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抑郁和压力

2020-12-09 11:46策划中日医院神经科副主任医师铁常乐图片提供站酷海洛壹图
中老年保健 2020年12期
关键词:躯体食欲状态

策划/晓 谊 文/中日医院神经科副主任医师 铁常乐 图片提供/站酷海洛、壹图

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情绪有所认识,会认识才能掌握和控制。相比智力水平而言,对情绪的认识和控制能力是取得职业成功和满意生活更重要的因素。

情商即情绪智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自己情绪的识别;对他人情绪的识别;对自己情绪的掌控能力;对他人情绪的控制能力。

人皆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是常有的事情,不少人觉得“不高兴”就是抑郁症,这样的认识应该说太片面了。那么抑郁到底是什么?从字面上看似是压抑和郁闷,其实这只是停留在问题的浅层次。抑郁最核心的内涵是一种生命的消沉,曾经有罹患抑郁症的患者描述:那种心境感受如同坠入深渊一般痛苦。

焦虑和抑郁到底是怎么回事?

抑郁可以分为抑郁情绪、抑郁状态和抑郁症三个层面的问题。

抑郁情绪压抑、郁闷是情绪的表现,抑郁情绪是大家都会经历的,每个人都有不开心、不高兴的时候。抑郁情绪的特点,一是具备客观背景,即事出有因,例如事业上遇到挫折,生活中被家人、朋友误解等;二是具有时限性,只要不追加新的刺激,一段时间后会自然衰减,抑郁情绪经过自我调适,短时间内是可以平复的。

抑郁状态抑郁状态就属于疾病状态了,程度比抑郁情绪严重得多,可能事出有因,但也可能是无缘由的。核心症状有三个:

情绪低落——高兴不起来、沮丧。

兴趣减退——做事没劲头。

精力缺乏——疲劳、失去活力。

同时,抑郁状态还会伴随一些其他的不良感受,例如:失眠、食欲差、消瘦、性欲减退、大脑迟钝、自责、挫败感,甚至悲观厌世。

抑郁症抑郁症即抑郁障碍,其需要满足的条件较多。首先是抑郁状态的持续时间要足够长,超过2 周;同时要足够严重,严重到影响了本人的社会功能和人际交往,例如不能胜任工作、不能完成学业、不能照顾家人、难以维系朋友;且这些影响不是其他身体上或者精神上的疾病引起的。抑郁症往往是发作性的,自然病程平均为6 ~8 个月,不经过治疗是很难自己缓解的。

情绪抑郁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看医生呢?如果不良情绪持续的时间比较长,而且自己排解不开,影响了正常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建议向精神心理科医生咨询。

焦虑和抑郁这两种情绪状态往往同时存在,而且它们都会伴随一些身体上的不舒服,例如失眠、胃口不好、疲劳、乏力、浑身难受,所以更容易让人难以分辨了。

其实,焦虑和抑郁还是不一样的。抑郁的感受指向过去和当下,是低沉、忧郁、懊悔和否定,抑郁的人不会着眼未来,因为未来是渺茫的。而焦虑恰恰相反,焦虑是紧张、害怕和过分的担忧,这种担心是指向未来的。典型的例子如“杞人忧天”,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不知道什么时间发生,但就是害怕!

焦虑状态会表现出两组症状。一组是心理焦虑,莫名的惶惶不安。另一组是躯体焦虑,或者叫焦虑的躯体伴随症状,包括: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心慌、胸闷、潮热、出虚汗;肌肉紧张症状,如肌肉僵住、疼痛、难以放松、手抖、坐立不安;还有生物节律的改变,如失眠、早醒、食欲缺乏、食欲减退,也有的人饮食不规律,焦虑的时候特别能吃,通过大量摄入高热量的食品来缓解情绪。

为什么会得抑郁症呢?

谈起抑郁症患者,大家经常会说,是不是受了什么刺激了?其实这可不一定,作为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抑郁症的病因非常复杂。在病因学方面,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因素都存在,错综复杂,相互交织。

生物学因素构成了对疾病的易患素质,包括遗传因素、神经内分泌和中枢神经递质功能异常等等。典型的抑郁发作具有一定的生物节律,如早晨重、傍晚轻。还有些人的病情与季节有关,如秋冬季节出现或加重,次年春夏季节缓解,这可能和冬季光照时间减少有关系。

心理、社会因素则往往是疾病的促发因素,也就是常说的有压力、受刺激。但是,确实有一部分抑郁症患者的发作找不到明确的心理应激因素,我们称其为“内源性抑郁”,可见罹患抑郁症不一定都是因为受了刺激。

此外,一些中老年人也得了抑郁症。大家会觉得,不应该呀!中老年人阅历丰富、与世无争,怎么还会出现情绪问题呢?但实际上抑郁障碍是不分年龄的,中老年人也会罹患。老年期抑郁症是较常见的老年期精神心理障碍,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单元,而是一种临床现象。老年期抑郁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概念指发生在老年期的所有抑郁症,包括了既往发作的抑郁症延续到老年期或者在老年期复发;而狭义的老年期抑郁症指的是首次发病于60 岁之后的原发性抑郁,日常大家说的老年期抑郁症指的是狭义概念。

现有的研究表明,老年期抑郁症在躯体症状、疑病、焦虑激越、认知功能障碍和自杀风险方面,症状较为突出。甚至有一些患者,躯体不适的症状严重到掩盖了心理症状,常见的表现是就诊时几乎都是身体不舒服的主诉,不良情绪的表达反倒没有了,这也被称为“隐匿性抑郁”。

在治疗方面,老年患者身体健康条件不如年轻的时候,可能存在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骨关节病等多种躯体疾病,或者正在服用多种药物,因此对老年期抑郁症选择治疗药物时,应注意在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要求比较高,选择那些疗效好、安全性高、和其他药物间相互作用小的药物。

远离压力就不会焦虑、抑郁了吗?

压力也被称为应激,是被环境要求做出选择和改变时的个体感受。应激反应是致压因素与压力反应的组合。

应激反应包括心理应激和生理应激。短时间内,应激反应使身体处于充分动员的状态,心率、血压、体温、肌肉紧张度、代谢水平等都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增加机体活动力量以应付紧急情况,同时会提升免疫力。但是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免疫力会降低,损耗精力,使人的抵抗力降低,容易罹患心身疾病。

我们经常听到“减压”这个词,压力可以减少吗?

压力是无处不在、不可避免的。可以换一种说法,压力是可以被调适的。没有应激就没有成长,个体一生的发展,在每个阶段都需要应付新的要求。在人生不同阶段,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去应对压力,对个体的健康发展是必要的。正所谓“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出油”,适当的压力是前进的动力,无压力的状态本身就不存在,而且在环境应激削弱的情况下,人反而会变得无所事事、忧心忡忡。

所以说,我们应当学会的是如何调整自己适应压力,而不是如何规避压力。

浑身不舒服要不要看心理医生?

人到中年之后,身体各器官的机能肯定不如青年时期,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小毛病。但是有些时候,身体不舒服很难由躯体疾病完全解释,或者根本检查不出明确的疾病。这些症状以慢性居多,会严重到异常痛苦的状态,致使工作能力下降,生活索然无味。其实,这很可能是抑郁或焦虑情绪伴随的躯体不适症状,这些症状对持续的心理治疗和支持会有所反应,我们称其为功能性躯体症状。

具有多个躯体症状时需要考虑抑郁障碍的可能,这些症状包括:全身乏力、体重改变、发热、皮肤症状、头痛、睡眠问题、眼部症状、鼻部症状、口腔症状、吞咽困难、气短、出汗、心悸、胸部压痛、腹痛、腰背痛、食欲减退、腹泻或便秘、泌尿症状、肌肉或关节疼痛。躯体症状的感受越多,被诊断为抑郁障碍的机会也就越高。其中,和抑郁障碍最为相关的躯体症状有4 个:疲乏、食欲减退、睡眠问题和头痛。

当患者主诉的躯体症状超过4 个,或抑郁相关的躯体症状超过2 个时,建议到医疗机构进行抑郁状态筛查。

猜你喜欢
躯体食欲状态
高温天猪食欲下降,这六种饲料可消暑
莴笋开胃增食欲
状态联想
最后的晚餐
现在干什么?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搬家
食欲大开的吃货小编们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叶挺将军囚禁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