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生理论的商贸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匹配性评价及路径优化

2020-12-05 03:05谭秀阁博士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23期
关键词:流通业中西部商贸

谭秀阁 博士

(西安财经大学商学院现代企业管理研究中心 陕西西安 710010)

引言

在2019 年世界制造业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以创新驱动带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并将其作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一环。要想实现中国制造向 “中国智造” 转变,需要创新与行业融合,其中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被作为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已基本进入工业化后半阶段,以商贸流通业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逐渐成为产业竞争的重要一环。实现商贸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之间的相互依赖、相辅相成,促进两者的匹配发展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升级、提高商贸流通效率具有相同的重要意义。

文献综述

共生是一种生物学术语,原指不同种属的生物频繁接触,从而获得促进自身发展所需利益的一种生态共同体。将这一现象扩展到经济学领域,可以将共生这一概念理解为不同经济个体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与其它经济个体相互接触、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协作发展的一种关系(孙畅,2017)。产业共生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也是目前产业经济发展的一个崭新命题。张宏等(2019)认为,从实践来看,以商贸流通业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之间属于一种典型的产业共生关系,尤其是在社会分工日益明确的背景下,两种产业相互协作能够促进资源更高效的配置。从产业隶属关系来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商贸流通产业是制造业的 “附庸”,即从传统产业发展的逻辑来看,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更多的依赖制造业的进步,商贸流通业是为制造业服务的(王楠,2018)。黄定轩和李晓庆(2018)则指出,随着产业分工的不断明确,商贸流通产业不再仅仅是履行制造业的 “附庸” 角色,通过延长产品的生产链条,商贸流通产业可以有效降低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交易成本,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促进制造业向更高阶段转化。

关于商贸流通业与制造业的匹配关系,一些学者从产业协同视角出发进行了研究。例如王晓东等(2020)认为,随着数字经济以及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成熟,商贸流通业正朝着高级化方向发展,技术的应用正变革着传统商贸流通业的生产方式,使得商贸流通效率呈现指数化增长态势,商贸流通业的进步对制造业高级化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李玉琪和郭红满(2020)研究了我国商贸流通业与制造业的耦合关系,他们指出,随着社会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制造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商贸流通产业的粘合剂作用,二者之间是一种典型的共生关系,并且商贸流通业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纵观学者已有的研究观点,可以发现随着产业发展的不断细化,商贸流通产业与先进制造业正呈现出耦合发展的趋势,学者们也在尝试从不同视角出发来解释这种产业协同现象及其经济价值。然而在梳理已有文献基础之后,本文认为在该领域仍然有进一步进行深化研究的空间。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商贸流通产业以及制造业高级化进程逐渐加快,商贸流通产业的重要性程度不断上升。现有学者大多是基于简单的耦合模型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归根结底是对两类产业在数量或者质量上协同的一种横向比较,并未从产业融合的角度出发研究两类产业的匹配程度。此外,目前对两种产业匹配发展的研究仍然是以定性分析为主,缺少相关的实证分析。基于此,本文以生物学领域的共生理论为基础,在实证检验我国商贸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动态匹配集聚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影响二者动态匹配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优化二者的耦合效率提供相关的政策路径参考,这也是本文的研究价值与边际贡献所在。

我国商贸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协同匹配评价

(一)概念界定与衡量指标

产业之间的动态匹配是指不同产业相互协作、互相配合并相辅相成形成的产业之间和谐共生的状态。对于先进制造业而言,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弥补其产后分配不足的问题,优化产品的分配效率,提高先进制造业的产后价值。然而,目前学术界关于商贸流通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对于商贸流通业,素来有狭义与广义之分,本文采用狭义的概念,将商贸流通业的范围固定在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在先进制造业的衡量上,本文参考孙金秀(2018)的做法,对制造业28 个子行业进行分类评价,最终选择了评分前30%的行业,包括医药制造、仪器仪表与文化、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

表1 商贸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动态匹配共生关系衡量的指标体系

表2 我国分区域商贸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匹配指数

产业之间共生发展的本质是资源之间的传递与交换,因此评价商贸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之间的动态匹配过程,需要客观度量产业之间的物质交互关系。对于这种产业共生关系的度量,本文分别从融合性、互动性以及协调性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现有的关于商贸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匹配研究大多是从协调性角度进行研究,因此在共生关系的衡量上,本文做了一定的创新。在融合性的衡量上,本文借鉴胡晓鹏(2019)的方法,运用行业中间投入率以及产业附加值率来度量商贸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程度与价值创造能力。在产业互动性上,本文采用产业感应度系数以及影响力系数来进行度量。而在产业协调性上,本文分别从规模协同、效益协同以及贡献协同来度量二者的协同发展关系。本文所构建的指标如表1 所示。

(二)商贸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动态匹配方法

在中间需求率的衡量上,本文主要基于商贸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投入产出数据进行度量,具体见式(1)。

其中,hi表示产品的中间需求率,反映了i产业部门的产品有多少最终成为其它产业所需求的原料。∑nj=1xij以及Yi分别表示各行业对i产业的产品的中间需求以及最终需求量。

中间投入率指某个产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投入品与总投入的比例,其计算过程见式(2)。

互动性的计算原理是通过厘清产业波动对另一产业生产活动的影响,来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其中感应度系数是指某一产业增加一单位的最终产品生产会对另一产业需求的影响程度。影响力系数是指某一产业部门增加一单位的最终需求会对另一产业需求变化的影响。感应度系数的计算方法见式(3)。

在式(4)中,Ti表示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具体到计算商贸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相互关系,是基于选取的我国30 个省份投入产出表的行业数据,构建商贸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各个子行业的里昂惕夫逆矩阵Aij,最后得出两者之和。

在计算得到各个子指标数据之后,本文借鉴王小琴等(2019)的研究方法,构建变异系数法模型得到各个子指标的权重,并进行动态匹配指数的构建。因篇幅限制,对熵权法模型的构建过程进行省略,具体可参考王小琴等(2019)。其中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行业,当匹配指数大于1 时,意味着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领先于先进制造业,否则意味着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滞后于先进制造业。

图1 2000-2019 年我国不同地区商贸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匹配均值

(三)商贸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动态匹配结果

本文选取2000-2019 年我国26 个省份进行研究,测算得到历年我国分省份商贸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动态匹配结果,本文在表2 列示了各区域研究期内匹配指数均值及研究期首尾年份的实际值,图1 为2000-2019 年我国各地区匹配指数均值的变动趋势。从全国均值来看,研究期内我国商贸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匹配指数均小于1,这说明商贸流通业在研究期内始终滞后于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作为与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密切相关联的产业,商贸流通业的这种滞后性发展并不能完全发挥产业之间的协同共生关系。但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期内我国商贸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匹配性指数逐渐增加,这就意味着商贸流通业正加速向先进制造业匹配。

分地区来看,我国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匹配程度较高,从匹配指数均值来看,北京市、上海市以及浙江省商贸流通产业领先于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对此本文认为,上述三省市工业化进程基本完成,以商贸流通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最重要一环,产业的转移以及服务业的升级使得商贸流通业在与先进制造业的产业共生关系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这将有效改善资源在行业间的支配效率。中部地区以及西部地区各省份匹配指数均小于1,这说明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仍然是滞后于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考虑到我国先进制造业在东部省份发展更快,中西部地区仍然处于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工业化进程尚未完成,因此在中西部地区产业共生过程中,先进制造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考虑到我国商贸流通业滞后于先进制造业的这一事实,本文将商贸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共生匹配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商贸流通业依赖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表现为产业匹配系数小于1,商贸流通业滞后于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仍然处于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由于工业化过程中的产业调整,商贸流通业处于超前发展状态,商贸流通业在与先进制造业共生过程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产业匹配系数大于1,目前我国东部地区部分省份处于第二阶段。

我国商贸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匹配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实证方案设计

由表2 数据可知,我国不同地区商贸流通产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匹配程度出现明显的差异性,这不利于我国整体流通产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共生发展。因此,本文进一步借助实证模型,检验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以寻求优化路径。选择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互联网普及率、技术进步以及工业化水平作为解释变量,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检验。各解释变量的定义如表3 所示,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各省市统计年鉴及国家知识产权数据库。

本文构建如下计量模型,其中Yit为本文的被解释变量,βi为各个解释变量的估计系数,ui为个体固定效应,vt为时间固定效应,ε为误差项。

(二)实证结果分析

表4 报告了实证回归的结果。考虑到我国不同区域商贸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匹配系数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本文也分区域进行了回归。结合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商贸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处于共生发展的第一阶段,因此提高各地区产业匹配系数有利于促进商贸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协同共生发展。从产业结构变量来看,东部地区第三产业比重的增长与产业匹配系数呈现显著正向相关性,但中西部地区样本的回归结果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说明东部地区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商贸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耦合发展,但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并未对商贸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共生协同发展产生显著影响。对此本文认为,我国东部各省份第三产业比重相对较高,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机会更大,而中西部地区第三产业比重相对较低,对其它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明显。从经济发展水平变量来看,虽然整体上其估计系数为正,且通过了10%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但分样本回归结果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说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并不是导致我国不同地区商贸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匹配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表3 主要变量的定义与表示

表4 实证回归结果

从互联网普及率及技术进步变量来看,全样本回归以及分样本回归系数均为正,且通过了5% 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这说明网络的普及以及技术的进步,有利于带动商贸流通产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耦合发展。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与先进制造业相比,商贸流通业对信息以及技术的依赖性更强,近年来数字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商贸流通产业更快速的增长,有利于促进商贸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协同发展。从工业化水平变量来看,整体上来看变量IND 与被解释变量并未呈现显著的相关性。但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IND变量的估计系数为正,而中西部地区IND 变量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这说明中西部地区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会降低其与商贸流通业的匹配程度。本文认为,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在于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在产业共生理论视角下,当一个产业发展水平过低时,另一产业的快速发展会降低产业间的匹配程度。对于我国中西部地区而言,当前正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快制造业高级化的阶段,因此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会进一步拉大其与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差距,不利于商贸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共生匹配发展。相反,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较快,部分省份产业匹配指数甚至大于1,在产业共生过程中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并不会带来严重的产业不匹配问题。

结论与启示

本文选取2000-2019 年我国26 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基于共生理论视角实证检验了我国商贸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动态匹配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整体上商贸流通业滞后于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不利于发挥产业共生协同效应。分区域来看,我国东部地区部分省份商贸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正处于产业共生的第二阶段,而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正处于产业共生的第一阶段。计量模型结果显示,网络的普及以及技术的进步有利于促进我国不同地区商贸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匹配发展。由于区域产业发展禀赋的差异,产业结构的调整仅有利于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匹配发展。此外,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较慢,这使得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会降低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匹配指数。

基于本次实证研究的结果,得出以下启示。首先,要加快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补足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短板。目前我国商贸流通产业整体上滞后于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这一不匹配现象极大地抑制了我国制造业高级化进程。在基础设施上,需要加快对中西部地区物流、交通、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补足基础设施的短板,减少区域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差距。通过构建区域商贸流通节点城市,发挥流通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结合数字技术的进步,提高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效率。其次,进一步优化先进制造业的空间布局。通过产业转移,提高先进制造业的空间资源分配效率。制造业高级化是我国产业调整的必然产物,在流通产业与先进制造业共生发展的第一阶段,先进制造业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影响着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因此,提高我国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匹配程度,需要进一步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最后,要依托技术进步以及网络发展实现商贸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协同发展。产业之间共生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代表的技术革新正加速产业的融合发展。因此,需要在网络加速普及的背景下,借助技术进步充分构建流通企业与先进制造业的信息互动平台,推动产业间的协作配合与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流通业中西部商贸
让航天梦想在中西部地区扬帆启航
“互联网+”背景下肇庆市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路径
物流大通道中西部的崛起之路
中西部高校要打一场人才保卫战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河北平原中西部中更新世非海相沉积体系魏县组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