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幼儿安全教育

2020-12-05 03:49王洁茹
幸福家庭 2020年4期
关键词:常识陌生人幼儿教师

■文/王洁茹

安全教育是幼儿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幼儿教师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帮助幼儿掌握最基本的安全常识,从小培养幼儿的自我防范能力,促使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幼儿安全教育现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证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位”。安全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知识传授、行为习惯养成、生活常识学习等教育的前提。但近年来,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幼儿安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一是对幼儿安全教育的认识过于偏激,存在很多误区。只要提到“安全”两个字,人们总会把它和严格管理联系在一起。一些错误的认识认为,只要把幼儿“关”起来,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什么都不做幼儿就是安全的。正是由于这种认识,一些幼儿园取消了正常的户外活动、亲子活动,不敢举行运动会,更不敢让幼儿做手工,总担心在活动中会发生什么安全意外。

二是基础设施缺乏维修养护。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不断重视,不论是民营还是公立幼儿园,陆陆续续都配备了很多幼儿活动器材,比如秋千、平衡车、滑梯、爬绳和爬杆等。但大多幼儿园只管器材的使用,从来不对器材进行维修和养护,导致设施设备存在安全隐患。

三是幼儿师资关口不严,少数幼儿教师责任心不强。少数幼儿园为了补齐师资缺口,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在社会上临时招聘无相关资质人员从教,降低了门槛放宽了条件,把一些责任心不强甚至不懂教育的人放到了教育岗位上,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安全教育策略

(一)转变理念,教给幼儿最基本的安全常识

3~5岁的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还不全面,还不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因此,教师应该转变教育理念,教给幼儿一些最基本的安全常识,提高幼儿的自我防范能力,确保幼儿一日活动的安全。例如,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的任何东西;熟记爸爸妈妈的名字和联系电话;插座带电很危险,不拿东西乱戳;吃东西时要细嚼慢咽,不吃太硬或咬不动的食物,不把硬币、玻璃球等含在嘴里;不私自外出,不下河游泳,不攀爬;不拿铅笔等尖锐的东西对着其他小朋友;雷雨天气不在大树底下躲雨,不在空旷地带乱跑等。教师可以把这些最基本的安全常识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教给幼儿,让幼儿树立安全意识。

(二)组织活动,让幼儿掌握突发事件的应急本领

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模拟拨打各种突发事件的求救电话,什么情况下打“110”,什么情况下打“120”,什么情况下打“119”。把防地震、防火、防雷电、防泥石流等突发应急事件时的具体做法贯穿到游戏活动中,帮助幼儿掌握突发意外时可以采取的应急措施,让幼儿学到一些自护自救的方法。如笔者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先播放一些突发事件的视频,然后让幼儿猜都是哪些突发情况,接着把一些自护自救的做法罗列出来,让幼儿们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选择,最后笔者再通过视频总结回顾,加深幼儿记忆。平时生活中,比如在遇到雷雨等突发情况时,教师表扬一些做得好的幼儿,并让他们分享一下这些知识都是怎么学来的,通过树立典型,让其他幼儿学有榜样。

(三)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的安全教育仅仅依靠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要加强与幼儿父母的沟通和交流,引导家长正确教育幼儿,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如笔者为了让全班幼儿树立不与陌生说话、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等安全意识,特意与几位家长商量,让他们扮演“陌生人”,利用放学时间主动接近幼儿,测试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幼儿的安全教育需要家园合作,组织一些具体的活动,让其亲身经历,能大大增加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

幼儿教育,安全重于泰山。幼儿教师要树立起高度的责任感,对幼儿从小进行安全教育,引导幼儿懂得安全常识,掌握自护自救能力,促使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猜你喜欢
常识陌生人幼儿教师
靠不住的常识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近视600度以上,这5条常识务必知道
回归常识
谨防陌生人
谨防陌生人
超越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