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阶段街头田径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

2020-12-01 11:59毕映琛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比赛项目观赛田径

毕映琛

1 前言

提到街头运动其实人们并不陌生,街头运动早已潜移默化进入人们的生活中,如街头篮球,街舞,滑板,特技单车等都属于街头运动。现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众对于体育需求的不断提高,现有的街头运动已不能满足民众的观赏与参与的需求。于是我国在2015年国际田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提出“让田径运动走向街头”这一想法后积极响应,该赛事的举办不仅让民众可以近距离感受田径的魅力,也能够扩大田径在我国对民众影响力。塞巴斯蒂安·科作为英国田径的名将,对于田径的发展有着自己独到的解读与长远的眼光,这一想法的提出符合当前田径发展的现状,也体现出民众对于田径运动的喜爱程度正在日渐提升。但我国街头田径赛事举办时间短,举办经验不足,在赛事的运作等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研究对现阶段我国街头田径赛事的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给出建议,力求优化街头田径赛事,能使街头举办田径赛事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我国街头田径的发展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以及国内外网站相关报道等资料,获得相关信息,为本文积累论据。

3 结果与分析

3.1 我国街头田径的发展过程

我国对于街头田径赛事最早的尝试起源于清华大学在2014年4月举行的“中国田径跳跃精英赛”,比赛项目为男子跳高、男子跳远、女子三级跳远、女子撑杆跳。参加的选手都为职业田径运动员。真正意义上的街头田径赛事是在2015年北京世贸天街举行的。真正让田径赛事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比赛场馆,把赛场搬到街头,商圈,贴近民众展示田径赛事的魅力。这一比赛的成功举办也是中国田径发展中一项成功的尝试。自此赛事逐步发展为在城市间巡回举办,名称也从2015年的“中国田径跳跃精英赛”自2017年改为“中国田径街头巡回赛”。截止2019年7月该赛事已经在北京、上海、西安、广州、成都等城市举办,目前赛事还处在发展阶段,赛事的举办也在摸索中前行。

3.2 目前我国街头田径发展的不足之处

3.2.1 街头田径项目单一,以田赛为主

表1 历史同期各国举办街头田径项目

我国街头田径赛事开始举办起,比赛项目一直以跳高,跳远,撑杆跳等田赛项目为主。如2015年7月25日在北京世贸天阶举行的比赛中,仅仅有一个比赛项目为男子跳高。在2016年5月15日的街头比赛,比赛地点为北京鸟巢南广场,同样仅有一个比赛项目女子撑杆跳高。而在2016年同期比利时布鲁塞尔的街头已有田赛项目。表1对比反映出我国在街头田径赛事举办项目还是较单一,径赛类项目较少,目前仅有100米与60自米等项目。那么单一的比赛项目所带来的问题就是民众无法全面了解田径比赛项目或者没有喜爱的田径项目而放弃观看。项目单一观赏性不足,民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这就与我们“让田径走近群众”这一理念背道而驰。目前阶段由于街头田径赛事刚刚开始举办,对于民众有一定的吸引力,民众参与也较积极,但如果比赛项目依旧单一长此以往势必会让民众带来视觉疲劳,那么街头田径对于民众的吸引力就会下降,不利于街头田径的壮大与发展。

3.2.2 街头田径举办中的安全问题

把田径赛场搬出体育场馆,搬到人流穿梭的街头商圈,颠覆了人们对于田径比赛场地的认知,真正意义上打破了运动员与观众的距离。观众可以说是“零”距离在观看比赛,运动员的精彩表现带来的冲击无疑让人热血沸腾,带来了极佳的观赏效果。但随之也带来安全问题。多数比赛场地过于简易,观赛人群与比赛场地仅有一道广告板的阻隔,观众可以轻松进入比赛场地。倘若比赛过程中有情绪激动观众进入场地,如果不能及时制止,不仅影响了比赛进度,也影响运动员的发挥,同时贸然进入场地观众和与运动员的安全带来影响。比赛场地处于人流量较大的街头地标,比赛过程中人群如此集聚,安保配备明显不足。如果比赛中发生骚动,现场的安保力量不足以平息骚乱,同样给赛事埋下安全隐患。

3.2.3 街头田径赛事地点没有普及全国,举办频次少。

自2015年至今,中国街头田径巡回赛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西安、成都、泰安几地举办。除2018年9月8日在泰安泰山站外,所有比赛地点均在一线城市或新一线城市。并且仅北京一座城市就举办达5次之多。这就反映出街头田径赛事还远远没有达到普及,仅仅能够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举办,如此一来也拉开了城市居民之间的体育素养,如果接下来街头田径赛事不能够在各地区平衡举办,造成地区间体育资源分配不平衡,那么城市居民的体育素养还会进一步拉大。并且街头田径赛事每年的举办次数也相对较少,每年最多举办2-3次,举办周期不固定,时间不固定,没有形成有规律的赛事。如此低频率的举办次数远远不能够满足民众对于体育赛事的观赏需求。甚至一些地区,城市的群众并不了解这项赛事的开展。

3.2.4 参加比赛多为高水平运动员,群众参与度低

目前为止我国街头田径赛事邀请的多为高水平运动员,普通群众很难在赛场报名参与。这也与庞大的工作量有关,如果进一步放开群众报名,从群众报名到参赛无疑让赛事前期准备时间变长,工作量也大大增加,比赛成本大大提升。在街头田径的发展初期确实需要明星运动员的参与来扩大赛事的知名度,达到宣传田径运动的目的。高水平运动员的“明星效应”会给赛事吸引来大量观众,随着赛事的举办逐步走向成熟,在观看比赛的同时让更多的群众参与比赛,亲身感受比赛,那么就达到了田径比赛走入街头的意义。

3.2.5 对赛事报道较少,观赛渠道单一

街头田径巡回赛早在2015年开始举办,历经四年的时间,但是到目前为止这项赛事较其他赛事相比知名度还处在很低的阶段。为何让田径赛事走入了街道,赛事离民众距离更近了,观赛体验也大大提高的赛事依然在国内知名度不高。原因还在于国内媒体的宣传报道量低,对于赛事的曝光度低,自然民众没有渠道去了解这项赛事。这体现出目前国内媒体对于体育赛事重视程度低。而民众如果发现这项赛事举办的情况下,如果居住在比赛地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现场观赛,如果没有居住在比赛地的情况下想要观看比赛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任何的官方直播或报道。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群众参与田径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由于街头田径赛事由于举办时间较短,举办经验不足还存在许多短板与缺陷,这是每一项成熟的赛事在举办初期都会遇到的问题,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找出赛事的不足,弥补不足,提高赛事的质量,扩大赛事的影响力。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街头田径是在“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也为中国田径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走近大众,意味着让更多人参与到田径中来,意味着田径运动已经成为一项平民化的运动,群众基础进一步扩大。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还会有大量的城市和民众投入这项赛事。但这项赛事在中国的开展只有四年时间,赛事还处在初级阶段,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需要继续优化赛事,学习国外街头田径赛事的优秀经验,总结赛事举办中的不足。真正做到让赛事带动群大众的运动热情,丰富大众的文化生活,了解田径这项运动,提高田径运动的地位,更多的青少年观看比赛后可以投入这项运动,为我国田径事业的发展增加后备人才。

4.2 建议

1.增加比赛项目

比赛中为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观赏效果,应增加现有的比赛项目,增加在街头可以实现比赛,安全风险低的田径项目,如标枪,3000米障碍赛等比赛并不具备走进街头的条件。由原来的一次比赛一个项目增加到多个项目,增加更多径赛项目,给观众提供更多的观赛选择,充分利用好街头比赛所准备的场地,把场地的利用率提升到最大。

2.设置观赛区,增加安保力量

田径走进街头,让群众近距离观看并不代表着观众可以随意接近比赛场地,这样的举动把运动员和观众都置于危险之中。相反如果能够设置观赛区让赛场和观众有一定的安全距离,既不影响观众的观看,带来了良好的观赛秩序,又能保证运动员和观众的安全。同时增加安保力量,注意安保人员在精不在多,要设置在合理的地方,如运动员的休息区等,设置过多的安保人员也会影响观众的观赛。

3.赛事逐步向全国推广,增加举办频率

赛事的举办不能仅集中于一座城市或一线城市,应逐步向二、三线城市、省会城市推行,这些城市目前完全有能力承办好这项赛事,这样逐渐带动在全国范围内的举办。增加赛事的举办次数,形成一定的举办周期,如按季度,按月份比赛等让赛事举办形成规律。在逐渐发展成熟后,可以尝试不邀请高水平运动员而是在当地有关部门的组织下开展民间的街头田径赛,这样群众的参与度会进一步提高。这样相比较全国赛事举办的难度也大大降低,又达到了田径走入街头的目的。

4.划分组别,支持大众参与

当前我国的街头田径赛事的举办主要以精英赛为主,参与的多数为高水平运动员。接下来可适当放宽参赛运动员的选拔,推出线上线下的选拔,网络报名的方式参加,筛选一部分普通群众参与。在组别的划分上可划分出专业组与非专业组。非专业组又可划分为青少年组,成人组等。这样参与人数提高且没有浪费搭建的比赛场地。

5.媒体加大报道,运用新媒体进行宣传

在赛事的宣传过程中还需要官方媒体的报道宣传,如央视体育频道这种知名度高,曝光度大的媒体。另外还可以运用目前移动设备上用户量较大的社交软件进行宣传如微博,抖音,微信朋友圈等平台,都可以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尝试在直播平台进行比赛的直播,为无法到达现场的观众提供观看比赛的条件。

猜你喜欢
比赛项目观赛田径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观赏性体育迷不文明观赛行为的发生原因及对策分析
计数:田径小能手
电竞种植记
历史性突破,武术成为青奥会正式比赛项目
本届世界杯现场观众第二多
Olympic Sports(奥运比赛项目)
田径翻身 足球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