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之间,参差多态

2020-12-02 01:06本刊编辑部Pexels
厦门航空 2020年12期

_本刊编辑部 _Pexels

彻底的“舍”不易,极致的“得”也难求。生活更多时候更复杂,它暗中惦记的意义亦如此。

必须舍下的一些『自由』

小欧同学平时花钱总是随心所欲,是网上各种小额贷款的常客,到还款日就囊中羞涩,配着“吃土”的表情包发朋友圈,说人均50块以上的聚会就不要叫他了——当然,有时候他的标准还会降到10 块。他不得不暂时舍弃掉的“交际自由”和“消费自由”,大约会令他的财务压力小一点,但要财务状况变得更健康,他要舍的其实是不符合他的收入水平的“超前消费”与“过度消费”。

而人过中年的L先生则财务算得上非常健康,但父母也逐年老去,古人说的“父母在,不远游”日益成为眼前的必要和现实。原本是“旅行达人”的他朋友圈里几乎已经没有了关于“诗和远方”的分享。有时候,一些“羁绊”,无论是嗷嗷待哺的宠物,还是阳台要打理的花草,都在阻止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也正是这些“羁绊”的存在,抑或“舍弃”的发生,令我们更懂得并理解了人生,关于它的丰富和厚重、密度与延展。

登山包的启示

一个经验丰富的登山爱好者,能在极短的时间里做好出行的准备,根据天数选择携带的登山包的容量,根据自己身体的状况和客观条件的差异选择不同的装备,也充分评估风险和限制性因素的影响。一切从专业和实际出发,他只会带必要的东西,以及合理的东西。而他的爱好所指向的行业和供应方,通过科学和体验的不断调整、优化,创造出的取舍标准和务实尺度,正是对常常情绪性地陷于困境的人的良好启示。也可令诸如“如果你去无人的荒岛,只能带三样东西”,或者“我和你妈妈同时落水了,你要救谁?”这样的问题沦为无稽之谈。

以城市为家

城市化进程张开双臂,“来了就是XX 人”,要把这里当做家。是啊,我是这样的。暂时买不起房子,也租不起多大的公寓,所以我放弃厨房,以外卖为厨房;放弃储物间,以超市为储物间;还有街角的咖啡馆可以做工作室,健身、娱乐都各有去处,不期然建立起了新的生活模式,也获得了更自由的时间、更广阔的空间。发达的城市服务建立在强劲的生产力和清晰的社会分工之上,善用其利的同时——包括我自己的工作与消费在内,也是在建设和培育城市的发展。往小了说是互补,往大了说是协作。

摄影_Athena

今天你够理性吗

“双十一”从当初的消费狂欢节,一步步演变成商家套路节,商家给了人们充足的消费理由:我有主动权、我要为将来囤货、我不买会有压力——所以我必须买。有着囤货心理的消费者,更是一股脑地买下了半壁江山。他们计算着,买更多似乎更划算,买!

我不禁想起自助餐厅发了疯似的要吃回本的顾客,他们永远不希望自己吃亏,得到的必须比付出的更多。这种占有欲望在每得到一次小便宜的时候便会产生相应的满足感。满足程度与得来便宜的难易程度、大小程度有很大关系,且每得到一次便宜,他们的占有欲望便会加强一次。我们应该转变消费观念,做一个智商随时在线的理性消费者,理性地分析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

听见你的声音

这个11月,男友的姥姥病逝,一个家族陷入巨大的悲怆之中。葬礼那天,依着习俗,众亲友轮流上阵,亲手烧掉姥姥生前喜爱的物品,火光熊熊,青烟升腾,大家用这种特别的方式跟老人家做最后的告别。葬礼第二天,一家人依然深陷在对老人的缅怀情绪里,男友翻看手机相册,对着一个视频看了很久。视频里是姥姥的声音,一年前的家族聚会,她还身体康健,头脑清敏,对着一桌晚辈发表她对生活和人生的感知,博得热烈掌声。仅仅一年,物是人非,怎能不叫人感慨呢。男友沉默不语,把手机递给母亲,母亲看后眼圈发红,最后掩面而泣。“这个视频,我会一直保存。”他说。亲爱的姥姥啊,病痛把你带离这个世界,此生不复相见,但至少,我还能在手机里,看到你的笑颜,听见你的声音。都说技术是冰冷的,但褪去那层外衣,技术充满了温情与力量。

共享的迷局

这个人人共享的经济时代,正悄然走进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共享经济的话题已成为一个全民性话题。共享经济让物、人变得全面流通,在经济学里,流通的市场才是繁荣的,想象空间是无限的。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共享汽车……五花八门的共享商品充斥着我们的生活。

由于受到市场自我调节滞后性的影响加上过度的炒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泡沫,从而导致现在的共享单车泛滥成灾,各个城市周边都有一个巨大的共享单车的“坟墓”,跟原始的初衷背道而驰。我们都希望共享单车未来会向着更加积极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也为多层次、多样化的城市出行服务系统做出更多的贡献,但是不希望它过度且泛滥。共享经济,也需要更多的规范。

一『盒』更比一『盒』高

有时无关消费主义,买买买,只是当下解压的方式之一。大量购买、收集、囤积喜欢的东西,这种爱好被戏称为“仓鼠症”,不过仓鼠有自己的窝和两个颊囊就够了,人的“仓鼠症”只能靠各种各样的收纳盒来安放。各种袋、盒、柜销路大增,有INS 风之类的设计风格为噱头,甚至买这样的收纳用具才是爱好本身,收纳物反而是凑数的附加品。但无论意图如何,各种各样的盒子越堆越高,总是大同小异的结果。

内存还够吗

高新智能产品更新迭代的速度,怕是全速冲刺的博尔特也要自叹不如。曾几何时,能有一部IPHONE 就是了不得的顶流标配,如今IPHONE 早已更新至第12 代,有IPHONE 已不算什么潮流,能不能及时跟进,拿上最新的IPHONE 才是衡量实力的新指标。不仅如此,IPAD 和手表也很难不想要,一下苹果的一家子就都进门了。真的既高端又便利吗?除了从付款到保养爱护的全程伺候考验着钱包的内存,层出不穷的APP 与信息提示时刻考验着机子与大脑的内存。所以得到的便利,其实意味着更大的支出与更多的信息处理需求。

举手之劳变废为宝

平时喜欢囤东西,香水瓶、饼干盒、铁罐子……但凡造型别致一点,图案美丽一些,都舍不得扔。几年下来,抽屉、壁橱塞满了瓶瓶罐罐,本就不大的房间日趋拥挤,让极简主义者看了想流泪,断舍离主义者看了想打人。几次整理房间,看着它们叹气,留着吧,占地方,扔了吧,舍不得。终于有一次,为鸡肋一样的它们找到了归宿——结实方正的铁皮盒,裹上软布,摇身一变,成了袜子毛巾收纳盒;广口的化妆品圆瓶,擦拭干净,成了纽扣别针收纳盒;漂亮的易拉罐,稍稍处理,成了绝佳的多肉栽种容器;透明玻璃的果汁瓶,缠上彩线,装饰一番,就是一枚别致花瓶。动动手,让生活少一点垃圾,多一点情趣。

小事大能量

在这个物质过剩的年代,大家随便整理一次都能断舍离出一堆闲置。衣服的处理不同于厨余垃圾,衣服是一种可再回收利用的资源,直接丢进垃圾桶,最后被当做垃圾掩埋、焚烧处理,多多少少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如多想一步多做一步,把衣服捐给有需要的人,或者至少让旧衣服被循环利用。类似的还有支付宝蚂蚁森林,它鼓励你通过运动积累步数、线下支付、网络购票、衣物捐赠等环保的方式获取绿色能量,来浇灌你的虚拟树苗。你在蚂蚁森林每养成一棵树,阿拉善基金会就会为我们种下一棵真树。这些对我们而言的“鸡肋”,恰好能在其他处发光发热,是一件多么暖心的事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古人的智慧很早就把道理讲清楚了,为人处世,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然而千年过去,道理或许没被遗忘,现实却总和理想相差甚远。不知何时起,人们流行给自己“人设”,也给他人“人设”,“人设”往往不用脚踏实地努力来实现,反而无异于包装营销手段。于是资本蠢蠢欲动,推出各种贴满人设标签却内涵欠奉的偶像,热点事件里也可以看到水军正大显身手,粉黑争端让无数人无法理性地寻求真相,热忱反而变成了韭菜生长的动力。当失去理智,疯狂就占了上风;当放弃实干,无知就会支配一切。此消彼长的得失之间,问题已迫在眉睫:什么该舍,什么该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