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 点亮儿童心灵的明灯

2020-12-09 09:15张喜
师道·教研 2020年10期
关键词:高尚书香心灵

张喜

经典诵读是打开儿童心灵、启发智慧的钥匙。学生经常诵读经典,有利于培养其高尚的品德,使其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感受经典文化带来的精神震撼和心灵上的愉悦。因此,我认为从小培养学生诵读经典,并养成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于是,我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和整合语文教学中的各种资源,以不同的阅读主题有机渗透于儿童的经典课外诵读中。

一、树立榜样,以个人带动整体

1 .亲身示范

作为老师,首先要自己先爱上经典,熟背经典,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诵读兴趣。于是,我利用早读课或者课间,经常与学生一起诵读经典,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共同探讨经典、领悟经典,感受经典诵读传递的文化韵味和心灵愉悦。同时我还亲自演示背诵经典部分,以亲身示范背诵,带动孩子们爱上经典,自觉诵读经典。

2 .在寻找学生中的带头人

榜样的作用远胜于老师口干舌燥的说教。于是,在开学的第一周,我就在班里摸底调查:谁家有《三字经》,谁会背《三字经》。调查发现,班里有三、四个小孩会背,有个女孩背得特别好,我有意识地让这个女孩上讲台带读,让她做孩子们的“小老师”,好榜样。在我的鼓励下,她背得流利、正确、有感情,孩子们非常佩服。实践证明,榜样的作用远胜于教师口干舌燥的说教。在她的带领下,我发现孩子们也喜欢上了《三字经》,下课时还会三五成群地读《三字经》,有时还会比赛背《三字经》。

二、家校合作,营造书香氛围

1 .加入趣味元素,营造书香氛围

为了让孩子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地诵读经典,让学生感受到诵读经典书籍所带给人们的精神愉悦,在阅读中获得快乐的体验,并且能够长期坚持诵读中华经典、熟背经典,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发芽、生根、开花,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我决定在背诵的基础上添加趣味元素,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儿童都喜欢听音乐和故事,优美的旋律常常会让他们手舞足蹈,感人的故事也常让他们沉浸其中,流下感动的泪水。我决定投其所好,利用课间,用多媒体播放配乐朗诵的《三字经》《声律启蒙》和古诗等歌曲。学生耳濡目染,感其声,领其情,肯定会慢慢喜欢上经典诵读。

2 .亲子诵读,营造书香氛围

为全力保证诵读效果,并长期坚持,我利用家长会的时机给家长们介绍了经典诵读的目的和意义,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每天抽出20分钟左右的时间,与孩子一起诵读。每天完成背诵任务的同学可以得到一个小印章,集齐10个小印章的同学就可以成为本周的阅读标兵,集齐15个印章的同学可以获得一个老师赠送的小礼物。这些方法,通过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们进入经典文化的殿堂。

三、科学引导,让经典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要想使孩子成为有用之才,首先就得培养其高尚的品质,而经典诵读则是培养其高尚品质的一条捷径。经典诵读不只是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更重要是教会他们做人做事的道理。

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导致他们过于以自我为中心,某些生活、学习习惯较差,家长也非常头疼。如我班上的明華同学,非常喜欢看电视,在看电视时,任父母跟他说什么,他都不应答,就连吃饭也叫不动他,爸爸甚至因此对他大打出手。明华爸爸跟我反映了这个情况后,我跟明华讲了《三字经》里的句子: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一天,明华爸爸果断地用了这招,没想到真的很奏效。他喜滋滋地告诉我,这个办法非常好,明华在看着电视时终于乖乖起来去吃饭。此后,我经常利用在早读课或课前两分钟,让班上的学生诵读《三字经》,并按其中的道理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如:每当有学生乱丢乱扔课本,不爱护自己的课本时,我会让他们背诵“列典籍,有定位;读看毕,还原处”。慢慢地,学生这方面的坏习惯改掉了。当我发现孩子坐姿、站姿不正确时,我就让他们背诵“步从容,立端正”,以此来提醒他们。

《三字经》内容短小有趣,不但有生活情境联想,还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得到了广大家长的支持和赞同。

经典诵读,不仅能让孩子们学到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明白老师和家长们没讲的道理,还能培养孩子优良的品质。经典诵读,就像孩子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引领孩子们徜徉在经典文化的海洋里,领略中华经典魅力,陶冶高尚的情操,启迪智慧的火花。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高尚书香心灵
书香万卷,前行万里
一场被书香浸染的演讲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最是书香能致远
书香何来
与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Happiness through honorable actions
唤醒心灵
诚实也是一种高尚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