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马齿苋颗粒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

2020-12-07 06:24刘成鼎龙朝明李光全欧阳雪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年22期
关键词:马齿苋性反应炎性

刘成鼎,龙朝明,李光全,欧阳雪,陈 希

1.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药学部,重庆 408300;2.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药学部,重庆 408300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发病率随着经济发展逐年上升,2016年全球T2DM患者有4.22亿,其中我国占24.4%,达1.03亿[1]。T2DM的病理生理基础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减退导致胰岛素相对缺乏。高血糖、高血脂等因素能导致血管炎症,各种炎性介质的产生贯穿于T2DM的发生、发展过程,所以通过控制血管炎性反应能预防糖尿病血管并发症[2]。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自制中药制剂复方马齿苋颗粒,观察其对T2DM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70例2019年1-9月于垫江县中医院就诊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42~78岁,平均(54.8±7.8)岁;病程1.4~14.0年,平均(6.8±3.2)年。对照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43~77岁,平均(55.2±8.3)岁;病程1.5~13.0年,平均(6.3±3.1)年。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2017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3]的T2DM诊断标准;(2)属于《中药新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消渴”病范畴,且辨证分型符合气阴两虚证的诊断标准[4];(3)均接受磺脲类和(或)双胍类药物降糖超过3个月;(4)年龄在40~80岁。排除标准:(1)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2)近3个月内或服药期间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严重急性并发症者;(3)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精神病患者;(4)不配合治疗方案、疗效无法判断及资料不全者。

1.3方法 参照国际糖尿病联盟亚太区T2DM政策组《2型糖尿病实用目标与治疗》[5]对所有患者的饮食、运动、血糖、血压、血脂进行管理;在适量运动的基础上采用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积极控制血糖,首选对肾功能影响小的降糖药物,同时避免低血糖发生;控制血压,首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ARB)药物,收缩压/舒张压控制在125/75 mm Hg以内;降低血脂水平,经过生活管理后血脂仍不达标者可选他汀类药物调节血脂。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复方马齿苋颗粒(垫江县中医院制剂室提供)治疗,每日2次,8周为1个疗程。

1.4观察指标 在治疗开始及治疗结束时进行以下检测或评估。(1)一般性指标:血常规、肝功能、心电图、生命体征(体温、心率、呼吸、血压)。(2)血糖相关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3)血清炎性因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4)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血糖下降≥40%,HbA1C下降≥30%;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血糖下降20%~<40%,HbA1C下降10%~<30%;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血糖下降<20%,HbA1C下降<1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相关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间FBG、2 h PBG、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的FBG、2 h PBG、HbA1c水平均降低(P<0.01)。治疗后,观察组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3种血清炎性因子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间TNF-α、IL-6、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的TNF-α、IL-6、CRP水平均降低(P<0.01);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2.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均能改善临床症状,观察组总有效率(88.57%)高于对照组(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14,P=0.012)。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n(%)]

3 讨 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率的增加,T2DM的患病率也急速增加,严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糖尿病及大血管病变与炎性反应有关[6],糖尿病导致的大血管病变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为一种炎性疾病。炎性因子TNF-α、IL-6、CRP等引起T2DM患者发生慢性并发症的原因可能为体内脂肪组织、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后,引起胰岛β细胞结构与功能障碍或诱发胰岛素抵抗。中医学认为糖尿病属“消渴”范畴,起病初期为气阴两虚,消渴日久,热灼津亏,伤阴耗气而致瘀血内生。由此可见,热毒、瘀毒是糖尿病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同时也是致病因素之一,贯穿整个疾病的发展过程。以TNF-α、IL-6、CRP为代表的炎性因子会导致胰岛素抵抗,造成血糖堆积,进一步加重体内炎性反应,形成恶性循环。而且炎性反应导致氧化应激并形成大量氧自由基,损伤胰岛β细胞,加重患者病情[7]。这些炎性因子被认为是中医学“内生之毒”的范畴。

针对糖尿病气阴耗伤及热毒蕴结的病机特点,治疗时阴伤要滋养,热毒要清解,本课题组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制成有效中药制剂复方马齿苋颗粒。配方中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生地养阴生津,清热凉血;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黄芪补气健脾;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排脓消肿。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马齿苋含有较多的ω-3脂肪酸、谷胱甘肽、多糖和黄酮类成分,均具有很好的调节血脂、降血糖、抗肿瘤、抗氧化作用[8],从而发挥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生地中含有的地黄梓醇、地黄寡糖能明显降低糖尿病模型动物的血糖,地黄梓醇还能改善糖耐量、调节血脂。山茱萸具有降糖、调节免疫、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山茱萸活性成分总萜在抑制葡萄糖体内吸收、促进葡萄糖利用等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作用,可通过非胰岛素依赖途径发挥降糖作用[9]。黄芪含有苷类、氨基酸、多糖等物质,能减少蛋白尿,调节糖、脂代谢紊乱,改善高凝状态。有研究表明,黄芪甲苷具有降糖降脂、抑制氧化应激与炎性反应的作用,动物及细胞实验显示其能改善糖尿病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10]。天花粉中的凝集素有一定的降血糖、调血脂作用[11]。

综上所述,复方马齿苋颗粒能明显改善T2DM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血糖水平,能较明显地调节糖尿病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马齿苋性反应炎性
马齿苋煎饼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亦食亦药马齿苋
马齿苋
吃马齿苋要配酱醋和蒜泥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益气活血、舒筋通络法联合西药干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炎性反应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