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档案编研工作服务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若干举措

2020-12-08 07:36石黎俊杭州市房产档案馆
浙江档案 2020年3期
关键词:文化名城编研档案馆

石黎俊/杭州市房产档案馆

1 服务困局

随着城市建设快速推进,房产档案作为专业档案,会因为城市建筑大脑组织架构的建设,房屋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的建立,以及房屋安全、交易、租赁、物业等精准治理与依法管理的需要,利用需求将不断增长。公众对档案利用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房产档案部门能编研出具有权威性、前瞻性的资料,可供资政之用,或满足精神文化需求。

笔者就职的杭州市房产档案馆于2009年将保管编研科分设为保管科、编研科之后,虽取得一些工作成绩,但比较遗憾的是没有固设展厅,没有公开发表成果。分析主要原因,是受到房产档案专业性、特殊性的影响。我们既不好以史料形式直接公布档案汇编,也不擅长以点带面直接研究历史与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找准房产档案编研工作的突破方向,进行选题、档案公布,体现编研成果的真正价值,为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提供档案服务,形成房产档案文化体系和品牌效应?面对这一系列问题,我们非常迫切地想找准切入点,以期通过系列化编研项目的试点逐步走出困局。

2 寻找方向

我们调研了国内同类专业档案馆、城建档案馆、测绘档案馆、综合档案馆的编研服务,以及国内外部分城市在历史建筑与历史街区保护中的档案利用情况,发现综合档案馆做深度编研较多,而且实施方式正在从合作往自身、从“借资”往“借脑”发展,受众面从专业研究者向大众阅读者扩大。测绘档案编研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在选题上主要以档案馆沿革、馆藏情况简介、测绘志等为主;各地测绘主管部门、大专院校、业余爱好者们陆续出版地图集,且近几年各地古旧地图集的出版量越来越多。城建档案馆的纸质编研成果以画册居多,选题切入点除城市变迁、工程项目以外,逐渐转向古建筑、城市地图。房产档案编研方向主要有契约图册、名人故居介绍、房地产政策汇编等,有的靠自身力量完成,有的靠合作完成。在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方面,很多专家学者主张建立历史建筑保护档案,并探讨建档方法。同时,我们也发现世界各地越来越重视老建筑保护修缮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为守住城市记忆、传承历史文化添砖加瓦。

在首轮课题调研完成之后,我们再次回顾了查询服务案例,补充收集了利用效果,发现实际操作中很少有人深入挖掘历史,然而恰恰只有深入研究这些老建筑的建设背景,里面住过的人、发生过的事之后,才能找出值得保护的老建筑,才能作为列入历史保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的最具说服力的理由。我们认为,应认真思考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与历史房产档案研究之间的关系。我们不难看出历史房产档案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之间的交集点是历史,相互之间的支撑点是遗存的房子,而且通过对房产档案的深度研究与房产档案文化品牌的打造,必定能够再度提高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软实力以及知名度。至此,我们初步找到房产档案编研服务的一个突破点:尝试杭州历史人文的深度研究,从另一个维度助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3 探索方法

在重新排摸馆藏的基础上,我们初步设想先以一套大比例尺《杭州市街及西湖附近图》为题,启动“民国杭州地形图说”编研项目,计划分期分批挑选出地图上标注的人文要素作为子课题,整体利用馆藏并辅以收集史料,围绕历史、档案、城市、房产、人物、事件等方面进行深度研究,公布系列性编研成果,以期能从中回望20世纪二三十年代杭城的历史风貌与人文情怀。

我们及时请来规划、建筑、测绘、历史等领域的专家来论证工作方案,而且聘请杭州地方文史研究学者做项目顾问,迅速从现存的12幅分图2500余个人文信息里挑出40多个作为深度研究子课题,这不仅有效保证了后续研究全做“有用功”,而且实现了档案记载与文史的完美结合,确保大众可读性。

为了尽可能加快实施进度,我们曾考虑委托文笔老练的作家、记者执笔,或依靠高校力量共同完成,但实际操作上存在人员流动性强、水平参差不齐、文稿风格迥异等诸多问题,而且所有外援力量都未曾接触过房产档案,根本无法在短时间跨越熟悉馆藏、精准查档、掌握政策、挑选题材等几道难关。因此,我们决定以本馆自身力量为主,先行研究和撰稿,再由顾问专家审稿的方式实施。这样操作虽然进度上有所延长,但是通过项目第一期的摸索,能够为今后建立一支编研服务主力军打下基础,研究成果质量也能有较好的保证。

我们希望使用类似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建筑保护专业studio课程的“Reading Buildings”研究方法,搜集某建筑的历史资料,用研究成果来提出该栋建筑的历史重要性,以期突破“只编不研”“研而不深”的常态。我们原本还更想走“图文紧扣”“研趣相融”的创新路线,满足“有76.4%的人希望可以通过档案部门编研出版物了解历史史实”“我们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很多人希望档案编研成果能够大众化,贴近人们的生活”的期许。为此,我们在文稿中去掉学术论文色彩,采用趣说故事方法来写老房子、人物或其他历史故事,提高市民的阅读兴趣。

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为更好体现项目研究、成果公布的系列策划,书名从刚立项时的《民国杭州地形图说》,到体例调整论证会后的《初释民国杭州地形图》,再到结题时的《90年前的杭州——民国〈杭州市街及西湖附近图〉的初读》,先后被调整三次,表明了我们的仔细考量和精雕细琢。我们想以此打造房产档案文化品牌,并期望通过后续其他项目的实施,更深入地诠释杭州历史与独特韵味。我们设计了不一样的图书体例,即以《民国杭州市街及西湖附近图》的12幅分图为单元,每个分图单元先图后文,并在书未将人文要素按图分类排序便于检索。同时,为避免阅读串行,全书大8K双栏排版和彩色印刷,既便于其他领域学者读图,又能推动杭州历史人文研究。

4 几点思考

一要重视档案编研。我们在工作中不应仅满足于日常对外查询服务,更要同步完善编研服务,保证编研力量的到位和研究时间的充足,想方设法解决实地踏勘、资料收集、查考研究中的困难,改变急功近利的工作方式,推动编研服务全方位展开,以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实现从房产档案馆到房屋档案馆的转型发展,提升专业档案馆的地位与声誉。

二要重视统筹谋划。对于房产档案编研人员来说,确定选题是至关重要的,而选题的基础和前提是要非常熟悉馆藏档案,不仅能在档案信息的组织结构与需求之间找到最优结合点,做好可行的项目规划、明晰攻坚方向、活用创作素材等等,还要能拟定中期甚至长期战略,形成多个编研方向不同研究项目同时分期分批实施的良性滚动循环工作机制,更要能结合实际变化不断修正完善实施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整体推进房产档案编研服务。

三要重视业务交流。一方面,我们可以加强各地同类专业档案馆之间的合作,在房产管理行业内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生“1+1>2”的良好效果。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在不同专业档案馆之间互访交流,跨领域学习成功做法,了解档案编研发展动态信息与档案文化品牌建设成功案例,了解国内外历史建筑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动态与热点难点问题,启发创新思路,便于拓宽编研团队的知识面、视线范围和工作思考,使编研项目的设立更有前瞻性、更显时效性。

四要重视打造一流的工作团队。我们若想提高编研成果质量,就要把课题研究做深做实,这就需要建立相对应的专家智库,汇聚各学科领航学者、各系统领行专家来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及实施方案,尽可能依靠自身力查对档案信息、善于综合分析、深度研究撰文后推出一批又一批的编研精品。同时也要尽快改变编研人员学术知识、研究经验不足的情形,以实战练兵的方式培养一支更具实力的编研团队,搭建起一个更具实效的研究平台。

五要重视编研成果的展示。房产档案编研成果具有传承历史、弘扬文化的作用,不能只让它“孤芳自赏”,而应该让更多人来欣赏。也就是说除了公开出版之外,还应拓展新的展示途径,如借助于传统的纸媒、电视传媒,不同的网络平台媒界进行宣传,以及开设固定或者临时展厅,策划好宣传方案与宣传角度,尝试揭开城市历史神秘面纱,尽可能面向大众读者推广,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其阅读兴趣。

猜你喜欢
文化名城编研档案馆
基于城市发展机制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
太原市档案馆牵手百年胡氏荣茶共寻文化脉络
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发展分析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走进文化遗存 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山西平遥古城
对传统档案编研与数字档案编研融合的思考
科研档案编研工作的新认识
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信息时代档案编研工作开展思考
聚力打造“三城三都” 建设世界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