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在传统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0-12-07 04:52吴莉江汉大学
黄河之声 2020年17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歌唱声乐

◎ 吴莉 (江汉大学)

一、“互联网+”应用于传统声乐教育中的必要性

传统的声乐教学以美声唱法为科学标准和基本教学理念,自20世纪30年代美声唱法对各大音乐教学模式产生重大冲击以来,慢慢的被各大音乐院校接纳并成为主流。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主要以“一对一”为主,也是我国各音乐院校的声乐教学一直坚持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对于帮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特定内容学习、把握声乐艺术特点、提高声乐教学效果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也广泛应用于声乐教学的各个领域,很多老师采用的也是这种教学模式。但是这种模式有比较大的局限性,老师总是以一种固定的模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的学习跳不出老师的思维,这样就导致学习视界较为狭隘,不利于挖掘自身潜力,影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随着“互联网+”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各行各业都已经融入其中,传统教育模式也受到了较大冲击,产生较大的改革动力。“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媒介手段,所蕴含的创新思维给传统教育模式带来革命性的挑战和冲击,对于解决传统教育的教学模式单一、师资结构不平衡、教学理念保守落后等问题有着可预见的作用。构建符合传统声乐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结合“互联网+”的视域,对“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声乐教学进行改革的就变得十分必要,对“互联网+跨界”理念引导下的传统声乐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体系进行创新设计是高校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

二、“互联网+”与声乐教育结合的基本方式

“互联网+教育”的最大优势在于其汇聚和分发教育资源的便利性,借助“互联网+”工具和平台,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享受到可观的教育信息资源,由此也产生了声乐教育时代的所谓“文化物流”现象,即“互联网+”可以解放源生地教学的方式,让每个喜爱声乐的人都能得到更为优质的教育服务和教育资源。声乐教师应该紧紧把握住这种机遇,积极利用“互联网+”工具和平台,将传统声乐教育中的人文精神、专业技巧和情景教学等多种教学要素融入到“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中,以开放的姿态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情怀引导学生。“互联网+”的发展与声乐教育结合的重要原则是既要坚持声乐教育的传统性,又要借助“互联网+”,让学生得到更广阔的教育资源平台,渐渐打开心胸,以开放的心态去包容和接纳声乐教育的全新理念,撒下音乐未来的种子。

在这个背景下,例如“现代网络慕课”、“移动教育APP”、“微信自媒体”等全新的声乐教育新模式逐渐呈现和流行起来,这些新模式不仅打破了教育场地的限值,也让学生能够便利地接受到海量的声乐教学资源,并且打开其开放式声乐教育的心胸,引导学生为了适应满足自身个性化需求而自发性获取所需教学资源。

以慕课为例,慕课(MOOC),即大规模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互联网+教育”的典型产物,授课范围涵盖广泛的本科或研究生课程,绝大部分课程都是免费的,也不计入学分,通过互联网在线平台进行授课与讲解,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以Udacity、Coursera、edX为代表的三大慕课平台以其巨大的在线课程资源在教育界内持续升温,吸引了大量学生的关注和使用,也促进了世界各国加快慕课平台的开发和课程建设。

作为目前“互联网+”背景下规模最大、发展模式最健全的开放式课程,慕课已经成为我国在线教育的先锋,引领着在线教育的快速发展。慕课所涵盖教育资源的丰富性和自身开放性的特征,给传统的学校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也给未来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因此如何利用好慕课平台丰富传统声乐教育资源、解决现有不足,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以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教授策划发起的“戴你唱歌”超级声乐慕课为例进行分析和说明。“戴你唱歌”自2015年1月1日上线以来已经录制290多期,吸引粉丝2万多,点击量达到4亿多次。“戴你唱歌”声乐慕课的每次课程大概持续25分钟,课程内容由一名青年歌唱家演唱一首经典声乐作品,由钢琴教师进行伴奏,戴玉强教授进行现场专业指导,全过程通过录制和剪辑上传到“戴你唱歌”。通过观察学习,戴玉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指导青年歌唱家关于声乐技巧,同时也会从文化背景和艺术情感上对演唱作品进行分析,结合自身多年的舞台经验,持续与录制现场的观众互动,最大限度的营造出声乐演唱具体场景。受众可以不分时间和地点、不限次数进行声乐的学习,慕课内容可以满足大部分受众的需求。

三、“互联网+”应用于传统声乐教学的创新模式研究

(一)声乐慕课开发的基本涵盖面

从以往的声乐教育中联系来看,现阶段学生重技轻艺的倾向较为明显,声乐的技巧一般较为明确,可以通过短期训练掌握,对于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没有太高的要求,但是对于艺术层面的理解却是需要学习者结合自身体会在感知声乐文化艺术背景的前提下慢慢理解,常规的学校教育很难达到这一目的。根据我们在平常声乐教育中的体会和经验,声乐教育互联网化至少需要包含以下方面:

1、声乐歌唱常识

声乐互联网慕课的开发必须强调声乐演唱的基本知识,特别是呼吸、发音生源、共鸣及其之间的关系认真,不管是何种声乐唱法和风格,其基本发声和歌唱原理都是通过呼吸和气息带动声带发出声音,经由腔体扩大和美化,通过语音器官调整融合成为声乐艺术。因此我们在声乐专业小课的线上教学慕课中以歌唱知识为基础进行了在线教学内容划分,以此为基础牢固学生的声乐歌唱常识。

2、声乐歌唱呼吸方面知识

声乐歌唱中的呼吸比日常中的呼吸更加需要自主性和技巧性,在利用深呼吸下降横膈膜的方式达到“气沉丹田”,还需要控制吸入的气息以一定的节奏流动和呼出,用气息的流动影响和控制共鸣状态。因此,声乐互联网教学需要以专门的专题和示范课程对声乐歌唱呼吸方面知识进行讲解。

3、歌唱发声方面知识

在声乐教育慕课互联网化实践中需要强调的是发声中保持适应的声带闭合度和喉结稳定在较低喉位两个基本理论。围绕声带和喉结,具体讲解声音状态拥挤、鼻音、声门漏气、声音摇摆、喉音等问题,以范例的形式分步讲解各种发声技巧,将真声、假音的关系和应用、切换融入慕课之中。

4、歌唱共鸣知识

各种声乐唱法(包括美声、民族、戏曲、流行等)都需要演唱者恰当的调动自己的共鸣,并且各种美声唱法的差异也就在共鸣组合和使用方法上的差异。大部分人声乐唱不好,一般都会从呼吸、气息和真假音上找原因,由于现在“麦克风”的扩音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声乐演唱的扩音,很少有人意识到共鸣的重要性,因此在声乐互联网化中声乐演唱共鸣是需要被着重强调的,要想唱出高质量的声音,必须借助共鸣唱法。

5、歌唱语言方面知识

世界上各种不同语言从根本上是元音和辅音的结合形成的,在声乐演唱中起着主要影响因素的还是元音,一般由于口腔、咽喉、舌位、唇部在声道中的变化形成元音,并且每一个元音都是由不同的发声口型形成的,因此在声乐教育互联网化中对于语言方面的知识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这在我们参与《意大利语言》线上慕课课程的录制中得到了体现。

(二)声乐教学“互联网+”实践

1、利用“互联网+”优化声乐课程设计

传统声乐课程的优化在网络课程制作和教学中至关重要,教师的理念和声乐课程与互联网的结合形式都需要更新和优化。慕课不是教师一味地灌输知识完成教学任务,而是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学习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帮助和引导学生。并且,不照搬网络上已有声乐慕课的理念和现有形式,而是结合我们的具体教学实际,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丰富声乐活动的营造。因此,我们在声乐慕课教育中结合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互联网教育理念,将声乐课程分为理论化声乐知识学习和互联网声乐练习平台构建。

2、利用“互联网+”革新声乐教育方法

声乐教学的教学经验和传统教学模式资源都是十分丰富的,关键是如何将这些经验和资源通过互联网的平台发挥出来。改变以往通过原始化的书面教材和口头授课、课程查阅和练习的授课模式,充分调动丰富的网络资源,尽可能地调动校外师资力量参与本校的声乐课程建设中,这就需要我们建立良好的网络教学平台。为此,我们在研究中充分借助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开展了声乐专业小课的线上慕课教学,通过建立声乐专业小课的微信学习小组群,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发布线上授课课程安排,然后通过微课和慕课的方式,比如以微视频的形式将某一个小的声乐知识点以理论讲解或者演唱示例的形式呈现在微信群里,或者针对每一个章节或者每一个课时的难点、重点进行情境化教学。相较于传统的师徒化教学,慕课这类“互联网+教育”的应用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围绕学生将课程内容多元化展现,而教师要在在线授课当中加强对于知识讲授的熟练度。在慕课教学模式的建立过程中,除了以慕课的形式对课程内容进行互联网化构建,还可以通过微信群里设置课题讨论和辩论的方式,增加学生对于知识的映像,形成“慕课+情境化表演平台+微信讨论组”的方式,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指导和练习。此外,在学校和本专业逐步建立数字教学或者线上教学系统,将互联网授课资源、教学大纲和教学实况都以网络课程的形式进行记录和存档,然后构建以微信群为主,以网络聊天平台或网络留言为主,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答,让每个学生和教师之间都有便捷的沟通渠道。

结 语

对于声乐教育而言,打破传统的书本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在适应当前“互联网+”大趋势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多种新兴教学模式,对传统声乐理论知识和实践演唱进行综合提升有显著效果。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歌唱声乐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歌唱十月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