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安全检测的全面质量管理

2020-12-03 19:25河南知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食品安全导刊 2020年21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试剂优化

□ 郭 芳 河南知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民以食为天,消费者对食品的关注度远远高于其他商品,而三聚氰胺、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在国人心中是挥之不去的阴霾,也让食品安全成为居民十大热门话题之前三,使人民的幸福指数大大降低。食品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得到了高度重视,为促进检测行业的良好有序发展,必须立足现实,全面系统地解决食品检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管理体制与模式、方法技术、仪器设备、检测试剂与人员素养等。当前,检测行业的全面质量管理成了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课题,现作简要分析探讨。

1 食品安全检测行业的现状

生命重于泰山,食品安全首当其冲,在举国关注之下,政府监管力度大幅加强,投入大幅提高,检测机构、仪器设备、试剂材料快速发展;与此同时,食品安全检测的五大要素中存在不少问题,急需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下面分别扼要概述。

1.1 管理体制与模式问题

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与模式中存在诸多问题:职能部门多头监管,权力义务边界不清,导致管理有漏有重;招标漏洞巨大,严重影响了我国食品安全事业的发展;检测项目、标准不够统一;检测覆盖面偏低,抽检率偏低;个人送检程序不明、收费不合理;跨区执法衔接不够,检测环节之间衔接不够,造成小作坊“游击式”违法违规严重;处罚力度不够,违法成本偏低,一些人心存侥幸,以身试法;行业内部缺乏标准作业程序,关键绩效指标管控不力,没有高效的人机料协同模式。诸类问题的存在,必然会滋生相关的食品安全事件,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对策。

1.2 方法技术问题

标准缺失,不严谨不统一,结果遭质疑;技术不成熟、不够硬化,结果再现性不好;机构设置不科学,分级机构有漏有重、三方机构失衡;工作程序不严谨、效率低下,甚至三方间结果不一致。这些情况无法满足高速发展的食品行业的需求,使不法分子有空可钻,引发了系列食品安全事故,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都是活生生的案例。

1.3 仪器设备问题

在仪器设备方面,高端仪器价格昂贵,难以普及,限制了应用范围;中低端仪器,标准不统一,质量参差不齐,难以保证良好的检测结果,无法普及。仪器设备在食品安全检测上起着重要作用,两种问题都限制了其推广普及,与食品安全的实际情况矛盾,是很重要的问题[1]。

1.4 试剂材料问题

试剂材料没有规范要求,市场上有不少假冒伪劣产品,尤其是生化材料,试错成本极高,一处出错会造成连环错误;快速检测试剂国内生产企业数量较多,大部分规模小,质量差;思想上轻视,研发投入不够,隐形问题很大。试剂材料在食品检测中不可或缺,没有高质量的试剂就没有食品安全的良好未来。

1.5 人员素养问题

人员素养特别是专业知识、操作规范性会直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目前存在人员流动性过大,高校毕业新生较多,专业不硬,操作不熟,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导致检测结果与实际存在偏差,阻碍了食品安全事业的快速发展[2]。

2 优化食品安全检测行业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不能全面保证食品安全检测质量,甚至还会衍生出许多问题乃至纠纷,所以必须针对五大要素采取有效措施,全面系统地优化,否则仍然会问题不断、顾此失彼。

2.1 管理体制与模式的优化

管理体制与模式至关重要,必须下功夫完善法律法规;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强化检测结果的定期公开制度;职能部门要分工协作,明确权力义务,保证管理标的不漏不重,并在综合协调的基础上推进专业化,与社会团体、新闻媒体形成复合立体的监管系统,创造官方、民间互补互动的局面;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强化应知应会,提高执法效率;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确保检测记录易存易查;优化举报制度;提高抽检率、覆盖面;明确送检程序、收费标准等;加强跨区执法衔接,遏制小作坊“游击式”违法违规;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坚决遏制违法违规;严格招标程序,严查贪污腐败,对标询价,严控质量;检测机构要下功夫制定并硬化标准作业程序,严控关键绩效指标,建立高效的人机料协同模式;严格把控关键环节,完善质量管理机制,促进食品安全事业的高质量发展[3]。

2.2 方法技术的优化

多方协同下大功夫制定科学统一的标准,保证结果准确;研发与引进相结合,认真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列举对比现有技术,尽快整合出成熟成套的方法技术并加以强化;科学设置检测机构,保证分级机构不漏不重,三方机构布置合理;严格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强化第三方检测的全面质量管理,保证结果一致互认;专项突击提高快检技术,发挥现场筛查的独特作用,高效遏制食品安全事件,有力震慑违法违规行为[4]。

方法技术是组织实施安全检测的前提和决定性力量,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中之重,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制定有效的研发激励机制,让技术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3 仪器设备的优化

准确的检测必须以高质量的仪器设备为基础。对于高端仪器,重视投入并广泛招标,严格筛选,用最少的资金配置最优的仪器设备;对于中低端仪器,突出实用性指标,制造方与使用方充分互动,贴出自己的性价比标签,最大程度地在市场上推广;实际工作中确认好用的仪器设备,在行业内列表推荐,在明确使用规范的基础上大幅推广共享仪器。有了这些措施,必将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作用,为食品安全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2.4 试剂材料的优化

试剂材料在检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使用好了既节约又高效。针对前述问题,应明确标准、规范要素指标,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尤其是生化材料,避免连环差错;加强对快速检测试剂生产企业的管理,提高产品质量,鼓励兼并重组,扩大企业规模;对于确认优良的试剂材料,在行业内列表推广,减少试错成本,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为行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做出独特贡献。

2.5 人员素养的优化

人员素养既是基础又是关键。专业知识、操作规范性直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划定专业知识,提炼操作技能,明确应知应会,隔期强化培训,对应考核测试。严格按照这样的方法,循环强化,在行业内大面积推广,使检测人员的专业素养大幅提高继而大幅扩展业务,更好地把关食品安全。在行业内推进人员交流,树立行业标杆,向标杆学习,到标杆机构培训,复制成功模式,大范围推广。

3 结语

科学推进实施以上措施,我国食品安全检测的全面质量管理必定得到优化,保证人们舌尖上的安全,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舒心,继而形成食品安全中国方案,甚至为世界人民的食品安全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试剂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国产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注册数据分析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环境监测实验中有害试剂的使用与处理
非配套脂蛋白试剂的使用性能验证
基于能力培养自制实验仪器设备
北京近4万台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
物质鉴别题的解题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