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义声来自西南
——记护国运动中诞生的《义声报》及其创办人

2020-12-06 15:28陈秀峰
云南档案 2020年5期
关键词:云南

■ 陈秀峰

在由云南发起波及全国影响民初中国政局的“护国运动”中诞生的《义声报》,有着怎样的使命和不凡的经历呢?在“护国运动”过去一个多世纪后,让我们回眸这段护国先贤壮怀激烈的峥嵘岁月吧。

“有勇知方”惠我春

惠我春(1877—1948),字云岑,云南省宣威海垡冲乡人。祖上是陕西扶风县人,时移世易,辗转至宣威定居。惠先生幼年家贫,曾为人放牧,然勤奋好学成才,是逢迤东曲靖府八届学考,遂往投考,取第一名。同乡李寿琳,爱其淳厚有才,不顾家人反对,与之相爱结婚,1904年相偕赴昆明,当时尚无汽车,寿琳乘无顶小轿,先生徒步随行,历时八天始至昆明。1906年考入云南陆军小学堂任国文教员,甚得同仁及学生敬爱,学台爱其才华,亲自登门访叙。1909年升为云南讲武堂国文教习。先生自编讲义,内容侧重时论,鼓吹民主主义及爱国思想,深受学生欢迎。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先生积极拥护革命,投入运动,后蔡锷将军到云南策动云南督军唐继尧,并联合李烈钧将军等共和军人反对袁世凯称帝。1915年护国倒袁运动兴起,惠我春任护国军政府宣传部长、枢密官,并与李华林先生(云南祥云人)一道受命创办《义声报》任总编辑,后又兼任总经理和主笔,为讨袁笔伐尽辛劳。当时唐继尧题赠“有义声来自西南,是集义所生者,何物敢窃神器,当捶以苔之。”蔡锷将军题赠“阐扬大义、传播仁声”等书联以策勉。袁逆死后,乡贤赵藩为表彰先生讨袁宣传功绩、亲为撰文书长幅,赠先生以昭后人。《义声报》完成历史任务,改为《民治日报》配合地方建设,仍任主笔。惠我春二兄弟惠逸安,曾在唐继尧手下任大队长一职,人称惠大队长,后在兵变中殉职。

1923年,惠我春参加创办云南东陆大学,受聘为名誉教授,而此时期惠我春辞去《民治日报》主笔之职,寄情于山水林泉之间,到西郊龙院村定居。平时读书阅报,在此时期除阅《云南日报》《民国日报》《民治日报》(1926年停刊)外,还阅读来源不明之《新华日报》。凡报纸重民主,反对封建专制的时评,遂由二姐惠国芳剪下装订成册。因此,二姐也获益匪浅,为后来参加革命奠定基础。

据《宣威市志》记载,惠我春在迁居龙院村后,每逢外出公干和办理家事回村,来到村前必会下马,村中人不论公事私事,请求帮忙,必慷慨相助,曾为小屯龙院村小学捐赠图书数百册和部分挂图。在倡修道路中,自费修建了村内至今昆永公路一段路面,使自昆明大西门至龙院村的牛车畅行无阻。民国十一年受到唐继尧的嘉奖,赠匾一方:“有勇知方”四字,红底金字,为赵藩所书。唐省长赠匾的意思是:表彰惠我春在近六年担任《义声报》总编辑的办报生涯中,无私无畏,勇者无惧,勇于开拓;知大势,知规矩,知进退,为夺取护国讨袁的胜利,维护和探索共和制度在中国的实践,致力云南地方建设中作出的贡献。同时八村绅老也赠匾一方“西壁长城”四字。红底金字,为袁嘉谷所书。

家有存书《古今图书集成》《万有文库》《饮冰堂全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经典文献。

惠家大院大门两侧挂有“耕读传家兴,诗书继世长”木刻楹联,横批“宁静致远”,以励后人。

抗日战争时期,日机频繁轰炸昆明,为了保障“西南联大”教授安全,西南联大教务处到龙院村征得惠我春同意,将其院内空地无偿提供给“西南联大”盖房供教授们居住,其中有梅贻琦校长、朱自清、杨武之(杨振宁博士之父)、任之恭、赵久章、吴有训等十二位教授及杨振宁父母兄弟一家在此居住。在此期间,七君子之一李公仆先生也来同院居住。每至年节,惠我春让家人将家乡特产——宣威火腿做熟后,分送给大院里的各位教授。记得当时数学权威华罗庚先生所穿的一件大褂,原为蓝色,因无钱更换,久而久之变为蓝灰色。并每日从住地走七公里的路至昆明“西南联大”校本部授课,可见其清苦。

惠我春一生清廉正直,生活简朴,平易近人,助人为乐。家中常备药品,有邻居发生病痛时,均无偿供其治病,修桥补路从无所取。

惠我春一生教书育人,和蔼可亲,不论老少均尊称他为“惠老师”,就是几十年后的今天,到龙院村问及“惠老师”时,老少乡亲无人不晓。

1951年,在昆明报国街云南印刷厂内,有一高约2米青石焚烧炉,横批为“敬惜字纸”即为惠我春先生所题。

夫人李寿琳(1889—1944年),曾任幼儿园音乐教师。共生育子女十二人(存十人),四男六女。可因儿女众多,操劳过度,患高血压症去世,享年55 岁。

惠我春对子女一视同仁,男女受教育的机会均等,惠我春一生无不良嗜好,乐善好施,宽以待人,从不居功自傲。胸怀匡时之志,济世之才。胸怀坦荡,从不趋炎附势。惠我春喜欢结识文人学士,如杨武之、李公仆先生、朱自清教授等一批关心民族命运、国家安危、有胆有识的社会贤达。在这个大家庭里家风严谨、俭朴、学习氛围浓厚,惠我春的言行举止,均为子女们所效仿。

时代风云扑面来

2019年6月,当笔者在云南省图书馆查阅到这份百年《义声报》,并怀着崇敬之心拜读一页页义正词严又生动活泼的版面时,顿感到时代风云扑面而来,而先贤们的家国情怀和爱国热忱又是何等的强烈啊!

《义声报》是一份4开8版的日报,除每天报道以国内为主的时事新闻外,还开设有十多个各具特色的栏目。有“护国战争”最新战况专栏,有袁世凯现形记(系列特别新闻),有云南军都督府对外来往电文,有紧贴时代风云的“时评”,有报道护国战争前线近况的“我军捷报”,有报道“护国运动”焦点的“袁逆伪政府消息”;有副刊类的“文苑”、“谐谈”,还有面向普通民众的“白话讲演”等。

在云南讲武堂历史上曾两度担任校长的郑开文将军的后人沙光耀先生,近些年从理工类高工退休下来后,重拾少年的“文史”爱好情趣,花了几年的功夫取得不俗成绩和独家“发现”;沙先生查找辑录到1916年至1919年之间在《义声报》上曾连续登载的云南陆军讲武堂师生的作文、作业、竞赛文章、考卷及评语等。虽然云南省图书馆收藏的《义声报》有短少残缺,但仍找到涉及军事、文学、时政、评论及游记等优秀文章共计36篇,登在“国文成绩”和“学术成绩”等专栏上。分别为:从1916年11月开始刊用了5篇,12月共刊用了11篇;1917年5月一个月就刊用了17篇;1918年全年无存报,1919年仅在3月份的报纸上找到3篇,其他年月无存报也就无从查找了,可见省图馆藏的《义声报》短缺情况令人叹惜!从1920年1月至1923年1月(含唐继尧出走粤港停刊一年有余)共3年停刊外,没有哪一年的《义声报》是完整的,很可能是后来的社会动荡导致的。从省图馆藏《义声报》微缩胶片目录来看,1924年全年无藏报,1925年有报但不全,1926年至1927年两年无藏报,之后因云南政变和内战导致《义声报》停刊。从1931年至1934年恢复出报,但省图收藏的这段时期的报纸还是残缺不全。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看到了《义声报》深接地气、紧贴时代、重视教育、服务大局;尽义务、有担当,勇做有“责任媒体”的良好形象。

2015年12月初,正值“护国运动”百年纪念活动开展前夕,一套十卷本的《护国运动文献资料汇编》隆重登场。笔者欣喜地发现,在第十卷中竟有1916年9月出版的《义声日报汇刊》完整影印版。《汇刊》一开头就开宗明义阐明了此书出版的目的和宗旨。一、定名:本汇刊系就日报材料节采精华,删削肤泛并兼选各报及海内外硕学名著,以资宏备而广为流传,颜曰《义声日报汇刊》;二、宗旨:本汇刊专以拥护共和,发摅民意,建设最完全之中华民国为宗旨;三、编辑大意:本汇刊略定两月一册,每册约百五十页,务期材料丰富,择精语详以养阅者之目。

汇刊不仅节选日报精华,还博采众长兼选各报及海内外硕学名著,达到“宏备而广为流传”之目的。足见云南军政府和办报人博大的胸怀,开放的心态和长远的眼见。汇刊的宗旨“专以拥护共和,发摅民意,建设最完全之中华民国”,可谓字字千钧、掷地有声!彰显出云南第一代共和军人和民初先贤的雄心壮志和伟大抱负。而打算两月就出一本汇刊的计划,放到现在来看仍是一付“高速度”的标杆啊!

汇刊共收录了“云南首义致北京政府请求永除帝制拥护共和并严惩杨度孙毓筠诸人电”等各类“要电”47封;/收录了唐继尧、蔡锷拥护共和誓师讨袁文等誓词3篇;/“中华民国云南军都督唐严拒伪命但倡义讨袁改将军为都督文”等各类文告13篇;/“中华民国云南都督唐致北方各师旅团营长书”等“书牍”(信)11封;/“滇护国第一军横江战斗之捷电”、“滇护国第一军占领叙府之捷电一”等“捷电”41封;/收录了“滇省首义纪略”等“纪事”7篇(有缺页);/还收录了“义声日报发刊词”等12篇“论说”;/在“文苑”专栏中收录了唐蓂赓(继尧)和李协和(烈钧)将军的近期写就的十余首诗作。

在千余字的“义声日报发刊词”中这样写道:“首倡大举,电告各省,正折中央,义旗一张,天下欣睹。明其为贼,而后师出有名。在我以义,自然闻风兴响。兹于阳历一月一日悬示通告:凡省垣内外人民,见者皆额手相庆,扬旗结采,以大纪念而示不忘。呜呼!焜五色之纛旆,长绵金碧河山,鼓六诏之风雷,亘保义和甲子。而本报亦即诹,于是日成立。”笔者节选的这段文字,反映出作者不同凡响的文字功底;其文笔的优美,心胸的博大,视野的开阔;对云南护国义举的必胜信念,对中华和地方的“文化自信”可见一斑,从后来《义声报》取得的成就受到的表彰中也证明了这一点。

云南国学宿儒,也是云南首义护国的功勋人物之一的由云龙先生,在《义声报》周年庆典之际发表祝词一首,抚今追昔,感慨咏之:

义声报周年纪念祝词(词一首)

拥护共和,《义声》之力劬矣,兹届周年纪念,为说《氐州第一》一阕以祝之。

何物奸贪,敢窃神器,蓦地风潮涌起。有夏一成,张楚三户,默默胡能忍此?惟庄滇健儿,趋义却不畏死。破釜沉舟,还我共和,洒此奇耻!

去年今日堪记,怅岁月匆匆逝水。五色旗翻,又入升平市。谁以自由予我?我国人切须记取!勿徒嬉游,任大好家居撞毁!

让我们记住几位义声日报社职员的名字吧:

惠我春(总编辑),(字号)云岑,(别号)大我,(籍贯)宣威

李 增(总经理),字号:灿高,别号:直躬,籍贯:澄江

倪隆德(撰述员),字号:宣三,别号:沌夫,籍贯:东川

王毓嵩(撰述员),字号:式南,别号:无,籍贯:大理

李辅元(总发行兼庶务文牍),字号:钜裁,别号:无,籍贯:平彝

布青阳(图绘员),字号:震宇,别号:震公,籍贯:盐丰

另外还有郭燮熙、何荣恩、卢金锡、许端毅、沈家政、董一道、李华、李燮阳、段居共15位职员。

蔡锷对《义声报》寄予厚望,曾欣然题词勉励“阐扬大义,传播仁声”。《义声报》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历史证明,这份独树一帜的报纸,没有辜负蔡锷的期望。而作为该报领军人物的惠我春先生以杰出的办报业绩,荣获唐继尧的嘉奖,赠予“有勇知方”红底金字的大匾一方,其荣耀桑梓,功在国家,名垂青史!

猜你喜欢
云南
云南图片库
云南:800多名务工人员乘“务工专列”外出就业
云南图片库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最后的秋境
云南 一个巨大的地质博物馆
云南图片库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云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