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2020-12-03 00:49王小敏
医药前沿 2020年4期
关键词:骨瓣预见性脑组织

王小敏

(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手术麻醉科 广西 柳州 545000)

脑出血属于临床急危重症,也是一种脑实质内出血,不具有外伤性,但该病的致残率、死亡率非常高,一旦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再者,脑出血导致的血肿可进一步导致脑组织占位效应,并且可造成颅内高压,从而影响脑组织的血液循环,进而导致脑组织凝固型坏死,最后导致脑组织局部出现缺氧缺血等现象,严重影响患者预后。

1.微创钻孔引流术

微创钻孔引流术在术前通过CT确定血肿的最大层面,制定中心曾与手术靶点,并在实时监测下开展确定穿刺点、进行钻孔引流手术。该术式要求临床进行局麻,在钻孔时避开重要血管的所在位置以及重要功能区域。垂直切开患者头皮后进行颅骨钻孔,通过电凝处理硬膜与脑皮质局部,在血肿内置入引流管,令血肿液化部分自然流出。临床认为,微创钻孔术可释放大量血肿,可减轻因血肿压迫导致的继发性水肿,血肿小时时间比较短,对脑组织损伤更小,可降低术后癫痫发生率,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2.幕上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

幕上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虽然是传统脑出血治疗方法,通过在翼点制作切口,进行骨瓣减压术,清除血肿,达到治疗目的。但是这种手术现今多应用在昏迷程度比较深,中线结构有明显移位,血肿量较为巨大的患者,也是临床抢救脑出血脑疝患者的首选方案。该手术可有效降低颅内压,可辅助开放侧支血管,可改善患者脑内血流灌注,减轻大脑损伤,可促进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但是手术视野暴露较大,术中需对脑组织进行牵拉,会加重脑组织水肿现象。因此,临床认为应根据脑出血患者的出血量情况合理斟酌手术方案,出血量在30-50ml的患者建议使用微创钻孔引流术,出血量较大在50ml以上,伴有昏迷症状的患者建议使用幕上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2]。

3.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患者术中的应用价值

预见性护理干预是一种由西方学者提出,并在国内外各大医疗机构广泛应用的护理模式,该护理可通过干预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从而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治疗费用[3]。有研究[3]指出,脑出血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该研究中观察组(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21.74%小于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41.30%。也有研究[4]指出,应用预见性护理,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可改善患者预后。该研究中观察组(应用预见性护理)的焦虑评分32.11±6.38分小于对照组(应用基础理)44.11±6.76分,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7%小于对照组34.78%。可见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效果十分理想。

4.预见性护理干预方法

4.1 术前准备:术前访视患者,核查患者的各项信息,观看患者的诊断结果,与患者家属交谈,了解患者入院后的相关病情,从而准确判断患者病情的好坏,并制定初步手术室护理计划。同时,需要评估患者的口腔、呼吸道情况,身体受压部位情况,分析患者是否有肺部感染、压疮诱发因素。若患者具有并发症诱发因素,则指导病房责任护士加强口腔护理。呼吸道护理,压疮预防护理,避免患者术后免疫力下降,导致肺部感染。同时,告知病房责任护士,患者术后需要长时间卧床休养,必须定时翻身,加强对受压部位的按摩,避免压疮发生。在术前,可遵照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发生。同时,护士需要辅助患者完成术前准备,剃去患者耳朵后发际直径10cm区域的头发,术区皮肤不可留下发根,也不能刺破患者的皮肤,并抽取患者血样进行备血,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

4.2 术中护理:在患者进入手术间后,即刻给予面罩吸氧,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调节氧流量,确定过度通气后,进行气管内插管。若患者呼吸道中存在分泌物,则及时给予吸引器吸引,从而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呼吸困难,呼吸障碍等不良现象,降低肺部感染诱发因素。同时,需做好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监测,观察患者的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变化,若患者出现轻度烦躁、头痛剧烈、意识障碍、瞳孔长大、抽搐等异常表现,可能是脑疝形成或是脑疝早期表现,需立刻上报医师,进行相应处理。再者,术中护士需应用约束带、头圈固定患者体位、头部,避免患者出现肢体异动影响手术。还需为患者开放数条静脉通路,方便及时抢救。手术仪器需放在合理位置,方便主刀医师应用。护士需及时调节无影灯,保证视野良好,及时补充手术台的各色物品,护理输液输血。在进颅后,摆好显微镜,辅助医生手术。术中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避免污染、感染现象。术中,护士应根据主刀医师的需求,快速准确的递送各种手术用具,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长时间维持一个体位的情况,避免压疮的发生。

4.3 术后干预:术后需清点手术物品,辅助医生为患者加压包扎伤口,擦净血迹,协助麻醉医生将患者送入麻醉恢复室,与恢复室护士、病房责任护士详细准确的交流相关信息[5]。指导病房责任护士在术后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变化,若患者体温维持在 37.5-38.5℃,则给予温水擦浴或冰袋冷敷达到降温目的。若温度在38.5℃以上,则遵照医嘱给予退烧药降温。术后需保持引流管通畅,密切监测引流液的颜色、性质,若引流液中含有新鲜血液,则考虑患者是否有再出血现象发生,需及时上报。同时,需分析患者的情绪特点,给予适当的心理干预,促使患者平稳情绪,避免情绪激动导致再出血。

5.结束语

脑出血患者术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可有效评估患者病情,巩固手术疗效,预防不良事件发生。

猜你喜欢
骨瓣预见性脑组织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去骨瓣减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DNA双加氧酶TET2在老年痴呆动物模型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氧化应激中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子代大鼠发育及脑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
双侧平衡去骨瓣对重症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