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称论文上投机不可取

2020-12-07 06:05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0年11期
关键词:晋升职称技术人员

杨晓敏撰文指出:近日,媒体报道江苏泰州警方破获了一起以“买卖、代发论文”为由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其诈骗金额超过600万元,并且以“诚信赢天下”为招牌,声称只要给钱,论文可以在国家级期刊发表。

媒体所曝光的,或许只是有关论文买卖代发的违规违法行为的冰山一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成因复杂交织。根本原因在于背后的利益驱动,基本逻辑在于围绕利益的需求和供给。众所周知,在我国的专业技术评价和管理的职称制度当中,论文一直以来是重要条件之一。对于需求者而言,职称既是个人专业技术能力的重要体现,更和工资待遇等密切相关。对于供给者而言,代写代发论文属于低投入高回报的生意。但另一个关键的约束因素则是刊物和版面的稀缺性。所以,“论文发表”供需的任何一方,经过利弊权衡后,就可能侥幸一试、铤而走险。

这里所谓论文大都是职称论文,是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和成果的体现。其能否公开刊发有个基本原则,层次越高的刊物对文章质量要求也越高。而作为一个专业技术人员、一个科研工作者、一个知识分子,瞄着职称晋升需要花钱买文章发论文总归是件不那么光彩和心虚的事,在投机心切的驱使下,即便上当受骗也是羞于启齿和不敢声张,于是这种心理和行为让犯罪分子变得更加肆无忌惮,也不利于警方的依法打击。

趋利,人的本性使然,但要取利有道。现行人事制度体系下,职称的确事关个人利益大小和多少。然而,对于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和论文发表上需要有格外清醒的认识,要断了买卖职称论文以投機取巧的念想,要立足于自身专业技术本领的提升,不能为了眼前的小利而折了腰,否则在各种以假乱真的诱惑下主动上钩,则难免竹篮打水一场空。

而且,随着国家职称制度改革的深化,制度体系不够健全、评价标准不够科学、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管理服务不够规范配套等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科学研究人员要着眼长远,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相应地,职称论文也要写在中国大地上,脚踏实地开展研究和进行发表,体现出科技工作者的真才实学,服务于和展现科学研究的创新。

——据《中国教育报》

(以上信息选自有关媒体,并对原文有编辑改动。)

(责任编辑:刘 洁)

猜你喜欢
晋升职称技术人员
员工晋升的文献综述及研究展望
学术造假将被撤销职称并记入诚信档案
《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让学术造假撤销职称有法可依
职称:追寻幸福中的成长
浅议某集团公司技术人才流失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煤矿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和使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职称
晋升能抑制过度投资?
多元晋升,助推员工职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