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班会课上的学生话语权研究

2020-12-06 10:38石磊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0年11期
关键词:班会课话语权班会

石磊

中职生的话语权是学生作为教育主体表达自身见解、思想和需要的权利。当前,班会课被纳入活动课程,凸显了班会课的活动性以及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教育性,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便于管理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诉求”等教育目的,但现实中也存在着学生话语权缺失的问题,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

一、中职班会课学生话语权现状

(一)个体差异

按说,班会课是班级全体成员畅所欲言、发表观点的课,但现实情况是,不少中职学校的班会课成了教师的“独角戏”或者部分学生的“演说地”,师生间、生生间话语权差异明显。学生与教师的主动交流较少,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的交流讨论亦少,班主任“一把手”“一言堂”的现象非常普遍。主题班会上的主题选定不是经过全体学生的讨论形成的,而是根据“上级的指示完成相应的任务”。未担任班级职务、性格内向的学生,在班会课上的话语权受到忽视,发言机会极少。

(二)假性赋予

有些职业学校的班会课上,一些有个性的学生常常被视为“扰乱课堂秩序的捣蛋鬼”,即使迫于“学生参与度”“课堂气氛热烈”等评价指标,部分班主任为维护“师道尊严”,也不会任由学生随意发挥,习惯用“好了,我知道你要表达的意思”“嗯,我们再来听××同学的想法,你可以坐下了”等话语或某些肢体语言打断学生的讲述。部分學生学会“看老师脸色讲话”,致使其言语表达与本身的意向相背离,在言语交流的过程中充当起教师的代言人,而真实话语权的缺失又导致“沉默”的学生越来越多。

(三)评价话语权缺失

一些教师较少去关心学生在班会课上学会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学生本可由此获得的伦理道德知识、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往往被流于形式的班会课遮蔽起来。班会课的评价由班主任和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学校的各级评价指标如“学生活动面广、主动参与”和“学生能力得到培养”显得过于笼统,学生对评价的目的、过程和结果缺乏言说的权力,而这等于变相地剥夺了学生评价话语权。教师在评价过程中成为“单极演说者”,这是教师话语霸权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学生对班会课的评价很难传达到班主任或其他相关管理人员那里,班会课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二、班会课学生话语权缺失的原因

笔者认为,在班会课上学生话语权的缺失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观念陈旧

教学活动中“教师说—学生听”的模式贯穿于每一堂课,多数学生从接受教育时便开始被培养所谓“服从教育者”的“素质”,久而久之便形成“习惯”。作为学校教育活动主要形式——课堂教学,教师几乎拥有所有的话语权,学生在课堂上不能自由发言,话语权缺失,课堂氛围沉闷,真正“活的课堂”比较少。

(二)制度话语权剥夺了学生个体话语权

我国中职学校教师的影响力主要来源于制度赋予的权威,教师担负着“社会、国家和学校的代言人”角色,在学校结构系统中被赋予管理、指导、监督学生的权力,而学生则处于学校教育层级结构的下层,是被管理、被指导、被监督者,处于教育链的末端,因此,学生的话语权遭到剥夺就不可避免了。

(三)班主任专业水平有限

现代职业教育对班主任的专业水平和技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班主任作为学生管理的指导者,给予学生个体身心状态和发展需要,但实际教育活动过程中有些班主任的专业水平需要提高。常规班会课之前,班主任一般都认真备课搜集大量资料,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目的在于有的放矢地解决班级出现的问题。但往往忽视深入到学生中去,接近学生,了解学生。教师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性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教育的实际效果。有的教师可能擅长某一学科的教学,但是面对无预定内容的班会课却显得手足无措。班会课上教师的教育艺术体现在教师的细心观察,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表达思想和见解的方法上,需要教师参加相应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对班会课的策划、组织和实施能力。

(四)话语表达途径不畅

表达途径的不畅是学生话语权缺失的重要原因。从班会课这一微观视角看,学生的知情权、选择权、组织权等权益应该通过一定的话语表达得到真正的实现。有些班主任或教师注重的是学科教学任务的完成与评定,对班会课的效果则漠不关心;不少班委成员认为,班会课开展的效果主要取决于班主任的工作,甚至有些班干部觉得“没有时间来传达班上同学的意见”。

三、班会课学生话语权的回归

(一)增强学生班会课主体意识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明确班会课的教育目的,主题贴近生活是提高班会课学生话语机会的前提。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产生的重大影响已得到学界公认。班会的主题、指导思想和程序设计等环节都应着眼于学生的兴趣,不应囿于固有的知识观,而应围绕学生关心的生活实际问题进行。“假、大、空”的班会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厌恶,生活化的课堂往往能得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师生关系不再是“主—客”关系,而是“主—主”关系,师生之间的交流也由原来的“师→生”单向交流变为师生双向互动。在这样的关系下,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过程,而且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达见解的过程。这种转变,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性,产生表达兴趣,增进话语表达意愿。

其次,教师要改进其他教学活动,逐步促进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这里说的其他教学活动是指除班会课以外的学科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当前,我国中职教育增加了活动课程、核心课程的比例,在学习方式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方式,以期形成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二)提高班主任专业水平,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为提高学生的话语权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学生话语的自我建构过程中需要平等的沟通氛围,班主任要尊重班会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话语权,不偏爱某个学生,也不歧视学生的发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平等对话的前提。班会课中的很多素材来源于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班主任要善于抓住这些细节,组织班级成员在班会课中及时加以运用,给予表扬或批评指正。“平等”是教育活动的重要原则,教师尊重和理解学生,学生才能真正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只有师生双方都有发言权,都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才能创造出开放、民主的氛围,才能充分吸引、调动学生参与话题讨论的热情。

(三)改善评价系统,注重活动实际意义

关于班会课评估考核的办法,不少中职学校成立专门的考核领导小组,制定专门的考核办法以及具体量化指标。但一定要提高学生话语表达在班会课上的比重,学生评价话语权是否实现要通过一定的效果检测。李水金在《公民话语权研究》中提出话语效果检测的四个标准,即公正、公平、效率和效果,对当前中职阶段班会课评估标准的制定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四)建立有效的话语场平台

围绕班会课形成的话语场是由班会活动参与者、班级组织机构的表达与班级规章、班会内容和信息等要素形成的体系。班会话语场应该是一个人人享有话语权的平等交流场所,每个学生,不分职位、成绩、地域都平等地享有话语权,都可以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愿望与建议,平等地参与班级生活。特别是在语言能力、性格方面处于弱势的学生,他们的话语权更需要保护、激励。当前很多中职学校引进了新型话语表达平台——网络,通过微信群、QQ群、电子邮件、论坛等方式为学生的评论、建议和意见提供平台,从而引起班主任和相关管理人员的关注,有助于解决学生面临的各类问题。话语场平台的有效运转要解决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是设置合理的话语规则门槛,允许并容纳“异质”;二是以较成熟的舆论环境作保证。

学生在班会课上拥有话语权,充分行使话语权,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为学生中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提供了一个可行通道,而且为学生自主意识的树立、自主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民主自立和独立思考的品质,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热情与关注。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产教融合背景下基于企业实践的中职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0YB0674)(责编  李光远)

猜你喜欢
班会课话语权班会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话语权是一种暴力
妈妈画上老年妆出席班会孩子落泪
浅谈如何发挥主题班会作用提高高中德育教育时效性
基于践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的出彩班会课体系构建
班会课也可以五彩缤纷
陈年凡客创始人
争衡·重塑·掌控
微班会:管窥班会的现实与未来
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