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超声在子宫全切术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究

2020-12-07 09:33瓦房店妇婴医院辽宁瓦房店1163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22期
关键词:肛提静息盆底

瓦房店妇婴医院 (辽宁 瓦房店 116300)

内容提要: 目的:总结分析盆底超声对于促进子宫全切患者盆底功能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早期干预子宫切除术后并发症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某院在2018年6月收治的110例行子宫全切术的妇女,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根据实验要求,给予观察组55例患者在盆底超声引导下的康复治疗,而给予对照组55例患者采取一般治疗措施。在治疗过程中,应用盆底超声监测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盆底功能变化,记录并比较分析实验中的各项超声检查指标。结果:对照组产妇的静息时、Valsalva动作时的肛提肌裂孔测值(长度、面积)均大于观察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的静息时、Valsalva动作时的耻骨直肠肌厚度(左侧、右侧)与观察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超声能够用来监测子宫全切术患者的盆腔功能,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病情监测。

子宫全切术在治疗妇科疾病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但是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也为患者带来了诸多的痛苦,发病率最高的就是盆底功能障碍,这类并发症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严重者会出现尿失禁、盆腔内容物脱垂等症状,这些疾病均被列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子宫全切术后并发症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1]。经过研究发现,这类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可以通过早期干预来控制的,也就是说,早期、及时的治疗能够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2]。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了利用盆底超声探究治疗子宫全切患者术后早期患者的有效措施,通过实验数据证实盆底超声对于这类患者的治疗价值,为临床治疗这类疾病患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某院在2018年6月收治的110例进行子宫全切术的妇女为研究对象,这些妇女的年龄分布在24~53岁。其中,进行子宫全切的原因包括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以及子宫内膜轻度非典型增生。而参与本研究需要具备的条件包括:(1)术后没有放化疗;(2)子宫全切术之前不存在盆底功能障碍;(3)在了解本次实验具体内容的情况下,患者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有严重心血管疾病;(2)有较严重的脏器器质性病变者;(3)做过泌尿手术。在观察组55例患者之中,患者的平均年龄(35.8±6.4)岁,平均发病时间为(19.8±0.7)d。在对照组55例患者之中,患者的平均年龄(34.4±5.7)岁,平均发病时间为(20.8±0.5)d。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经过分析,无统计学意义,在本研究中不多做考虑。

1.2 方法

1.2.1 早期盆腔康复治疗。按照实验要求,给予对照组55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进行早期盆腔康复治疗,低频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主要通过检测、训练患者的Ⅰ类和Ⅱ类盆底肌纤维,掌握患者的盆底功能情况,每次治疗时间为每次30min,每日治疗2次,14次作为1个疗程。3个疗程结束后患者大多可以痊愈。

1.2.2 盆底超声检查。盆底超声(GEE8,E10)检查医生专业实力强,经验丰富。在进行盆底超声检查之前,要求患者排空大便,膀胱维持适度充盈状态[3]。检查前准备:患者保持截石位,避孕套套入腔内探头。在进行检查时,如果需要了解患者的盆腔情况,则选择经阴道二维超声探查,如果需要了解到患者的盆轴情况,则需要配合使用三维和四维超声技术[4]。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平面成像或者动态图像,然后再整理数据并进行适当处理。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静息时、Valsalva动作时的肛提肌裂孔测值(长度、面积);②两组静息时、Valsalva动作时的耻骨直肠肌厚度(左侧、右侧)。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同时运用t检验和χ2检验来进行数据的统计学意义分析。数据间存在较大差异,以α=0.05为检验水准。在P<0.05的情况下,说明差异有研究意义。

2.结果

2.1 两组静息时、Valsalva动作时的肛提肌裂孔测值比较

对照组产妇的静息时、Valsalva动作时的肛提肌裂孔测值(长度、面积)均大于观察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静息时、Valsalva动作时的肛提肌裂孔测值比较

2.2 两组的静息时、Valsalva动作时的耻骨直肠肌厚度比较

对照组产妇的静息时、Valsalva动作时的耻骨直肠肌厚度(左侧、右侧)与观察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静息时、Valsalva动作时的耻骨直肠肌厚度比较

3.讨论

有许多妇科疾病的治疗需要采用子宫全切术,但是这一治疗措施容易对妇女的盆底功能造成较大负面影响,不利于患者的健康生活,也不利于患者预后,这一并发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5]。通过临床实验发现,盆底功能训练这类治疗措施仅仅适用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者,晚期患者会因为盆底组织明显机化而没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因此,建议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于术后3~12个月尽早开始盆底康复训练,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在临床上,CT、MRI以及超声检查已成为妇科检查中最常用的方式,尤其是在对女性盆底结构检查之中,但是,由于CT的辐射性过强,MRI的检查时间长而且费用较高,这也大大局限了它在临床上的应用。盆底超声检测技术不仅可以降低检查费用,还能尽量避免脂肪、肠道对检查结果的干扰,而且不会像经阴道超声那样损伤盆底结构[6,7]。

总之,功能盆底超声的辅助治疗,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康复治疗手段,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盆底功能状况,有利于促进患者的盆底功能健康,在妇科疾病治疗中应当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肛提静息盆底
超声评价女性肛提肌功能的研究进展
经会阴三维超声评估女性产后肛提肌损伤的临床研究
肛提肌MRI 定量参数与盆腔器官脱垂症状的相关性及其对量化分期的评估价值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三维超声和磁共振成像评估产后肛提肌损伤的临床价值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中秋
CCTA联合静息心肌灌注对PCI术后的评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