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细节做学生成长的基石

2020-12-09 09:15李奇梅
师道·教研 2020年10期
关键词:班会课责任感行为习惯

李奇梅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一生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班主任的主要职责是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指导。那么,在小学阶段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呢?

一、用心沟通,以真心带动学生

除了父母家人,孩子们最熟悉的人就是老师,特别是自己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跟学生沟通,班主任应该时时处处宽以待人,用自己的真心去带动学生。特别是在日常的课余交流中,更不应该吝啬自己的笑容,让学生深知老师对自己的真诚、关爱。教师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学生,学生才会报之以真诚。

对于刚迈入校门的孩子来说,学校是一个崭新的世界,是孩子们迈向社会的第一步。而老师就是他们成长的领路人,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在学生刚入学时,我就教育他们做一个心中有别人、有责任感的人。低年级的孩子喜欢“告状”,这正是他们有责任感、爱打抱不平的表现。对此,我并没有告诉他们“先管好自己,不要管别人”。因为我知道,当我说这句话的同时,也在他们心中种下了自私自利的种子。慢慢地,学生认为“教室不整洁,我有责任”,“班里纪律不好,我有责任”……只要有人行为不文明、不规范,同学们就会给他指出错误,帮他纠正。由此,班级形成了良好的文明之风。

三、以班会和寓言小故事感化学生

班会课的有机使用能更好地教化学生。班主任可以根据不同的节日,结合班里的情况,用不同类型的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教育。如清明节和重阳节可以开展以“怀念亲人、关爱长辈”等为主题的班会课;母亲节和父亲节可以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课,让学生做一个懂得感恩和回报的人;如果班里有学生闹矛盾,有打骂现象,可以开展以“团结”为主题的班会课,让学生珍惜同学间的缘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想让学生明白道理,寓言故事远胜于单纯的说教。故事里有人物、有情节,妙趣横生、寓意深刻,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阅读课上,我利用多媒体平台,结合班里学生的表现,给学生讲寓言故事,让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受到教育。

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

每个人都喜欢被表扬,被称赞,而不愿意接受批评,小学生更是如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兼顾孩子的心理健康,平时多观察了解学生,多找学生的闪光点。有时候,比起严肃批评,老师的机智表扬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班里有个孩子叫小谦,是出了名的多动症孩子,让每一位科任老師都很头疼。为此,我也很伤脑筋。经过连日的观察,我发现小谦很主动为班级做事。于是,在班会课上,我大力地夸赞了他,呼吁同学们给予他热烈的掌声,更让其他同学都向他学习。我发现,那一刻,他脸红了,整节课都定定地坐在那里认真上课。然后,我又表扬了他上课专心,有进步。结果,令我惊喜的是,从那以后,他上课都比平时安静了许多,有时还会举手发言。面对他的点滴进步,我绝不吝啬对他的表扬、鼓励。

五、多检查,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对学生的检查督促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学习方面,根据时间检查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课堂上检查学习的过关情况。二是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检查与督促,如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纪律表现等。

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我们可以借助班干部的力量进行检查、督促。同龄人的督促学生会更容易适应,也更容易以榜样的形式进行模仿;而对于优秀生来说,这又能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管理能力,让学生在不同的层面上都能得以提升。

总而言之,教育不单单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更是一门艺术。教育就是“一个灵魂”塑造“另一个灵魂”的过程。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不厌其烦地多为孩子着想,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用不同的方法去培养学生,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责任编辑 晁芳芳

猜你喜欢
班会课责任感行为习惯
“花样”班会课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责任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