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加大肉牛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2020-11-30 03:37王勤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畜牧业 2020年15期
关键词:达州市母牛肉牛

文│王勤(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近年来,四川省达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为引领,按照“抓二带一促三”的农业转型升级战略部署,达州市肉牛产业已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正式进入质量效益型集约发展的新阶段,虽然产业发展环境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但各类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构建高效、安全、优质、生态的肉牛产业,进一步提升达州市肉牛产业竞争力,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达州市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2019年年末,达州市牛存栏58万头,优质肉牛出栏35万头,多年位居四川省农区养牛首位;2019年牛肉产量高达3.83万吨,同比增长7.5%,产品质量明显提高,牛肉的优质率达到40%;截至2018年年末,达州市200~500头肉牛养殖场达300余个,500~999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场达40余个,10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场4个,规模化养殖场年出栏肉牛6万余头;已建成国家级标准化肉牛养殖示范场2个、省级12个,肉牛规模养殖比重达70.6%。2018年,达州市肉牛产业年产值达30亿元,新增社会纯收益达10亿元,养牛户年均可增收3万元以上。目前,全市以肉牛养殖和加工型为主的龙头企业有10余家,年加工能力达3万吨以上,有“川汉子”“灯影牛肉”“佳肴”“川驰”“汉玺”等知名品牌,2019年累计销售收入30余亿元,有效带动辐射周边地区肉牛产业,为农民增收脱贫致富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达州市肉牛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资金投入不足,政策不配套。养牛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种牛成本高,养殖周期长,养殖所需固定投资和流动资金较多。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牛业发展项目,但多数项目直接落户规模养殖场,肉牛养殖散户很难享受到国家、省级项目的支持。同时,贷款养牛难度较大,贷款担保与反担保机制尚未形成,影响肉牛产业化发展。

2.能繁母牛存栏量不足。2015年,达州市牛存栏74.3万头,其中能繁母牛存栏48万头,位居全省农区养牛首位。2019年年末,达州市牛存栏58万头,其中能繁母牛存栏37万头,能繁母牛下探趋势不减。其最主要的原因是牛繁殖率低,繁殖母牛存栏养殖周期长、成本大、环比效益低,导致养殖群体逐年下降。此外,部分规模养殖场主要采用外购架子牛育肥饲养模式,重育肥、轻繁殖的现象较普遍,现有能繁母牛存栏量难以支撑肉牛产业发展的需要,繁殖母牛存栏量严重不足制约着达州市肉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屠宰加工技术落后。达州市肉牛屠宰加工业起步较晚,肉牛定点屠宰加工企业及牛肉冷鲜产品开发相对薄弱,以“代宰”和初加工牛肉产品为主,肉牛的分割包装层次低、数量少、收益低。个别企业精深加工已达到国内屠宰先进水平,但整体产业链不完整,未建立和规范肉牛加工技术标准以及牛肉产品专业认证体系,优质冷鲜牛肉产品品牌不多,高附加值牛肉产品鲜有。

4.养殖成本与环保压力增加。随着繁殖母牛群体的缩减导致犊牛短缺,犊牛价格逐年攀升,2019年年初达州市150千克的犊牛价格达到8000元以上,占整个肉牛出栏价格的40%以上。同时,由于机械化程度低,牧草种植人工成本较高,全株玉米青贮料成本也达到700元/吨,而从外省调运干草,每吨运费达到800元/吨。此外,在环保政策层的影响下,各地禁养区划定范围持续扩大,养殖污染整治成本大大提高,环保压力与日俱增。

5.龙头企业产业链延伸程度低。目前,达州市有肉牛加工企业10余家,生产的产品以“牛肉干”“灯影牛肉”系列为主,其余产品也只是粗加工,科技含量不高,企业创新能力不强。肉牛产业养殖、屠宰、加工、销售各个环节没有紧密衔接,龙头企业产业链延伸程度较低,市场效益不够可观,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不够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

6.冷链运输和冷库建设程度较低。牛肉产品作为冷鲜制品,加工企业必须具备高水平的冷链运输能力,目前国内优势牧区冷链运输技术较为成熟且得到普遍推广,但达州市的冷链运输和冷库建设没有跟上国内冷链运输行业的步伐,起步较晚,投入较少,还未健全专业化的肉牛产业冷链运输体系。

7.品牌建设程度低。良好的品牌效应可以带来较大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应。当前,达州市肉牛产业品牌建设程度较低,蜀宣花牛虽成功注册了工商地理标志,对本地人而言,蜀宣花牛是知名品牌,也是主要的消费选择,但在西南片区乃至全国范围内,蜀宣花牛、宣汉黄牛的品牌知名度并不高,品牌效益未能完全实现,和其他肉牛品牌相比不具备同质化竞争优势。

三、达州市肉牛产业发展机遇

1.国内牛肉市场潜力较大。近年来,国内牛肉消费量虽然显著增加,但牛肉产量增长缓慢,牛肉市场出现供求失衡,持续扩大的供需缺口致使我国牛肉进口量持续走高。2019年11月末,我国牛肉进口量为147.05万吨,同比增长40.75万吨,跃居全球首位。受养殖成本持续升高、牛胴体增重缓慢等因素影响,未来牛肉供求市场将进一步失衡,牛肉进口量仍然会持续增加,国内肉牛生产空间较大。

2.政策环境良好。国家对草食畜牧业高度重视,农业农村部制定了《全国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国家发改委颁布了《全国牛羊肉生产发展规划(2013——2020年)》,明确安排中央财政资金支持肉牛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四川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四川省牛羊肉生产发展规划(2014——2020年)》,在政策上给予肉牛规模养殖支持;达州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优质肉牛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关于推广蜀宣花牛品种大力发展肉牛产业的实施方案》等专项方案,为达州市肉牛产业提供发展基础和政策机遇,有效调动肉牛养殖从业者的积极性。

3.牛肉价格平稳,市场动力强劲。牛肉因其高蛋白、低脂肪深受人们喜爱,四川省2019年1~12月,肉牛市场价格在70元/千克~75元/千克波动,牛肉价格平稳;达州市2019年1~12月肉牛市场价格在78元/千克~85元/千克波动,主要原因是异地运输架子牛到本地育肥导致运输成本提高5%~10%,同时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牛肉市场需求猛增,达州市2019年下半年牛肉价格一直持续稳定在82元/千克,价格居高不下,市场动力强劲。

4.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需要。达州市是四川省牛肉产业带重点核心区,通过发展种草养畜,提高草食畜牧业占比,逐渐向国际“三三制”过渡,即猪肉、禽肉、牛羊肉各占三分之一,是达州市由畜牧业大市向畜牧业强市跨越的必由之路,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对达州市农村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带动作用。

四、达州市肉牛产业发展对策

1.加大政策扶持。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扩大无息贷款,开通农民养牛贷款绿色通道,提高肉牛养殖资金贷款额度,简化贷款流程。二是加大项目资金的补助,特别是对圈舍扩建、农机具补贴、土地流转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肉牛养殖从业者科学扩大养殖规模。三是加强能繁母牛的持续性政策支持,能繁母牛是养牛业发展的基础,应出台持续性能繁保种政策,激发广大肉牛养殖从业者的积极性。

2.健全肉牛产业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相关市场预警机制,确保价格稳定,积极防范替代品、原饲料、进出口贸易和经济政策等对牛肉市场和价格的影响。严格执行牛肉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提高肉牛屠宰加工标准,加大牛肉生产各环节的监督力度,同时加大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监测结果通报和质量诚信体系制度。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力度,杜绝肉牛产业违法乱纪现象,通过法律的手段为达州市肉牛产业营造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3.提高粗饲料资源利用率。充分合理利用粗饲料资源,有效降低养殖成本是促进肉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按照“政府服务搭平台,科研院校作支撑、千家万户种牧草、新型主体养牛羊、加工企业创品牌”的发展思路,一是开发饲草资源,选育并推广优良牧草品种,完善牧草产业所需的基础设施,大力建设优质高效人工草地。二是加强土地整治,使其更适合机械化作业,大力推动规模化发展,降低劳动成本。三是开发利用饼粕、酒糟等粮油食品加工副产物,促进非粮饲草料资源利用,丰富粗饲料来源。

4.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在肉牛繁育过程中,种牛的质量决定犊牛的品质,应大力推进肉牛良种繁育,注重种牛培育,建立并完善种牛精液库。提高种牛相关研究支持力度,建立相应基因实验室,探索肉牛杂交技术,加强肉牛品种创新,完善肉牛遗传交换和共享机制。

5.加强肉牛产业园区建设。根据达州市实际情况,优化产业发展模式,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加强达州市肉牛产业园区建设,实现园区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生态化、有机化“五化”目标,提升园区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辐射周边散户走向市场化,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加快达州市肉牛产业发展。

6.扶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建设。提高龙头企业屠宰加工能力,完善屠宰加工、品质检验等配套设施,创新升级深加工技术,丰富肉牛产业层次,助推高端牛肉的消费。做优做精特色品牌,做大做强企业品牌,利用达州市区位优势加快肉牛产业集群式品牌建设,通过展览会、洽谈会、农博会等品牌营销形式提高生产者收益,扩大达州市肉牛品牌的影响力。

7.大力推广电子商务模式。当今是产业互联网时代,通过电商交易平台将肉牛从养殖、屠宰、加工、冷链运输的全部数据打包处理,建立完整的数据库以供下游各个环节的商家进行综合选择,高效便捷的电子商务平台为企业间的贸易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中央厨房的建立,给农牧产品的交易和销售带来新的机遇。

8.壮大文旅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规划建设集“肉牛产业+乡村旅游+康养服务+协作扶贫”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巴渠文化产业园、肉牛文化产业园、农耕文化产业园,最终实现全产业链首尾相连,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9.培养畜牧人才,健全社会服务体系。科技兴牛,应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积蓄人才储备。依托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西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优势科研技术力量,搭建智能平台,支持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进一步强化产学研结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肉牛产业进入质量品牌新时代。完善相关政策,加强达州市肉牛产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健全达州市肉牛产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推广先进肉牛养殖技术。同时,成立肉牛养殖技术服务小组,开展专项、多项服务,定期对养殖场、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培训。

猜你喜欢
达州市母牛肉牛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达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艺初探
母牛常见产科病及治疗措施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肉牛口炎咋防治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青贮饲料在肉牛养殖中的使用
Comparison of E—commercial Model Of Alibaba and Amazon
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