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对安徽中小规模肉牛养殖企业的影响

2020-11-30 03:37调研贾玉堂徐磊钟波孙志民成海建等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
中国畜牧业 2020年15期
关键词:饲草料兽药肉牛

调研│贾玉堂 徐磊 钟波 孙志民 成海建等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合肥综合试验站、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养殖设施设备岗位专家团队和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济南综合试验站联合,就当前疫情对安徽省内中小规模肉牛养殖企业造成的影响,于2020年2月10~13日,通过电子调查问卷或电话采访形式,调研了安徽省9县市13家肉牛养殖场的生产情况。调研内容涉及养殖规模、现有存栏量、牛源供应、饲草料供应、药品采购、配种、育肥牛销售屠宰、用工及设备需求等方面。调研养殖场地区分布及生产模式见表1。调研养殖场各项指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情况见表2和图1。

◎图1 牛场各项指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情况

一、调研情况说明及原因分析

1.存栏量变化及牛源供应。本次调研选择了安徽省内有代表性的中小规模养殖场作为调研对象。疫情前后养殖场养殖规模变化情况见表3。

调研发现,有62%的养殖场受到影响。原因是春节前牛肉消费量大,肉牛出栏数量较多,随后即受到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措施影响,县乡村等道路阻断、交易市场关闭、物流停运、人员流动受限等诸多因素影响,使得育肥场无法购进牛源,未能及时补栏。另外,调研结果显示,养殖场规模越大受影响越严重,未受影响的养殖场多是自有基础母牛的自繁自育经营模式,养殖规模相对较小。

表1 养殖场分布及生产模式

表2 牛场各项指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情况

2.饲草料供应。饲草料供应方面有92%的养殖场受影响。其中,有23%的养殖场精饲料仅可维持10~15天,其余可维持30天左右。主要短缺的精饲料为玉米、麸皮、豆粕等,个别养殖场缺干草。造成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养殖场储备不足,饲料加工企业开工不足和道路运输受阻、人员进出受限。

3.销售屠宰。活牛销售和屠宰加工环节100%受影响。除大型商超的畜禽交易市场以外,终端零售市场和餐饮服务行业全部停业,因此主要为零售和餐饮行业提供牛肉支撑的中小规模养殖户受到影响最大。

4.兽药防疫与配种。在兽药防疫和配种环节分别有62%和77%的养殖场受到影响。主要原因是兽药门店停业、物流受限、人员往来受阻等。从受影响的养殖场规模分布看,这两个环节均呈现规模越大受影响程度越低的趋势,因为规模化养殖场对药物、冻精等存储量相对较大。另外,部分规模化养殖场采用本交方式配种或拥有自己的配种人员。配种受影响的牛场大多脱配10天左右。

5.用工和养殖装备。用工方面有38%的养殖场受影响,是养殖场中受影响最低的环节。主要原因是100头以下的小规模养殖场用工以家庭成员为主,基本不受影响;中等规模养殖场用工规模也不大,平均雇工5人,77%的养殖场雇工来自本村,人员在本村内流动基本不受影响。受影响较大的养殖场是因为部分雇工来自外村或外地,受疫情影响不能复工。

◎图2 养殖场养殖规模变化情况

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有77%的养殖场主表示提升机械化养殖效率,减少对人工依赖的愿望。对青贮取料机、TMR制备机、撒料车、清粪车等养殖设备表示有需求意愿的分别占比46%、31%、62%、77%。

6.生产恢复。受以上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所有受调查的养殖场都没能恢复到疫情暴发前的生产管理水平。同时,养殖场主表示随着疫情的持续,受影响程度还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二、建议及措施

1.分清轻重缓急,优先解决急迫问题和环节。目前,安徽省内肉牛养殖行业面临的最急迫问题是:饲草料供应、兽药供应和畜牧疫情安全防控等。当前,玉米、豆粕、干草、兽药等物资已成畜牧养殖行业的紧缺物资,必须立即解决饲料厂复工、饲料运输供应、兽药和防疫物资供应问题,以保障牛群健康安全生产。建议当地畜牧主管部门协调合作,把国务院、农业农村部、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的相关文件精神完全落地、落实、落细。

2.养殖场根据自身条件和需求,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生产企业主动出击主动对接市场。通过线上平台完成购销,包括确定货物标准、做货方式、线上交易、物流运输、质量担保等,解决疫情下市场信息和供需的不对称,破解交易销售的问题。对于牛肉产品,可以尝试本地消化,通过线上各类农产品销售平台提前与采购商联系,从而能在第一时间将产品销售出去,以拓展销售渠道、合理引导屠宰加工企业复工、有序组织市场投放和供应。

表3 养殖场养殖规模变化情况

猜你喜欢
饲草料兽药肉牛
兽药残留检测中的优化与应用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肉牛口炎咋防治
反刍动物饲草料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估
兽药生产质量管理按新规执行
饲草料资源的利用途径
青贮饲料在肉牛养殖中的使用
饲草料加工调制方法及今后发展建议
浅谈发展饲草料存在的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