。

猜你喜欢
视像景观空间
景观别墅
从HX视像财务分析看发展路径
空间是什么?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创享空间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保千里:“科技创造价值”
QQ空间那点事
平面视像的功能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