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时代观的理论溯源、实践逻辑与内容架构

2020-12-04 16:59徐来富
关键词:时代发展

徐来富,闫 鹏

(1.合肥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2.蚌埠医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时代是思想之母。习近平时代观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时代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也是习近平勇于直面和破解时代难题的实践产物。在理论渊源、实践逻辑和基本内容三者中,理论渊源是习近平时代观的“灵魂”,实践逻辑为其“骨骼”,基本内容构成它的“血肉”,只有厘清前两者的来龙去脉和明晰第三者的阈限,才能比较完整地把握习近平时代观的全像。

1 习近平时代观的理论溯源

习近平时代观作为马克思主义时代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理论上离不开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时代理论的充分吸收,离不开对我国传统思想家时势思想的准确把握和充分汲取,离不开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1.1 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时代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在时代理论上,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辩证法的视角,指出生产力的增长、社会关系的变革和人们观念的转变具有时代的共时性与历时性。如果以生产方式划分人类时代,就会有“亚细亚的、古希腊罗马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1]的时代。亚细亚社会即原始社会,古希腊罗马代指奴隶社会,封建时代包括西方的中世纪和东方的封建社会时期,再到马克思所处的资本主义时代。这种划分时代的方法也被恩格斯运用,他强调一切时代变迁的终极原因应当到那个时代的经济基础中去探寻。习近平充分吸收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理念,并指出“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2]235。因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问题,客观的问题左右着时代的变化,问题便成了时代的口号和呼声,这是习近平始终强调问题意识的重要原因。

列宁首先使用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这一概念并系统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时代理论。首先,时代具有世界性,它不是针对单独国家,时代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其次,时代的内涵包括众多的现象,外延指向简单的运动。再次,时代是所有现象和运动的总和,集抽象和具象为一体。最后,列宁所指的时代是历史的大时代,是以数十年甚至几百年为计量单位的整体的全部的较长的时空跨度。当然,这个大时代前进的每一步都不是顺利的,“每个时代都有而且总会有个别的、局部的、有时前进、有时后退的运动”[3],这是时代发展的辩证法。早在20世纪90年代,习近平就反复强调,马列主义是“我们观察一切现象、处理一切问题的武器”,“时代呼唤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4]156。马列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列宁的时代观更是对时代的集中表达。习近平在著作和讲话中经常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时代的语句,这说明他们是习近平时代观理论上的源头。

1.2 对中华传统时势思想的创新和发展

习近平在许多重要讲话中引用了大量中华优秀传统的经典名言,这使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被创造性地转化成其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传统思想家的时势思想构成了习近平时代观的部分文字表达。时势,即时代发展的态势,也指一段时期内世界发展的形势。首先,在当知青的时候,面对一些人对时政的议论和抱怨,习近平却表示要在组织内起到“改造时势的积极作用”[5]63。其次,21世纪之初,针对新的时代形势,他强调要“应时而变,应势而变”[2]35,形势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唯独紧跟时代步伐,紧抓形势要义,才能赶上甚至超越时势。再次,“人无远虑,必有近忧”[2]44。如果不对时势作正确和长远地分析与判断,就会错失时代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最后,时势中的势,既包含时代发展的趋势,也包括地域变化的形势。基于此,习近平明确了须在谋全局中谋一域的战略布局。

习近平始终强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以繁荣兴盛的中华文化作为必要条件,并且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思想和文化。诚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提供了良好的启迪,也成为了习近平时代观的充足养料[6],传统思想家的时势思想被习近平充分汲取,成为带有优秀传统文化烙印的、与时俱进的思想。

1.3 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创新和发展

20世纪上半叶,毛泽东判定当时的中国处于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中国周边形势不太稳定,战争随时可能被引发,所以,毛泽东一再强调,“当前世界的主要倾向是革命”[7]。显然,这个判断在一定时期内是合理的。习近平评价毛泽东的伟大贡献是“为中华民族阔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8]。进入80年代,邓小平认识到真正影响时代大势和世界局势的是和平与发展两大主要问题,这带有战略性和全局性意义。习近平在当时学习《邓小平文选》时就指出,研习它能够提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9]69,其中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也属于研习的范畴并被习近平后来继承、发展和创新。世纪之交,虽然国内国际形势十分严峻,但全球的总趋势和总格局没有改变,“国际形势总体上继续趋向缓和”[10]。习近平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就曾对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时代观加以肯定。新世纪以后,世界仍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综合实力稳步上升,“这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11]。习近平强调我国抓住和用好了新世纪后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2 习近平时代观的实践逻辑

在实践方面,习近平时代观既有习近平在十八大以前的从政践履,也有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的治国理政实践。

2.1 十八大以前的从政践履:融入改革大潮,走在时代前列

十八大以前,习近平不断捕捉时代的微观变化和总结时代的宏观走向,从鲜活的实践中得出关于时代的观点和理论。当知青的七年,习近平从种庄稼、打坝和挑粪等最艰苦的活开始,到主动要求入党,帮村里办沼气、挖灌溉井、开铁业社和代销店,再到后来提干和上大学等等,“都是近平奋斗的结果”[5]373。当然,这个奋斗的过程离不开习近平对时代的敏锐观察和时代主体——人民群众的深入了解。应当说,担任梁家河大队支书的经历既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开端,也是习近平时代观在实践上的开始。1982年,习近平主动要求到河北正定县工作,这扩大了其从政实践的范围。那时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经济建设要求改革,时代要求改革,不改革就没有出路”[9]187。改革和开放成为了时代的新潮。习近平当时根据亚太地区贸易的变化,研判未来世界经济的活动中心将是亚太地区,这一点在今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足以见得习近平对时代的准确把握和精准判断。

1985年,习近平任职福建。这时中央针对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一些社会管理问题提出“治、整、改”方针,但这给部分人造成了思想上的疑惑,以为改革要收了。实际上,整顿只是为深化改革创造必要的条件。在改革开放中,共青团的工作也有许多地方不适合时代的变动形势,对此,习近平指明共青团的工作“要合时代的节拍”[4]109,要坚持深化改革。如何在结合闽东实际状况的基础上走出一条摆脱贫困的新路,是习近平主政福建期间的一大思考,他认为闽东的振兴不仅在于林木,更在于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品质和激发“弱鸟先飞”的思想意识。2002年调任浙江后,习近平根据浙江地区的禀赋,提出了一系列推动浙江稳步发展的实招和高招,包括实施“八八战略”、改进党风和反对腐败等。上述实践都深刻影响着习近平对时代的看法,后来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时代观。

2.2 十八大以来的治国理政:推动全面改革,引领时代前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中进行了丰富而又扎实的实践,并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和阶段性胜利。面对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接连抬头,地区冲突不断,中国共产党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善于变革,将挑战化于无形,把矛盾解于须臾,为世界的和平发展和中国的继续前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十八大以后,在“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的实践中,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并稳居世界第二,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平稳推进,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中国发展新的突破口,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持续推进,不断涌现出大批高科技成果服务于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全面深化改革成效显著,仅2012—2017年就相继推出1 500多项改革举措。民主法治建设取得明显好转,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趋完备。思想文化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获得广泛宣扬,中国梦的理念深入人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得到进一步巩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工作得到老百姓的称赞。生态建设持续向好,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强军兴军开创了新的局面,强军梦为中国梦保驾护航。大国外交引起更多国家和地区的关注及通力合作,中国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在所有实践中,最为重要的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它为其他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这些生动的实践,成为习近平时代观的丰富质料和现实来源。

3 习近平时代观的内容架构

习近平时代观的内容含涉很多,基本包括时代主题、时代精神、时代潮流和时代坐标等。

3.1 时代主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时代主题,即时代的主要问题,“是时代性质的集中表现”,“由时代的主要矛盾决定”[12]。当今的时代主题分为中国自身的时代主题和世界的时代主题。如果把时代作为一个整体考察,那么,整个世界有世界的时代主题,每个国家及其发展的每个阶段也有自身的时代主题。在国内,当今的中国“要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主题”[13]308;国际上,当前困扰世界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问题。尽管近年来国际和地区的形势发生了深刻而又复杂的变化,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会改变”[13]442,它不会因局部地区的冲突和部分国家的反对而发生异质性的转变。

中国时代主题被包含在世界时代主题之中,但不是完全被包含的关系。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本质上属于社会主义,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当今的世界还是处于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大时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属于这个大时代中的一段小的时代主题,而这个小的时代既有帝国主义的残余,也包含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中国的时代则属于无产阶级革命后的时代。因此,中国时代主题既被包含在世界时代主题之中,有重合的地方,又因为有自身的特殊性,所以没有完全被包含。

3.2 时代精神:改革创新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方面,习近平认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14]40是鞭策人民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精神集中表达了当今中国社会变革的现实要求,一直是人民群众改革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和巨大精神财富。第一,改革精神。习近平坚持改革永远在路上的理念,在改革的力度、深度和广度方面均有重大进展,以抓铁有痕和踏石留印的毅力将改革进行到底,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二,创新精神。习近平强调创新引领发展,创新是第一动力,经济社会的发展要“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14]119,在全社会鼓励创新创业。第三,改革激发创新,创新又为改革指明方向。“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14]125。另一方面,当今中国的时代精神在社会价值上的表达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体现了时代精神”[14]169,是时代精神在价值观念上的凝练表述和集中表达。1978年以后中国人民投入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又一伟大实践。这些伟大实践背后蕴藏的伟大精神,恰恰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以伟大创造、伟大奋斗、伟大团结、伟大梦想为内涵的中华民族精神正是中国人民时代精神的写照。

3.3 时代潮流:要和平、要发展、要合作、要共赢,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时代潮流,是在时代变动过程中出现的具有进步意义的新趋势和新走向。如今,时代潮流在总体上的走向是要和平、要发展、要合作、要共赢,在各个方面的趋势是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建设“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则顺应了时代潮流。首先,如果把和平与发展看作静态的所指,那么,要和平、要发展、要合作、要共赢则是一种动态的所指。当今世界的进步事业需要各个国家的通力协作和共同分享,这“符合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时代潮流”[14]295。其次,当前广大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上的话语越来越多,话语权也愈来愈增加。“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潮流,任何国家都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15]最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建设“一带一路”两大新潮,正是适应人类交往日益广泛,利益共同体随处可见的新趋势。要和平与要发展只有通过携手合作,才能取得共赢甚至多赢的良好效果。“国家和,则世界安;国家斗,则世界乱。”[16]289“一带一路”建设将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文化与实体再一次联结起来,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

3.4 时代坐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需要从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时代坐标,科学认识和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发展阶段”[16]53。新时代有着丰富的内涵,凸显了新的时代矛盾,也开启了新的时代征程。其一,新时代承接了党和人民九十多年的奋斗历程;既是“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17]11,又是党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进而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也是所有中华儿女齐心协力为实现中国梦的时代。这个新时代还是中国继续走进世界和造福人类的新时代。其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7]11。对新矛盾的界定既是历史的又是辩证的。然而,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如,东中西发展的不平衡,城乡发展的不均等,三大产业之间的不均衡,等等。与不平衡并列的是不充分,当社会生产力得到整体跃升时,一些地区和一些部门的落后生产力还部分地存在。其三,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中国共产党从现实出发,对未来三十年的新“长征”作了两步走的大体规划。当然,这两步走所要实现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而非资本主义或其他主义的现代化,这是对现代化根本性质的规定。

猜你喜欢
时代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壮丽七十载奋斗新时代
壮丽七十载 奋斗新时代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