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课堂中进行文学圈名著阅读的探讨

2020-12-03 22:57黄映虹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32期
关键词:网络课堂昆虫记名著

黄映虹

【摘要】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全国一线教师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临阵磨枪担任主播。特殊时期,非常使命,绝大部分的教师都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就匆忙上岗,不用说如何使用软件,更不必说组织课堂的效果了。为此,笔者以《昆虫记》为例探讨在网络课堂中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圈名著阅读,希望它能抛砖引玉,引发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思考。

【关键词】网络课堂;文学圈名著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2-233-02

网络课堂早已不是一件新鲜的事物,其实在好几年前就以各种形式出现了。例如一些外语培训机构会聘请外教以视频聊天的形式为学生上课;还有风靡淘*网的网红营销活动,各位主播在线上直播自己使用产品的感受。逐渐地,网络课程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例如某某思的大型培训机构这两年就积极开发网络课程,利用线上教学对学生进行培训,大大地节省了教师和场地等资源,极大限度地发挥网络课程的优势!

但是我们的传统教育一直沿用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教学模式,很难突破这种线上教学的形式。因此,当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后,教育部要求一线教育工作者开展线上授课,很多教师觉得难以接受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大部分人会觉得在网络上授课,无法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不可能清楚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无法及时获取学生吸收知识的反馈,更加不知道学生在网线的另一端是否能够接收老师的指令,并按要求完成相应的任务。

那么,我们该如何实施有效的网络课程教学呢?下面笔者就以《昆虫记》为例,阐述如何在网络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圈名著阅读。

众所周知,基础教育的网络教学最大的难点是遥控监管。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关键突破口。一般培训机构开展的网络课堂面对的学生已具备基本的学习动机,求知的欲望较强。而一线教育工作者面对的学生在家进行网络学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积极向上,热爱学习;2.无人监管,放任自流;3.摇摆不定,可进可退。对于第一种学生,教师不需要花太多的精力就可以把他们带进课堂,而第二种学生,即使你精心准备也无法渡他上岸,因为他根本不在线,除非家长能够与教师密切配合。因此,我们的主要目标就是第三种学生,务必要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这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发挥的主观能动性。

为此,笔者关于如何在网络教学中践行文学圈的《昆虫记》阅读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

一、 运用多元组合,发挥能动作用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教师就能充分地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想让学生投入名著阅读,首先要激发和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网络教学有个好处,就是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师生都对着电脑屏幕上课,各种合适的视频和音频只要合理利用,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围绕“法布尔《昆虫记》”的主题,让学生搜集信息后整理以“法布尔成就”为关键词的作者介绍。激趣导入,让学生对整本书有个初步的认知。也可以开展一些独具特色的阅读活动,如“虫虫特保队招聘”。社区“虫虫特保总部”是山地探险队的坚强后盾,为协助山地探险队员的科考服务。现总部决定招募选拔各类有能力的虫子,利用自己的特长,团结协作,成为强大的爱心救援团,为虫虫社区的美好未来而奉献力量。让学生根据书中描述的虫虫生活习性及特点通过自荐,在这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总结回顾全书。

二、 组建网络小组,开展讨论活动

在网络中,人既是孤立的个体,也可以借助软件连成一个群体。只要我们能够合理地利用网络这一特性,就可以很好地避免了网络教学中师生交流不足的弊病。

因此,笔者以文学圈的角色任务,把学生组建了几个Q群,由主席担任群主,负责群的日常管理以及课堂纪律管理。群主的责任重大,需要托付给值得信任而且有威望的学生,否则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在名著阅读的网络教学中,利用Q群讨论分享比在课堂中的讨论更直观,更有效。因为所有学生的发言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这里的操作难度在于教师的把控:首先,能够设置恰当的话题调动学生讨论的热情;其次,需要及时对学生某些观点作出适当的指引。但是,教师往往分身无术,无暇同时顾及几个Q群,这就更需要得力的群主相助,还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让那些“胡言乱语”的学生没有“作秀”的机会。

三、 轮换小组角色,分享阅读任务

通过践行“文学圈”的探索,改善学生阅读兴趣缺少、阅读数量偏少、阅读内容随意、阅读方法不当、阅读品质偏低等堪憂的阅读问题,使名著阅读不再流于形式,以突出学生的自主个性阅读。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时间,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因而应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名著阅读课堂,关注个体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提供科学的方法指导。

我们首先挑选学生最喜欢的《昆虫记》篇章开始阅读,同学们须在指定时间内完成这部分的阅读和角色任务。教师引导学生在网上分组开展名著分享会时,圈内成员在主席的组织下,有序发言,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然后每个文学圈小组轮流展示讨论的成果。讨论形式可以有2种,一是小组内部分享,最后做班级汇报。二是同角色的同学一起讨论,取长补短,各角色向全班汇报。

学生的角色任务每周轮换一次,让每个学生在每次的名著分享会中扮演一个全新的角色,这种做法,可以帮助孩子用多元的方法及角度去分析作品。每个成员明确了各自的角色和职责后,教师可发放事先根据教学目标为他们设计的角色日志,其主要内容包括:该角色应承担的职责说明;在小组开展活动的不同阶段应完成的任务;自我评价等。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须完成角色日志,做好读书笔记。在网络课堂上,带着自己的阅读成果参与讨论。以网络的形式开展这样的名著分享,学生的发言不受场地局限,没有面对面的拘束,因而,讨论更加热烈,对文章内容和昆虫的研究可以更系统,更深入。

四、采用线上测试,摸查阅读情况

只是布置阅读任务和分享阅读感受,还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网络学习的实际效果,为了更好地摸查学生的阅读情况,笔者有针对性地选择了《昆虫记》经典情节中的细节部分作为测试题目。借助“问卷星”网站自动生成了测试问卷,规定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测试任务。学生提交答卷后可以立即获取分数与正确答案,便于學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而“问卷星”网站也会根据提交的答卷对测试情况进行数据分析,我们就可以参考这些数据,摸查到学生的网络阅读情况。

一言以蔽之,“教无定法”。虽然网络教学仍存在较多的掣肘,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教师能做教学的有心人,用心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他们必定可以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诸定国.名著阅读体系架构与教学建议——“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研读及教学”系列研究之二[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8(04).

[2]蒋玲.课外名著阅读,怎一个推荐了得——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谈统编教材名著阅读的落实[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17).

[3]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 课程.教材.教法,2016(11).

[4]郑虹.阶梯任务驱动下的名著“真”阅读教学指导策略研究——以<昆虫记>的整本书阅读指导为例 [J].语文月刊,2019(10)

附《文学圈任务解读》

角色:研究会主席

作为研究会主席,你要针对课文提出一些富有创建性与开放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你认为自己小组成员想要讨论的列出几个小问题。(例如:问题以“为什么、如果、是什么、谁、该怎样……”开头)

角色:文艺指路人

作为文艺指路人,你要把书本中富有诗意的文句、段落挑选出来,大声有感情地朗读,并说明选择的原因。如文中大量的细节描写对昆虫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富有韵味的语言营造了诗一般的氛围。细细品味,体会小说的诗意。

角色:词语精灵

作为词语天使,你要把课文中的新词、难词、好词挑选出来,理解其意思和用法。

角色:联结天使

将《昆虫记》与外部世界联结起来,这意味着你要将阅读与生活联系起来:可与你自己的生活相联结;可与同样话题的其它作品相联系,列出它们之间的类似处并解释是怎样如此相似的。

角色:文本神探

作为文本神探,你有以下两个任务:搜集文本作者的相关资料,例如生平背景、兴趣爱好、主要经历等等;也要介绍一下作者在写此文本时的时代背景,以使小组成员对文本有个全面、深刻、透彻的了解。

角色:人物评论家

作为人物评论家,你要通过分析文中的语言,从不同角度分析昆虫的形象。

作者单位

(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广东;广州;510000)

猜你喜欢
网络课堂昆虫记名著
提升高职学生职业应用写作能力的路径建构
疫情背景下 网络课堂学习满意度提升策略研究
读《昆虫记》有感
夜读《昆虫记》
国外名刊名著
夜读《昆虫记》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我的昆虫朋友
实习支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模式构建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