鹁鸪声声

2020-11-30 03:37潘春华
中国畜牧业 2020年15期
关键词:鸣叫声斑鸠褐色

文│潘春华

偶居乡间,清晨一场春雨,把尘封多日的村野冲刷得格外青翠欲滴。忽然,我被一阵阵清脆悦耳的鹁鸪鸣叫声所吸引,悠悠扬扬,撩人思绪。这些鸣叫声,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感觉就在近处,又觉得在远处,虽然看不见鸟儿的身影,但让人感触到了跳动在这春雨里的乡土气息。

鹁鸪,亦叫“ 鹁姑 ”“勃姑”“鹁鸠”,家乡人则叫“鹁鸪鸪”。释“鹁鸠”说:天将雨,鸠逐孀,囚其将雨时鸣声急,故俗亦呼之为“水鸪鸪”。看来,这是称之为“鹁姑”之由。释“鹁鸪”说:阴则屏逐其匹,晴则呼之。

鹁鸪既称鹁鸠,看来它归斑鸠属,和斑鸠是同一宗鸟类,只是形体品性不同而已。从“鹊巢鸠占”一词中可见,斑鸠不会筑巢,只能占鹊巢而窠居。然鹁鸪勤快、利索,它的鸣叫又清新悦耳,撩人心田,可见鹁鸪是绝不会干出斑鸠不劳而获丑事的。

鹁鸪常被人们误认为野鸽子,实则不然,比起鸽子,鹁鸪长得就显得比较平民范儿,没有肉质凸起的喙显得像铅笔一样直,嘴黑色,雌雄羽色相同,额灰,头顶和头侧褐色,颈棕褐色,后颈两侧基部外各有一块黑羽,羽缘为蓝灰色,构成鱼鳞状纹。上背褐色,各羽端棕褐色,下背和腰铅灰色,羽缘较淡。

鹁鸪常在树丛里筑巢,栖息在山地、山麓或平原的林区,主要在林缘边、耕地头、草垛上及房舍间,集数只小群活动,或低头觅食,或举头张望,或在枝头蹦跳,或高声鸣叫,喜食高粱、麦种、稻谷以及果实等,有时也吃昆虫的幼虫。

细听起来,鸪鹁有三种鸣叫声,节奏分明。第一种鸣叫:“鹁鸪、鹁鸪、鹁鸪”,节奏较快,似其心情亢奋;第二种鸣叫:“鹁鸪、鸪——”节奏稍慢,第二声延长了一个“鸪”音,似其心情舒缓;还有一种鸣叫:“鹁鸪、鸪、鸪——”,既拖长了第三声,且突出了一个“鸪”字,似其心情沉郁在感叹着什么。三种模样的鸣叫,交叉进行,不拘不束,自由自在。鹁鸪的鸣叫声,从四面八方传来,或远或近,向农人们传递着育苗插秧的信息。

鹁鸪声声,清脆好听,几次招惹我循其声欲走近见之。河边芦苇间,村头树丛里,村后那连片鱼塘边的茭白丛中,我轻声地去探究它,但鹁鸪十分灵敏,我在明处,它在暗处,可能老远就窥见到我的身影即销声匿迹,让我始终见之不得。

只闻其声,不见其形,我便在古人的诗词歌赋里寻它。宋代有多位著名的诗人词家作诗“鹁鸪”, 大文豪苏轼的《绝句》:“柴桑春晚思依依,屋角鸣鸠雨欲飞”。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梅尧臣的《送江阴佥晁太祝》中写到鹁鸪:“江田插秧鹁鸪雨,丝网得鱼云母鳞”。而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在《东园晚兴》诗中说:“竹鸡群号似知雨,勃姑相唤还疑晴”。南宋哲学家薛季宣《闻鸠》诗:“新妇抱儿未归去,愧死鹁姑啼满园”。南宋永嘉学派的创始人薛季宣的《闻鸠》则写道:“新妇抱儿未归去,愧死鹁姑啼满园”。此外,明清两代文人墨客也多有诗词吟咏“鹁鸪”,明代诗人杨维桢在《两鹁鸪》里说:“两鹁鸪,朝朝暮暮啼不休。天阴妇弃去,雨止还相求”。沈明臣的《萧皋别业竹枝词》曰:“燕子巢边泥带水,鹁鸠声里雨如烟”。清代的赵翼也在其《淝水》一诗中描绘出“何处遥天听鹤唳,鹁鸪声里晓耕云”,如此悠闲自适的田园风光来。

“油菜花开满地金,鹁鸠声里又春深”。春光明媚,风和日丽,油菜花儿黄,柳树枝头绿,一片生机盎然。听到鹁鸠清脆、悠扬,撩人思绪的鸣叫声,赏着一簇簇、一片片恣意开放的金黄灿烂的油菜花儿,构成了一幅如痴如醉、诗意般的农居生活图画,值得体味、珍惜,更值得守护。

猜你喜欢
鸣叫声斑鸠褐色
你的手充满时辰
猫头鹰搬家
Conversation in a house
Red Panda小熊猫
斑 鸠
懂“语法”的鸟儿
夜幕下的森林
山中失眠记
斑鸠飞落的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