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食品抽样检验工作的变化及风险点浅析

2020-12-03 09:41青岛海润农大检测有限公司
食品安全导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监管部门核查报告

□ 陈 桢 青岛海润农大检测有限公司

食品安全抽样检验作为直接有效的监管方式,是食品安全监管的基本措施。各级监管部门每年在生产、餐饮、流通各环节计划组织各种类型的食品抽样检验,如风险监测、监督抽检、案件稽查与专项整治等,并高度关注高风险的食品安全问题,积极为广大人民群众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保障民生,维护社会安定[1]。

食品抽样检验只有方案科学、方法合理、过程规范且结果公正,才能有效发现食品安全问题,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抽样环节单一、覆盖面不广导致样本存在不均匀性;抽样任务交叉导致重复抽样;样品类别判断错误导致废样风险;抽样单填写不规范;样品运输储存不合理导致样品失效风险;实验室检验周期长、检验不规范结果不准确的风险;备样封存不当引发结果争议;结果数据分散难以汇总分析等[2—4]。

1 抽样检验新形势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5 号公布《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自2019 年10 月1 日起实施。除了对计划制定、抽样检验、复检及异议处理、核查处置与法律责任等进行规范与完善外,新办法还要求建立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信息系统(以下简称“国抽系统”),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应通过系统及时报送并汇总分析抽样检验数据。以笔者所在山东省为例,在《关于全面使用“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信息系统”开展食品抽检监测工作的通知》中要求,自2020 年1 月1 日起,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开展的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均须在国抽系统实现抽检计划编制、任务下达、样品抽取、检验数据录入以及不合格核查处置等工作。

2 对食品抽样检验的有利变化及影响

国抽系统的应用,对食品抽样检验自计划制定到报告出具、数据分析的全过程都带来重要影响。

国抽系统实现了对食品抽检监测工作的全过程覆盖及留痕,使抽检监测工作科学化、集约化和透明化。系统对抽检过程各环节的时间节点限制与新《办法》中的要求一致,要求检验检测机构必须在限定时间内完抽样、接样、检验,保证时效,同时也能有效避免核查处置时发生纠纷。

在任务下达时可对场所、企业、样品批次等进行限制。系统中可以设置校验规则,如同一场所在当前季度内最多抽取x 批次,同一生产企业同一产品同一批次最多抽取x 批次等。设置校验规则在最前端对抽样范围及数量进行限制,避免重复抽样。

国抽系统要求使用移动终端抽样。与传统抽样相比,终端抽样解决了纸质抽样单书写字迹难辨以及信息手动录入的问题。机打信息可减少因手写信息产生的出错率,一次录入即可导入系统,避免重复录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国抽系统的全面使用,促进了电子检验报告的应用。纸质报告易造假,报告逐级上报流通速度慢,传递过程中有遗失的风险。电子检验报告的流通速度快,提高了结果核查处置的时效,且能够部分解决纸质报告易造假的问题。电子检验报告还解决了纸质报告存档体积大的问题。

3 可能产生的新风险

国抽系统的全面使用,解决了食品安全抽样检验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但新变化势必也会带来新的风险。

3.1 人员未掌握系统中的功能应用风险

国抽系统的全面使用,要求各级监管部门以及各个抽检机构相关人员熟练掌握相应的功能模块。监管部门可牵头组织提供必要的培训,并要求抽检机构内部开展二次培训,将内容和要求传达到位,减少因操作失误引起的风险。

3.2 抽样设备性能差或故障风险

终端抽样要求连接互联网提交打印抽样单以及现场照片等。抽检机构应配备性能良好的平板电脑、无线打印机等终端设备,并且对抽样人员进行终端抽样的系统培训,设备专人专用并定期检查维护。

3.3 基础表维护不到位风险

基础表信息错误会导致检验报告错误,引发结果争议,导致核查处置工作难以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监管部门应组织足够的人力物力保证基础信息表的准确性。

3.4 电子检验报告损坏失效的风险

电子检验报告作为一种电子档案文件,具有电子文件的属性,应做好备份,以防文件损坏。

4 结语

食品抽样检验是《食品安全法》确立的一项基本制度,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国抽系统的应用为食品抽样检验建立了新的工作模式,利于食品安全监测数据分析与风险评估以及食品安全制度的完善。同时,还要不断完善食品抽检总体方案,提升食品抽检整体效能,以更好地适应食品安全新形势,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猜你喜欢
监管部门核查报告
对某企业重大危险源核查引发的思考
关于设计保证系统适航独立核查的思考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营造林核查应用研究
扬州江都区推进安全监管部门依法行政
一图看懂十九大报告
监管部门严查直企退换货
报告
采用保留被测件进行期间核查的方法
指纹自动识别技术在公安监管部门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