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农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0-12-09 15:31颜复文
新农民 2020年3期
关键词:乡风培育价值观

颜复文

(中共郴州市委党校,湖南 郴州 423000)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取得了很大发展,农民的思想觉悟、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但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视不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思想觉悟与道德水平的提高。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引导农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农业农村工作、对乡村振兴的价值引领作用,为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党心民心的价值共识,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和价值导向,它对于建设新农村乡风文明,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1 为进一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价值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较快,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但是,相比而言,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相对滞后。调研中发现,有些农村社区,聚众斗殴、小偷小摸不同程度存在,农民精神上空虚,缺乏正能量的精神文化供给;有些农村社区,大肆操办红白喜事,铺张浪费盛行,毫无节俭之风;有些农村社区,生活污水不处理,设施乱搭乱建。究其原因,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缺乏明确的价值导向,缺乏明确的有效载体,乡风文明建设流于形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具体阐发了乡风文明建设的价值遵循,提供了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价值指向,对克服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中的不良风俗习惯,加强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2 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精神动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提出要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其中之一就是精准脱贫。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决定性成就,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已经脱贫,现在到了攻城拔寨、全面收官的阶段。要坚持精准扶贫,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赋予党和国家关荣而又艰巨的使命,党和国家已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措施,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行动部署,尤其是针对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脱贫难度大的县和行政村,更要加大脱贫力度,进行强力帮扶。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也需要农民发挥自身主体作用,积极投身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行动中,这不仅有赖于农民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的提高,也依赖于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的提升。推动农民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有效引导农民摒弃落后的小农思想和不良习气,推动农村移风易俗,树立正确价值观,不断提升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激发农民建设新农村的劳动热情和创新活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1.3 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民小康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相对城市居民而言,农民群体素质相对偏低,特别是一些特困片区,信息不畅,文化和教育资源短缺,使得农民群体在知识水平与智力能力提高上缺少良好教育途径,并因此导致农村人才缺乏,发展更加落后。因此,要落实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既需要国家在资金、项目上予以帮扶,更需要加强对农民知识和技能的帮扶。通过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补上“扶志”与“扶智”这个短板,使“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落地落实。引导农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能帮助农民“提志”又能使农民“长智”,可以增强农民脱贫信心,提高农民致富能力。

2 农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挑战

农民接受国民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加上思想上的小农意识,以及更多注重眼前现实利益等问题,因此,引导农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诸多困难挑战。

2.1 价值观思想的丰富性与农民认知局限性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度概括的理论精华,是一个结构完整、内容全面、理念先进、导向明确的价值体系,思想内涵十分丰富。这对于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的农民来说,要全面理解并掌握其精髓,并非易事。调研中发现,农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认知上的局限性。一是政治口号化。一些上年级的农民受60、70年代政治运动的影响,从固有的思维出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做是过去“到山上去,到乡下去,到贫下中农当中去”“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之类的政治口号,不理解价值观与政治口号的区别;二是道德说教化。由于认知上的局限,农民普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片面理解为一种道德教化,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外就是政府叫老百姓讲规矩,守规矩,认为与一般村规民约差不多,不理解价值观与一般道德问题的差别;三是利益无关化。有些农民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过就是几个听起来“高大上”的好听词语,与自己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关系,与现实利益没有什么关联,不能带来任何物质利益,因此,对核心价值观采取一种不闻不问、与己无关的态度。

2.2 价值观理论的抽象性与农民重现实利益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价值观的理论系统,是从社会主义和核心价值观等概念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的东西,具有理论性、抽象性的特点。一个具有理论性、抽象性的理论体系的价值往往具有延迟性、潜在性和长久性,不可能立竿见影产生经济效益,马上给你人带来直接具体的物质利益,但问题是农民看待事物又注重实用,注重眼前的经济效益,这与农民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直接生产者,并从直接生产中获取物质生活资料有很大关系。同时,也与一些农民目光短浅,注重眼前现实利益有关系。调研中发现,农民比较愿意了解和接受发展生产及与个人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政策,比如产业发展、项目建设、资金帮扶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比较抽象的宏观理论,不能直接为农民带来现实的物质利益,再加上农民注重现实利益的小农思想,因此,农民认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上自然会存在一定局限性,这就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引导农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困难。

2.3 价值观体系的系统性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规范性的价值体系,确立了国家、社会、个人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反映了国家民族长远利益和未来发展方向。引导农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让农民认知理解,但是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对一个规范性的理论体系理解起来难度肯定相当大。如何引导农民认识理解核心价值观,这就需要通过相关教育,提高政治觉悟和认知水平。但是,现在无论是留守农村的农民,还是在城里打工的农民工,大多事务繁忙,整日为生计奔波,没有更过的闲暇时间坐下来学习,完全依靠他们自己自觉学习党的政策方针,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那是很难的事情。要实现转变和提高,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组织农民集中进行教育培训,让农民群众逐步认知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思想。

3 农民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能滞后,要更加重视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探索农民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助推乡村振兴发挥作用。

3.1 筑牢基层组织,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

基层组织是乡村治理的坚强堡垒,村支两委是村民的“领头羊”,党员干部是农村的骨干力量。带领农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支两委和党员干部必须主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一要带好头。农民对于不能直接带来实用价值的事情,往往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结合农村农民实际,积极主动开展群众工作,耐心引导农民接受核心价值观教育,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核心价值观与“三农”的密切关系,与自己的日常生活密切相联,从而激发农民的集体荣誉感,调动农民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二要作表率。农村党员干部在村民中往往有比较高的威信,群众做事往往看党员干部带不带头做表率,因此,发挥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在乡村社会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农村党员干部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要率先垂范,起带头作用,做出榜样。这样方能起到一人带动一家,一家带动一方的作用。

3.2 创新宣传方式,提高培育效果

立足农村农民的实际状况,因地制宜创新宣传方式,破解农民参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训难题。一是创新方式。农民居住相对城市居民不那么集中,工作时间也不那么有规律,采用大规模集中培训教育难度较大。我们需要创新宣传方式,以自然村组为单位,进行集中宣讲,或采用进村入户进行微宣讲,或在农业技能培训如微商培训、种养技术培训中插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培训内容;二是寓教于乐。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对不足,农民的文化生活基本是看电视、手机微信,因此,借用电视和手机微信媒体平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图像化、视频化、生活化,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农民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具体感官形象,引发农民的情感共鸣,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核心价值观教育。

3.3 发掘典型人物,树立榜样示范

榜样人物往往能够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农民对深奥的理论一般不会关注,更不会去琢磨,因此,对他们单纯地进行理论教育引导,很难达得预期的效果。要使核心价值观影响并带动他们,典型示范能起到比理论说教更理想的效果,因此,发掘农民群众中的先进典型人物,树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并通过正确的方式引导农民群众向榜样学习,榜样人物在群众中往往能够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能够激发农民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如郴州市宜章县的刘真茂、永兴县的曾宪国都是从农民当中树立起来的全国道德模范,他们的先进事迹,不仅在郴州市、湖南省乃至在全国都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因此,发掘农民群体中的先进人物,树立模范榜样,对引导农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3.4 发挥农民主体,激发内生动力

农民不仅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承载主体和受益主体,也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乡风文明的主力军。保障和支持农民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乡村治理机制在乡村社会当家作主,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的迫切需要,思想决策满足农民最广泛的参与,思想教育满足农民最根本的尊重,是农民主体地位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最直接的体现。这样,广大农民群众才能成为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实现乡风文明的真正主体,才能激发农民建设美丽乡村的内生动力。

猜你喜欢
乡风培育价值观
于都县潭头村:推动乡风文明 打造幸福新农村
我的价值观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乡风
文明乡风聚人心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