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青年亚文化视域下中国抗疫故事的传播

2020-12-04 08:16杨时佳
银幕内外 2020年6期
关键词:疫情

摘要:青年亚文化的研究历史源远流长,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对于青少年的影响不可小觑,他们似乎能更迅速地接受和消化新媒体的各项功能,也能通过社交媒体掌握一定的话语权。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在国内悄然爆发,疫情牵动着亿万民众的心,几乎所有人的生活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中国在积极打响疫情防控战的同时,也传播着一个个真实却又令人感动的抗疫故事。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今,青年群体也在用他们的方式记录着疫情中的每一个有意义的瞬间。本文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亚文化领域下的中国抗疫故事,分析其传播现象及问题。

关键词:网络青年亚文化;疫情;鬼畜;萌文化

一、网络青年亚文化

关于青年亚文化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美国芝加哥学派,经由英国伯明翰学派发展,再到后亚文化研究,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迄今为止,伯明翰学派的青年亚文化研究理论,依然能够成为考察当代青年亚文化的理论依据。

亚文化,又称集体文化或副文化,指与主文化相对应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迈克尔·布雷克在《越轨青年文化比较》一书中提到“亚文化是人们企图解决存在于社会结构中的各种矛盾时产生的, 这些矛盾是人们共同经历的, 并能导致一个集体认同形式”。青年亚文化产生于青年对社会规则、制度特别是成年人对他们的压制的不满,即表现为代际矛盾;而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看,青年亚文化常常表现出对统治阶级霸权的反抗,特别是在社会存在阶级差别和对立的情况下或者转型期社会矛盾比较突出的时候,青年亚文化会表现出更加强烈的离经叛道色彩。

新时代,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关键期,加之网络信息技术快速更迭,青年亚文化也随之呈现出多元化样态。表情包文化、鬼畜文化、丧文化等网络青年亚文化形态借助新型社交媒体流传,成为青年群体表达自身情感、追逐另类与个性的表现方式。

二、基于网络青年亚文化的中国抗疫故事

(一)鬼畜视频

鬼畜视频是指音乐与画面高度配合、剪辑上高度重复由此带来喜感的一类视频;这种高强度重复除了极强的洗脑效果之外,往往还会带来跟原歌曲或原画面意境风马牛不相及的联想,而这种“违和感”往往也是喜感的来源。在哔哩哔哩弹幕网视频平台中,鬼畜频道作为最具特色且广受欢迎的栏目之一,已经拥有156万订阅、64.3万个创作视频以及170.5亿次观看。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许多普通民众还没有意识到此次疫情的严重性,反而是被训斥整天只知道玩手机的青年群体最先嗅到其中的不同寻常,抢购口罩与酒精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并叮嘱家中长辈戴口罩,做好防护。农村地区相较于城市,信息略微闭塞,且老年人与留守儿童居多,防范意识更差。又值春节之际,难免有人想访亲拜邻,2020年1月26日河南辉县大占城村村支书通过广播怒怼聚集群众,被录下视频传至网络,迅速引起网民关注与讨论,在微博上,话题#河南村长#至今已有4.7万次讨论与1.6亿次阅读,这位村支书也被大家戏称为“河南硬核村长”。

而在b站,这位村长的硬核喊话也成为创作者眼中的新素材,不少up主对该村长的喊话音频进行剪辑,配上富有节奏感的音乐和浮夸的图片、表情等,通过打乱其语序重新组合、重复等方式,新的视频听起来颇具浓烈的说唱意味。《村口新说唱》至今已有267.6万次播放,6392条弹幕互动,视频发布以来,最高全站日排行第22名;《河南村长硬核RAP防肺炎》获541.0万次播放,互动弹幕8177条,最高全站日排行第4名。视频中多有方言与重复,对于一些劝说家人做好防疫却无效的人来说,听到带有怒意的教導,能产生强烈的共鸣,循环的节奏有洗脑的作用,诙谐的风格在疫情封闭管理期间为群众的生活带来一丝幽默,是一种独特的提醒所有人提高安全卫生意识,做好疫情防护措施的方式。

(二)“抗疫”表情包

表情包是在社交软件或社交网站兴起后形成的一种流行文化,通常以时下流行的名人、语录、漫画、影视截图为素材,配上一系列相匹配的文字,用以表达特定的情感。表情包作为一种网络表达符号,表达情绪或想法时便捷、明了又充满调侃趣味,在青年群体之中被使用率极高。疫情防控期间,相关表情包就层出不穷,既有呼吁大家提高防疫意识,做好自我居家隔离,切勿聚集的图片,又有提倡健康饮食、拒绝野味类型的,还有为武汉祈祷的表情图。

2020年3月4日,第一版医护抗疫表情包在武汉江汉开发区方舱医院正式推出。发布医护抗疫表情包的设想源于武汉江汉开发区方舱医院的院长张进祥,他说:“医护工作者每天救治病友时,都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密闭严实的口罩。萌萌的表情包,是他们生动形象的化身。能更好给病友加油打气,缓解他们紧张、焦虑的情绪,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表情包属于一种流行文化,它的盛行与社会整体的文化心态有关,与草根阶层的意志表达有关,它是一种带有宣泄、释放、满足、调侃、娱乐意义的文化,在分享、复制的传播中,起到了社会矛盾调解的作用。而通过表情包这一形式,来传递疫情期间的温情、增强民众的“抗疫”决心与防疫意识,调解大家过于忧虑的情绪,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策略。

(三)疫情“萌文化”与饭圈文化

萌文化,最早起源于日本,在风靡日本后,这股风气通过网络很快传到了中国。早在2003年,萌就成为了日本当年的流行词,日本《读卖新闻》解读认为”萌“表达的是客体身上一部分要素令人产生喜爱的状态,这一部分要素可以是衣着、五官,也可以是表情、个性、表达方式。

萌系文化借助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风口,成为青年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疫情期间,致命的新型冠状病毒被描述成被迫进行自我防卫的“阿冠”,在雷神山、火神山施工期间,有人无意间连接到现场信号,于是在无旁白、无音乐、无剧情甚至毫无观赏性的监控视角下,一场名为《疫情二十四小时》的慢直播吸引了千万网友的围观。有人根据颜色称现场正在驶动的车为“小蓝”、“小红”,而忙碌于医护场所建筑工地上的黄色叉车成了“叉酱”、混凝土搅拌车成了“呕泥酱”。人气最高的“叉酱”甚至有了自己的反黑站,打击一切把叉车称作“傻叉”的“黑子”。

饭圈文化流行于追星族之间,以维护偶像形象,为其控评、打榜的集体行为为特征。在上述案例中,病毒、器物拟人化,以及开设反黑站等行为已经属于饭圈操作了。央视频app在直播栏目中开发了“助力榜”,无需消费,只要点击页面上的“帮TA加油”就可以为自己喜欢的工程设备助力,有网友戏称这是2020年的第一场选秀——挖掘机101。点进排行第一的“小叉车”超话,可以看到,真人明星超话中所拥有的“打榜”“控评”“反黑”“建站子”等追星模式样样不缺,甚至有网友忙着给各个施工机械之间组CP,写同人文,脑补施工机械之间的爱恨情仇,还有的为小叉车做了拟真人娃娃公开出售,俨然已经把挖掘机拟人化。

然而面对这场“饭圈拟人化”,一边是“粉丝”的激情应援,一边有人站出来批判。不得不说,饭圈女孩为医院施工现场器具起的别出心裁的名字与声势浩大的应援活动的确能够吸引更多人关注疫情防护以及施工进度,用温情去关怀工人,在数日充斥着令人担忧与紧张的情绪中释放温馨,可一旦娱乐过度,将本该放在病患、医护、工人身上的关注,聚集在小叉车等器具上,难免会被认为在消费苦难,娱乐至死。

三、结语

归根结底,鬼畜视频、表情包、饭圈文化与萌文化始终是圈层文化,带有“圈层性质”,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缓解焦虑的方式在当下应是挖掘事实,消除谣言、揭露真相、减少不确定性。在灾难的语境下,年轻一代应多一份公共意识,敬畏生命而非丧失同理心,关注前线而不是用娱乐消费苦情。在这当中,掌握适合的方式与程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每每更新的疫情通报中,那一个个数字的背后都是鲜活的生命与无助不幸的家庭,青年群体在关注自己所喜爱的圈层文化时,更要敬畏生命,具备人性关怀。

如今的青年群体几乎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成长的,他们从小接触网络环境,能更迅速地接受并消化新鲜事物。主流媒体在面对青年亚文化现象时,应多几分谨慎,加以引导,将被青年群体拉偏的关注点重新聚焦回来,而非不假思索地加入其中。都说这次疫情为中国按下了暂停键,放缓脚步才能更清晰地看到暴露的问题,我们才有机会去纠正。对于青年亚文化来说,也是如此,并非“万物皆可萌”,比起萌化与鬼畜,疫情本身以及被疫情涉及的人才更值得关注。

作者简介:杨时佳(1998—),女,甘肃宁县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网络青年亚文化。

猜你喜欢
疫情
疫情中的“梦境”
中小学学生该如何做好疫情防护
疫情中的我
抗击疫情
万众瞩目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被疫情改变的成语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