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与东盟高校网络在线教育合作探讨

2020-12-06 10:27彭洁曾扬阳张玲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8期

彭洁 曾扬阳 张玲

【摘 要】本文论述“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与东盟高校网络在线教育合作,从广西与东盟高校教育改革需要、我国高校教育国际化必然趋势、培养综合型国际化人才需求等方面分析广西与东盟高校网络在线教育合作的必要性,针对广西与东盟高校网络在线教育合作面临的网络在线教育缺乏有效合作机制、广西与东盟在线教育力度有待加强、网络在线合作形式有待创新等问题,提出加强政府引导、构建多层次网络在线合作机制、构建线上线下多元化合作形式、充实国际化网络在线教育教师团队等广西与东盟高校网络在线教育创新型合作模式的构建路径。

【关键词】一带一路 广西东盟 高校网络在线教育合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1-0008-03

当前,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推进广西与东盟地区高校网络在线教育合作,能够促进培养国际化人才,完善国际化教育结构,为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然而,当前在开展网络在线合作教育过程中,暴露出合作形式缺乏教育力度、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以及合作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需要广西与东盟高校构建高校新型教育合作體系,吸引多方主体参与,以期不断完善“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与东盟高校网络在线教育合作机制。

一、广西与东盟高校网络在线教育合作的必要性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网络在线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方式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推进教育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构建广西与东盟高校网络在线教育合作机制正是基于当下教育形势的客观考量提出的,在“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下,广西与东盟高校网络在线教育合作机制的构建能够为我国教育国际化带来发展机遇。

(一)广西与东盟高校教育改革需要

“一带一路”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沿线国家经济发展,这一目标不仅需要经济、政治、文化的互通有无,也需要教育领域的充分合作。如今,广西与东盟高校正在积极探索网络在线教育改革新模式,结合广西与东盟国家人才市场需求状况,拓宽教育合作渠道,促使双方加快实现教育合作的建设目标。以广西地区为例,广西地区高校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导向,引进东盟国家高校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技术人才,并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向外推广,弥补双方教育不足之处,加快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进程。

(二)我国高校教育国际化必然趋势

“一带一路”背景下,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逐渐影响到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国际化发展形势下,我国高校应积极探索教育国际化新路径。教育部出台《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相关文件,为我国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广西与东盟高校开展网络在线教育合作,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必然选择,能够为社会培养国际化人才,推进高校教育事业国际化发展。

(三)培养综合型国际化人才需求

“一带一路”背景下,社会对于国际化人才需求越来越严格。以广西地区为例,广西与东盟国家相毗邻,开展网络在线教育合作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实现双方高校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加快培养高素质人才。同时,教育发展是“一带一路”建设目标的重要内容,广西与东盟高校开展网络教育合作是推进我国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因此,广西与东盟地区在今后线上线下教育中应注重人才培养,有效实现资源共享,培养综合型人才。

二、广西与东盟高校网络在线教育合作面临的问题

深化高等教育合作机制是我国与东盟国家加强交流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由于我国网络在线教育仍然处于发展初期,在线教育结构不够完善,在与东盟高校建立在线教育合作机制时显现出战略互信不足、方式方法存在偏差等问题,极大地阻碍了中国与东盟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是我国广西与东盟高校网络在线教育合作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风险因素。

(一)网络在线教育缺乏有效合作机制

从广西和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现状分析,网络在线教育缺乏合作机制。首先,资金合作方面,留学生奖学金还未设立,只有本国政府会为学生提供减免学费政策,但是国外非政府组织,比如企业、基金会等并未创建学生奖学金,这样会打击部分学生想留学的积极性,影响教育国际化目标建设。同时,网络在线教育需要构建远程网络教学平台,需要耗费大量资金和技术运营,但是政府对这一建设资金投入明显不足。其次,当前信息化飞速发展,“一带一路”背景下提出的《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建设目标仍然处于发展初期,给网络在线合作教育提出了很大挑战。

(二)广西与东盟在线教育力度有待加强

“一带一路”背景下深化新型国际教育往来关系,构建国际化教育合作机制,能够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但是当前,广西与东盟在线合作教育力度不足,制约了国际化教育发展。具体表现为远程网络技术还未完全开发,学生依然通过出国留学等方式进行海外知识学习;在线教育合作办学时间短、规模小、办学效益难以提升等问题制约双方国际化教育形式,此外,网络在线教育还未形成品牌化和示范效应,缺乏教育经验,等等,不利于广西与东盟高校在线教育合作机制的顺利开展。

(三)网络在线合作形式有待创新

广西与东盟高校网络在线教育合作形式除了依托传统网络教学方式为基础外,还应与时俱进,敢于创新。但是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在不断渗透,给各个国家带来合作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严峻挑战。首先,远程企业产学研在线教育合作方式需要拓展空间。当今,“一带一路”背景下,相关部门还未设立在线合作主题教学形式,比如丝绸之路主题形式、线上课程形式等较为缺乏,极大地限制了双方高校网络在线合作的发展。其次,我国缺乏远程网络在线办学的经验和支撑条件。由于我国对东盟国家教育现状客观认识不够深入,网络办学难以形成统一模式,在具体网络在线合作教育中与东盟高校存在脱节现象。

(四)网络在线教育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当前,广西与东盟构建网络在线教育合作机制过程中,暴露出教师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尤其是在国际化教育这一方面,部分教师外语教学能力不强,仍然采用传统说教型方式开展教育工作,极大地影响了高校国际化教育的开展。同时,广西与东盟高校部分教师对网络在线教育方式理解不够深刻,运用不够熟练,致使教师网络在线教育水平长期无法提升,加之高校未能及时开展教师在线教育和指导工作,极大地影响了广西与东盟网络在线合作教育发展。

三、广西与东盟高校网络在线教育创新型合作模式的构建路径

从区域发展现状分析,我国与东盟国家开展高等教育合作机制不仅对东南亚地区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我国实现教育国际化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广西与东盟高校构建网络在线教育合作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双方教育优势,应加强政府引导,从以下方面构建广西与东盟高校网络在线教育创新型合作模式,以创建更加完善的国际化教育合作机制,实现教育共享目标。

(一)加强政府引导

“一带一路”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因此,广西与东盟高校合作教育进行过程中,需结合当下教育发展现状,充分发挥政府及教育部门的引导作用,为国际化教育合作提供政策保障。政府及教育部门应当完善教育政策,允许高校学生跨专业出国学习进修,并设置专项经费,为双方的留学生提供学费减免政策,设立留学生奖学金;可组建留学生管理部门,负责留学生留学就业等工作内容;还可定期开展网络在线东盟教育交流周等活动,加强教育创新和学术交流。此外,应鼓励社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为回国留学生或者外来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就业渠道,甚至是资金支持,为教育国际化发挥作用。

(二)构建多层次网络在线合作机制

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发展现状与我国自身教育不足,需要构建多层次网络在线合作机制弥补教育体制的缺陷。首先,广西与东盟高校网络在线教育合作过程中,须加大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各项教育力度,构建不同层次教育课程。其次,双方在线教育须突出教育重点,强化专业课程建设,考量当今社会发展形势需要,以网络培训方式创建新类型的在线教育课程(如表1)。

(三)构建线上线下多元化合作形式

首先,双方高校可创建虚拟大学教育模式。具体可创建远程学习中心,将广西与东盟合作高校中的教学优势与教学资源放到该平台中,为高校学生提供全方位管理与服务。同时,虚拟大学平台上还可完善双方高校合作开发课程、跨国学分转换和认可等教育合作内容,创造新的教育机会和教育平台。其次,双方高校可构建校际交流方式夯实合作基础。具体可构建广西—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合作论坛活动,举办在线艺术节、教育展览等形式,加强双方文化交流;还可通过举办夏令营、网络友谊项目等方式,组建合作小组,通过研究和创建项目开启广西与东盟国家高校网络教育合作。

(四)充实国际化网络在线教育教师团队

我国高校国际化教育改革离不开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更离不开充足的高校师资储备。“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与东盟高校网络在线教育过程中需要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首先,广西与东盟高校可利用互联网发布招聘教师公告,待遇从优,吸引双方优秀教师参与教育;双方高校可分别设置专职教师、兼职教师等多层次岗位,同时为教师配备相应在线教学设备,比如专用录课教室、开发专用在线视频教学软件等,满足教师教学需求,吸引优秀教师人才。其次,双方高校应设立网络在线教师培训制度,定期开展网上教育培训,比如双方高校可积极引进产教融合培訓模式,聘请企业相关技术人员为教师开展网上模拟实训课程等,拓展教师在线培训空间。

总之,“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与东盟构建高校网络在线合作教学模式,既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实施,又是中国与东盟国家教育合作的长远规划。这一模式的构建,有利于各国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可以促进沿线周边国家和(下转第31页)(上接第9页)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为今后更大范围内开展国际化教育合作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蒙永亨,徐静静.“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俄高校在线教育合作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45).

[2]王丹,陈重成.“一带一路”下我国高校在线教育国际合作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5).

[3]秦凡郦,赵霞.“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高校在线教育国际合作模式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12).

[4]李春梓.我国高校在线教育发展策略研究[J].大学教育,2019(6).

[5]耿益群.“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质量国际虚拟大学建设探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8(6).

[6]蔡玲娥.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6.

[7]彭跃刚,丁龙.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机制思考[J].高等教育,2019(3).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与东盟高校教育合作创新研究”(2017KY1401)

【作者简介】彭 洁,女,广西钦州人,广西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音乐学;曾扬阳,男,广西宾阳人,广西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张 玲,广西玉林人,广西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责编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