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趣味性识谱教学的新思路

2020-12-07 18:32李捷杨春林南宁师范大学
黄河之声 2020年19期
关键词:乐谱音符节奏

李捷/杨春林 (南宁师范大学)

中国有句耳熟能详的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道理其实很简单,知识是目的,而学习知识的方法是手段,教学生唱会一首歌曲,学生只是会那一首。而教会学生识谱就相当于给了他一把开启音乐大门的钥匙。后面还有一句:“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1]。”教师要给予学生的是自学的方法,更加要刺激学生学习的欲望。于是关于怎样提高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都是在岗一线小学音乐教师共同探索的热门话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稳扎稳打,循序渐进的提高小学阶段识谱教学过程中趣味性。

一、低年级创设游戏情景,提高学生识谱兴趣

“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音乐课堂上要学生端正的坐在座位上一节课,往往会慢慢磨掉他们的天性。当学生对事物感兴趣时往往效率高,在进行一些不感兴趣的事情时,状态不好效率低。游戏无疑是小学生最感兴趣的东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识谱教学中可不能丢掉了这位“好老师”,在课堂中安排一些有意义的游戏,要比枯燥的识谱教学更加有效。把游戏与识谱教学结合起来,创设游戏情景。

(一)开心音符消消乐

在音名学习过程中,可以运用“开心音符消消乐”的游戏方式,在班里选出14名同学,7个人一组分为两组。组员选择上7名同学的身高要根据简谱1234567音高相符合,这样可以在最后结束游戏全班一齐练习唱音阶时,每组7名同学呈阶梯状排列,把音阶抽象的音高概念变得具体和直观,线条走向更加明显。参与人员选好之后请一个学生开始游戏,游戏规则为音名与对应的唱名就可以消掉,可以采取竞赛方式看看谁用的时间最少则获胜。一组7名同学分别举起写有do re mi fa sol la si唱名的卡片,另一组7名同学分别举起写有C、D、E、F、G、A、B音名的卡片。可以看看哪位同学花的时间最少,可以奖励一朵小红花。这个游戏还可以是另外一种玩法,还是选14名学生,分成两组,但是参与游戏的就是他们14位,他们采取“找朋友”的游戏方式,找到自己手持卡片对应的音名或唱名。亦或是把唱名或者音名的卡片换成简谱的1234567,改变卡片内容,重复游戏的方式。

(二)节奏大师

游戏规则为,十六分音符小碎步,八分音符正步走,一个八分音符一步,四分音符停止行走。教师拿着鼓站在教室中心,学生以教师围成一个圆圈,前后距离稍稍错开,以免行走时碰到前面的同学。教师开始打乐谱旋律的节奏型,一个乐句停顿一下,学生开始走动。发生错误的学生淘汰在旁边观看,随着学生越来越少,留下最后五名同学结束游戏。第二次将这获胜的五名同学分开穿插在围成的圆圈中,这一次的难度要比前面的大,这次是带旋律的节奏大师,先在黑板上板书乐谱,教师这次换到讲台上打节奏,唱乐谱时方便指着板书,这次难度增加了,可以分小节进行,学生在做动作时唱着乐谱。第三次再把难度系数增强,教师在打节奏时加入强弱变化,学生根据强弱的变化做动作。

(三)击鼓传球

事先准备好的带有乐谱纸条,乐谱两小节即可,还可以写上音符,将纸条折起来粘在球上。游戏开始,教师背对学生击鼓,球从第一位同学开始往下传,鼓声停,球停在哪位同学座位上,学生就要回答纸条上的问题,要么是唱出乐谱要么就是说出音符。如果不会可以请其他学生帮忙,等到双方都可以完成即可。游戏继续,纸条换成新乐谱或者是音符,然后从这一位同学这里往后进行,这个游戏击鼓时间不要太长,尽量让大部分同学都回答上问题,游戏是手段,主要是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知识提高兴趣。但是游戏是最好是在完成了某种教学任务后进行复习巩固时开启,之后通过这种游戏,既能活跃沉闷的课堂气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需要和识谱的兴趣。

二、中年级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识谱学习能力

著名教育家卡农·奥尔夫曾说过:“让孩子们在合作中共同实践,一起创造音乐是十分有意义的[2]。”在识谱教学中也可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这样能适当简化每位学生的任务量,一口吃不成胖子,要让学生在合作完成任务中潜移默化提高识谱能力。

(一)秉承互补原则,帮扶学习识谱

在组成小组的人员选择上,可以把音准较好的学生带音准稍弱的学生这种帮扶分配方式,这种方式既可以体现公平又可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时取长补短。例如学习《小螺号》这一课时,听教师示范熟悉歌谱后,教师提问:谱子里面重复次数最多的是哪一个乐句?把这一乐句谱子唱出来。然后给时间进行小组讨论,之后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回答问题,组员只可回答一次问题,下次就要换组内其他同学回答。学生作答后,教师要纠正个别跑调,给出鼓励评价。再把相对难一点的乐句拿出来练习,一个班基数比较大,所以组内互相交流合作,基础比较好的带动基础偏弱的同学,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自主识谱学习还可以保证课堂的时效性。结束讨论后,教师点到哪一组哪一组示范唱,这样可以刺激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二)小组乐谱接龙,互相聆听提高

待到整首歌谱学习结束,先给时间让小组内查漏补缺合作识谱,甚至可以编排一些动作,小组合作模式会提高学生识谱的参与度。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乐谱接龙竞赛。在接龙过程中,采取小组之间互评,学生们通过互相聆听,发现问题停下来,唱出正确的乐谱,帮助同学解决问题。然后继续往下接龙,一轮结束后,教师总结出错误率较高的乐句,弹奏钢琴带学生练习,为之后的第二轮乐谱接龙强化训练。这个时候的学生识谱的欲望就会显著提高。第二轮的乐谱接龙将顺序打乱,可以先先奇数组开始后面接偶数组。这样每个组与第一轮乐谱不一样,还是采取小组间互评方式。最后教师对今天进步大的小组给予奖励,鼓励较弱的小组。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在这个小组歌谱接龙过程中也提高了自身识谱学习的能力。

三、高年级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识谱能力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例如,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二课“悠扬民歌”中的唱歌综合课《赶圩归来啊哩哩》,在每一条谱子的下方都配有乐器伴奏乐器的节奏型。可以把识谱化难为易,以分解的方式展开教学:

(一)先读节奏,为识谱做铺垫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其实节奏在生活中如影随形,像我们的语言,说话时就会带有一种生动、丰富的节奏,还有汽车的鸣笛声、狗吠声、水滴声、拨浪鼓……这些都是带有节奏感的声音。所以我们先从节奏入手,不要一开始就唱谱,太枯燥容易降低学生的兴趣。先练习节奏的打法,把稍难的附点着重练习,学生再带上节奏朗读歌词,练习歌词下面的三种伴奏乐器,考虑到可能没有乐器,学生可以用击掌或拍桌子代替。可以引导学生在下面画上“↑↓”箭头,一个箭头表示半拍,引导学生逐一对应着画上。这样“↑↓”的箭头刚好与学生打拍子的方向相对应,看起来更加直观,以后碰到其他的节奏型,学生也能运用这种方法得心应手的掌握时值。着重练习比较困难的空拍的节奏型,三种乐器分批次练习,这样的节奏练习能先带动课堂氛围,在之后识谱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再听歌曲,模唱识谱

经过对节奏的熟悉,再进行听唱歌曲,如果仿照“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开始一味的练习单一的音符,容易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倦,还会违背核心素养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考虑到小学阶段对乐谱掌握程度还不够,但是却具有模仿性的学习特点,而且模仿能力极强。教师先示范演唱或者给学生放歌曲音频,学生逐渐体会歌曲的情绪和曲谱大概的旋律走向,他们会跟着旋律哼唱,模仿音高走向,乐谱在他们脑海里已经产生了印象,再引导学生认识分析乐谱的话,会提升他们识谱的信心,对音符也会有更直观的认识。最后跟着钢琴模唱旋律,着重模唱跨度比较大的,分乐句、分乐段的练习,防止跑调,比如两个音的旋律音程进行五度大跳。而四个十六分音符在一个小节,这种节奏型的音符比较密集的,每个音时值比较短的音符要着重练习,反复模唱。

结 语

综上所述,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弱,刚从幼儿园进去小学模式,所以需要教师积极引导,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创设一些游戏情景来进行识谱教学。小学中年级学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这个时候的学生已经有较弱的识谱能力,小组合作可以确保每一位学生的参与,合作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识谱学习的能力。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虽还未褪去稚气,但简单的游戏对他们的吸引力并不大,教师可采取多种方式,分解识谱教学。层层突破,先读节奏,为识谱做铺垫,再听歌曲,模唱识谱。这个过程中即巩固了之前的知识又学习了新的乐谱。总而言之,教师在识谱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循序渐进的开展教学。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对识谱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进行有效的识谱教学。因此,我们要从趣味性着手,提高小学阶段识谱教学乃至整个小学音乐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乐谱音符节奏
山之高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一串快乐的音符
乐谱:放飞梦想
美妙音符
轻快漫舞
青春音符
一毛学琴记——乐谱失踪
基因密码乐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