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甲骨学大辞典》序

2020-12-06 12:26王宇信
殷都学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大辞典殷墟甲骨

王宇信

(安阳师范学院 甲骨文研究院,河南 安阳 455000)

2019年是殷墟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为隆重庆祝这一甲骨学史上的盛事,国家专门于2019年11月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了座谈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致信祝贺。习主席在贺信中指出:“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同时,他还要求:“新形势下,要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希望广大研究人员坚定文化自信,发扬老一辈学人的家国情怀和优良学风,深入研究甲骨文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中华文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摘自2019年11月1日《习近平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的贺信》)。习主席的这封贺信,是政府推动下的甲骨文研究全面深入发展与弘扬新阶段前进的动员会,必将极大地鼓舞向甲骨文研究新高峰攀登的甲骨学者们的斗志,从而把新时代的甲骨学研究推向更大的辉煌。

正值全国史学界全面深入落实习主席《贺信》精神之际,安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郭旭东教授甲骨文研究团队的新作《殷墟甲骨学大辞典》(以下简称《大辞典》)编纂完成,并即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就在此书出版前夕,出版社的朋友们特邀我审定、阅读此书,这是对我的信任和厚爱,我表示十分感谢!先睹为快的我,本着对作者和出版社负责的精神,认真拜读了这部厚达1200多页,洋洋洒洒3584个词条的大著,我为这部《大辞典》丰富的内容和翔实的文字所折服!也为编纂者的“上穷碧落”找线索,千方百计聚材料的辛勤劳作表示慰问和由衷的敬佩!

安阳殷墟是是世界文化遗产甲骨文的故乡,120年前的1899年,甲骨文被伟大爱国主义学者王懿荣发现以后,直到1910年甲骨学家罗振玉才考证其出土地安阳小屯村一带曾是“徙于武乙,去于帝乙”的晚商都城。自此,退隐历史后院的“蕞尔一邑”小屯村,才又被学者们推向世界文明史的前台。不仅如此,甲骨文使被“疑古派”否定了的商王朝历史,重新建立在有文字可考的基础之上,成为海内外学者公认的中国历史的开篇。为了搜寻更多有科学记录的甲骨文,自1928 年开始的大规模发掘工作就有15次。虽然因抗日战争爆发而暂停,但1949年新中国甫一成立,就又开始了继续发掘工作,并持续至今。安阳殷墟历年出土的15万片甲骨文,是传承中华文化基因的商文明历史遗珍。几代考古学家的努力,为我们打开了殷墟这座“地下博物馆”的璀璨华美文化圣殿的大门,从而有可能使世界人民步入这座文明宝库的堂奥,并在时空隧道的穿越中,实现与古人的对话和心灵感应,从而为博大精深的殷墟文明的深厚底蕴所震撼。因此,殷墟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和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是各国人民对殷墟甲骨文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所占重要地位的高度重视与肯定。而殷墟文化和甲骨文明由“中华遗珍”向“世界文化遗产”的飞跃,也进一步加强中国学者传承、发展与弘扬“世界双遗产”的历史责任与历史的担当。

为传承、发展与弘扬甲骨文与殷商文化,曾在2016年12月,作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发行出版了由我任总编的海内外第一部以文字和图像相结合,并全方位而形象地展示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文化的大型工具书——《殷墟文化大典》(以下简称《大典》)。这部《大典》以甲骨文、考古和商代史三个方面为纲,对百多年来殷墟文化的发现和研究成果,进行了条分缕析的整理和编排,因各有关方面内容又可独立成卷,即甲骨卷、考古卷、商史卷共3卷6册出版。这部全方位展现殷墟甲骨文化的著作,以其收集资料全面和内容广博准确,赢得了学术界的赞誉和推崇。当年在遴选《大典·甲骨卷》的编纂人员时,鉴于安阳师范学院研究团队,有着身处殷墟的地利优势和相当学术积累,而刻苦钻研的精神,使他们初生牛犊不怕虎,顺理成章地就使他们成为这部甲骨学史上没有前例的《大典·甲骨卷》撰著者的首选。在编纂《大典》时,我按出版社的旨意,要求各卷的编写尽量压缩文字,或精简内容,因而个别词条有“意犹未尽”,或为压缩而压缩,显得上气不接下气之感……因而我在《大典》总序中说过,编写时出现的种种不是(及朋友们指出的或是我们自己认识到的),即留下的“遗憾”,总会成为后来人的教训,并从此走向新的成功。

现在这部即将与读者见面的《殷墟甲骨学大辞典》,无论是在词条的设计方面,还是在扩容的用心方面,以及在词条写作的深度和系统方面,都比《大典·甲骨卷》大大前进了一步,并在《大典·甲骨卷》的基础上加以丰富,并全方位加以阐述,大加补充,从而使辞条的立意和辞条的涵盖面更加完善。因而可以说,这部《大辞典》,是原《大典·甲骨卷》的升华,堪称是一部全新的《殷墟甲骨学大辞典》。

这部《大辞典》的内容顺序编排的甚为缜密和新颖,即全书把林林总总的甲骨学研究成果统为三编:第一编词目、第二编人物、第三编著作。第一编“词目”又分为两大类,一是甲骨学名词与专门用语。二是甲骨文字词解,其下更细分为一般名词(包括时间词、空间方位词、天象气象词、地理邦族和方国等)、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副词、习惯用语等。再现了使用甲骨文的殷商时期人们社会生活种种和甲骨文再现的商代宗教崇拜与占卜祭祀活动的场景。因此也可以说,有关甲骨学自身规律的复原和甲骨文字释读的丰硕成果等等,通过本《大辞典》所列条目的条分缕析,一一作出来龙去脉清晰的解答。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分所收两千多个词条是一部分解了的甲骨学“通论”和集诸家研究于一书的甲骨文字“简明字典”;第二编“人物”又分为古今两大类。所谓“古”专指甲骨文上记录的商代人物。所谓“今”则专指1899年甲骨文发现以来,推动甲骨学研究前进,作出贡献的几代甲骨学家。甲骨文上记录的人物,是商代历史上的真实存在,诸如先公先王、商王配偶、诸妇诸子、臣工百官、贞卜人物与酋邦侯伯等十一类身份地位不同的人物,在商朝历史舞台上演出了威武雄壮的史剧。这些三千多年前的“古”代人物,在今天能“活”起来,并在其相应历史定位上“亮相”,是120年来甲骨学研究的重要成果。而第二编所列“今”人,即现代研究甲骨文的几代有贡献甲骨学人,并着意对“甲骨学四个第一人”“甲骨四堂”“殷墟考古十兄弟”“甲骨学八老”“甲骨学六外国权威学者”“甲骨学五位资深学者”等的学术成就及研究特点作了较为详细的叙述。因此可以说,这部分是创造辉煌商代历史的“商史人物传”和创造了甲骨学120年辉煌发展史的当代甲骨学家“群像”。甲骨学家们的守护、传承和道德文章,是我们后学要继承和弘扬的宝贵精神、财富;本《大辞典》第三编安排的“著作”,就是对甲骨文著录、甲骨文字考释著作、甲骨学研究专著(占卜占法、文法文例、校订缀合、断代分期及各种研究专题、商代史专著)、甲骨学史研究、工具书、学者传记、甲骨书法及书法理论专书等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方位的追踪。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分是120年来甲骨学研究成果的全面展示与总结。难能可贵的是,本书介绍海内外研究成果全面,评介科学客观。特别是海内外著作搜介如此之多,是需千方百计的。特别是作为地方大学的郭旭东甲骨学研究团队,搜某如此之多的海外著作是相当不容易的!他作为我们扩大了认识海外甲骨学研究进展的窗口,我们应感谢他们的努力和奉献!

如此等等。本《大辞典》甲骨文内容的展示,既充分体现了前辈著名学者的见解和观点,又广泛吸纳了甲骨新秀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创见。为充实内容的展示,在一些重点的甲骨文字词条中,适当增加了较为清晰的甲骨拓本与之印证。不仅如此,文中插入的甲骨拓片,还与书前的十八页甲骨文彩图前后呼应,使人耳目一新。特别是为了读者的阅读和使用本书词条的方便,书后特意编辑了几个“附录”:附录一、殷墟出土甲骨文收藏统计表。附录二、《史记·殷本纪》与殷墟甲骨卜辞商代世系对照表。附录三、商代王室世系及卜辞所见时王对受祭者称谓表。附录四、甲骨学大事年表。附录五、引证参用著作目录及简称。附录六、甲骨学著录书简称表。附录七、本书采用甲骨文字形表 。音序索引。其中的“音序索引”,极大方便了读者快速在书中找到所需查阅内容。而列出的附录七“本书采用甲骨文字形表”,则是编纂者们在《甲骨文编》《新甲骨文编》《甲骨文字编》《甲骨文可释字形总表》等甲骨文字典的基础上,从甲骨文原拓片精选出来的一个个甲骨文原刻字形。显然是作为本《大辞典》甲骨文字的依据,但这“字形表”堪为将一部甲骨文字典收入书中。特别是附录四“甲骨学大事年表”,从时间的纵轴上,逐年展现了120年的甲骨学家的追求和每年所取得的成果。这与本书的第一编“词目”、第二编“人物”、第三编“著作”紧密呼应,相得益彰。可以说,此三编是从横向上展示了120年来的研究成果。因而本书“大事年表”与前一、二、三编内容融为一体,从而在全书一纵一横中,立体地把120年来甲骨学发展成果和创造甲骨学史的人们经纬其中了。因此,我们说“附录”不“附”,是本书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和特色所在。

甲骨文化绝学不绝,代有传人。这部《大辞典》中编撰团队中的张乃夫硕士在原参加我总编的《殷墟文化大典·甲骨卷》的基础上,在这次《大辞典》编撰中,轻车熟路,又有了新的提高与前进,即从近代史向古代史研究领域又前进了一大步!另一位撰稿者甘燕玲的研究方向为音乐,《大辞典》的编纂,是她把隽永的甲骨文,做为华美的乐章在尽情欣赏!而张源心硕士,参加我主编的《大典·甲骨卷》时,研究方向尚为传媒,但又通过这次《大辞典》的编纂,对甲骨文等古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博士研究生的方向转到了汉字与甲骨文……安阳师范学院郭旭东甲骨学研究团队的年青学者们,出生于或工作在甲骨文发祥地安阳,深厚的乡愁成就了他们对甲骨文的执着追求与深深的热爱和敬重。这一次大型《甲骨学大辞典》的编纂,使他们的甲骨学研究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希望他们在全面掌握甲骨文研究百多年进展的基础上,再前进一步,写出有创见的研究论著来!并逐步登上甲骨学研究的高峰!

本书的重要撰稿者郭旭东教授,虽然身兼数职,诸如历史与文博学院院长、《殷都学刊》主编和市政协副主席等。繁忙的政务、公务占去了他不少时间,但他不改初心,仍然坚持着研究和著述。他不仅承担了国家重大交办课题“大数据、云平台支持下的甲骨文字释读研究”的十个子课题之一的研究工作,而且见缝插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参加了《大辞典》的编纂工作。本书的完成和出版,与他的全力支持和精心运作是密不可分的。作为他曾经的老师,我为他这部有益于殷墟“双遗产”弘扬大著的出版,表示热烈的祝贺!

本书的另一位重要撰稿者张坚先生,可以说是我多年相知的朋友和“编外”学生,他1999年为拍摄大型文献性纪录片《百年甲骨》与我相识。在任驻京办主任十多年后,回安阳市任文联主席。虽然他多才多艺,但对故乡的殷墟文化和甲骨文情有独钟。他肯钻研,好学习。在官场上送往迎来,却不屑于玩麻将、下象棋、打扑克,而把业余时间都用在了甲骨文化的钻研上。多年的努力,成就了他写得一手优秀甲骨文书法,对120年甲骨学发展及所取得的成就烂熟于胸。应该说,2012年他参加我总主编的《大典·甲骨卷》,他还是一位编纂大型辞书的生手,而这次参加编纂《大辞典》,则显示了他功力的炉火纯青。特别是本书的总体设计上,又有了创新和前进,即把甲骨文的现藏、著录情况揉为一体,并将甲骨学发展120“大事年表”和本书使用甲骨文字“参考字形表”等丰富的信息作为本书的“附录”,从而使本《大辞典》成为百科全书式的著作,适应了多学科、多层次的人们,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认识和研究120年来国际性学问甲骨文的深厚文化底蕴的需要。因此,我为张坚教授所取得的新进展而感到高兴,并在此向他致以最热烈的祝贺。

开卷有益。我恳切希望,有兴趣了解和认识殷墟甲骨文化的读者们,有志于传承殷墟甲骨文化的朋友们,不妨从展阅这部《殷墟甲骨学大辞典》开始!这部堪称殷墟甲骨文化导游图的著作,将会带你走进殷墟甲骨文化琳琅满目的大观园,并将带你从这里攀上甲骨学研究的高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是以为序。

猜你喜欢
大辞典殷墟甲骨
基于造字机理的甲骨字生成技术研究
21世纪以来的甲骨缀合
字溯甲骨∙文承龙韵
敦煌藏文文献P.T.2第一部分译注
殷商故都 甲骨之城
冯其庸的主编图书
殷墟
《中国钱币大辞典》编纂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
安阳洹北商城考古启动
刻在甲骨上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