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氮肥利用效率类型玉米自交系的源、库特征及其筛选指标

2020-12-09 05:31常晓王小博代华龙吴嫚杨兆生李健
江苏农业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自交系玉米

常晓 王小博 代华龙 吴嫚 杨兆生 李健

摘要:在前期利用氮高效综合评价值将47个玉米自交系划分为4类不同氮肥利用效率类型的基础上,通过测定不同氮肥利用效率类型玉米自交系的叶面积指数、净同化率、单位叶面积小花数、单位叶面积库容量等源、库指标,研究不同氮肥利用效率类型玉米自交系源、库指标的差异及筛选影响氮肥利用效率的主要源、库指标。结果表明,吐丝期和成熟期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量、灌浆结实期净同化率、库容量、单位叶面积小花数、单位叶面积库容量均表现为低氮高效型>低氮中效型>低氮低效型>低氮敏感型。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吐丝期和成熟期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量、灌浆结实期净同化率、库容量、单位叶面积小花数、单位叶面积库容量与氮高效综合评价值均呈显著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灌浆结实期净同化率和成熟期叶面积指数对氮高效综合评价值影响较大,因此这2个指标可作为评价氮高效型玉米材料的主要源、库指标。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氮肥利用效率;源;库

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440(2020)05-1098-07

Abstract:This research was carried out on the basis of the early research which divided 47 maize inbred lines into four different types of nitrogen use efficiencies b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value of efficient nitrogen use (D value). By measuring source and sink indices such as leaf area index (LAI), net assimilation rate, panicles per unit leaf area and sink capacity per unit leaf area, the difference of source and sink indices was studied and the main indices of source and sink influencing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were scree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AI and plant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t silking stage and maturing stage, net assimilation rate, sink capacity, panicles per unit leaf area and sink capacity per unit leaf area at filling stage all presented as high efficient in low nitrogen > middle efficient in low nitrogen > low efficient in low nitrogen > sensitive in low nitrogen. The results of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LAI and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t silking stage and maturing stage, net assimilation rate, sink capacity, panicles per unit leaf area and sink capacity per unit leaf area at filling stage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D value. The results of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path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net assimilation rate at filling stage and LAI at maturity stage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value of efficient nitrogen use, so the two indices can be used as the main source and sink indices in evaluating the efficient nitrogen use maize materials.

Key words:maize;inbred line;nitrogen use efficiency;source;sink

氮是玉米生長发育所需的重要营养元素[1-4]。据统计,中国目前氮肥的当季利用率仅为30%~40%[5],增施氮肥可以有效提高玉米产量,但生产中氮肥经常会过量施用,不仅造成玉米减产,氮肥利用效率降低,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6]。提高作物吸收利用氮素的潜力是提高氮素利用效率的最佳途径[7]。有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氮素吸收量存在显著差异,且氮高效型高产玉米品种在高氮和低氮条件下的氮肥利用效率均最高[8-9],因此选育氮高效型高产玉米品种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氮高效指标的筛选是氮高效型品种选育及氮高效栽培管理的前提,在氮高效指标的选择上,董鲁明[10]研究发现在胁迫条件下玉米的籽粒产量是最重要的评价指标;李强等研究指出,叶面积、单株干物质质量、地上部干物质质量、氮积累量、根体积、根干物质质量、根冠比7个指标可作为苗期耐低氮水平的筛选指标[1]。尽管前人做了大量的研究,也从中筛选出了氮高效的指标,但筛选出的指标不统一,广适性有待提升,主要原因可能与当地区域条件及研究选用的材料间差异不显著有关。本团队前期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氮高效综合评价值(D值)可以很好地评价玉米自交系的氮肥利用效率[11],另外源库关系作为作物产量形成的基础理论之一,不同氮肥利用效率类型玉米自交系的源、库表现出不同差异,因此本研究在利用氮高效综合评价值将47个玉米自交系划分为低氮高效型(Ⅰ类)、低氮中效型(Ⅱ类)、低氮低效型(Ⅲ类)和低氮敏感型(Ⅳ类)4类不同氮肥利用效率类型的基础上,从源库关系的角度研究低氮胁迫下不同氮肥利用效率类型玉米自交系源库相关指标的差异,探索以源、库相关指标作为氮肥利用效率筛选指标的可行性,为玉米氮肥利用效率遗传改良及氮高效栽培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2.2.3单位叶面积库容量的差异不同氮肥利用效率类型玉米自交系单位叶面积库容量的变化与库容量的变化规律一致(图6)。Ⅰ、Ⅱ、Ⅲ、Ⅳ类玉米自交系单位叶面积库容量分别为164.08 g/m2、157.93 g/m2、153.83 g/m2和145.77 g/m2,Ⅰ类比Ⅱ、Ⅲ、Ⅳ类分别高3.90%、6.67%和12.56%,Ⅰ类玉米自交系显著高于Ⅳ类玉米类自交系。说明低氮高效型(Ⅰ类)玉米自交系单位叶面积库容量较大。

2.2.4单位干物质库容量的差异由图7可知,Ⅰ、Ⅱ、Ⅲ、Ⅳ类玉米自交系单位干物质库容量分别为0.948、0.979、0.977和0.990,各玉米自交系间无显著差异。说明单位干物质库容量受氮肥利用效率影响较小,在低氮高效型(Ⅰ类)、低氮中效型(Ⅱ类)、低氮低效型(Ⅲ类)和低氮敏感型(Ⅳ类)玉米自交系间无差异。

2.2.5单位氮素库容量的差异由图8可知,Ⅰ、Ⅱ、Ⅲ、Ⅳ类玉米自交系单位氮素库容量分别为56.67、56.42、59.16和60.93,各玉米自交系间无显著差异。说明单位氮素库容量不受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在低氮高效型(Ⅰ类)、低氮中效型(Ⅱ类)、低氮低效型(Ⅲ类)和低氮敏感型(Ⅳ类)玉米自交系间无差异。

2.3影响氮肥利用效率综合评价值的主要源、库指标

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氮高效综合评价值(D值)与吐丝期和成熟期叶面积指数、吐丝期和成熟期干物质质量、灌浆结实期净同化率、库容量、单位叶面积小花数、单位叶面积库容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3),随着吐丝期和成熟期叶面积指数、吐丝期和成熟期干物质质量、灌浆结实期净同化率、库容量、单位叶面积小花数、单位叶面积库容量的增大,氮高效综合评价值显著升高。

为确定影响氮肥利用效率的主要源、库指标,对各源、库指标与氮高效综合评价值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灌浆结实期净同化率(x1)、单位干物质库容量(x2)、成熟期叶面积指数(x3)和单位氮素库容量(x4)对氮高效综合评价值有显著影响(Y=-0.543+0.471x1-0.540x2+0.309x3-0.002x4,R2=0.908)。由表4可知,灌浆结实期净同化率和成熟期叶面积指数对氮高效综合评价值的直接通径系数较大,而其他指标的直接通径系数较小,说明灌浆结实期净同化率和成熟期叶面积指数对氮高效综合评价值影响较大,因此灌浆结实期净同化率和成熟期叶面积指数可以作为评价玉米氮肥利用效率的主要源、库指标。

3讨论

源库关系是作物产量研究中的热点之一[12]。源代表植株器官对光能的吸收利用,库代表植株潜在的产量形成,源和库两类器官的协调程度对作物产量的形成至关重要[13-15]。对不同氮肥利用效率类型玉米自交系叶面积指数的分析结果表明,低氮高效型玉米自交系在吐丝期和成熟期叶面积指数均高于低氮中效型、低氮低效型和低氮敏感型,且显著高于低氮敏感型。叶片是玉米植株截获光能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重要器官,是冠层结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光合同化产物是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16],生育后期低氮低效型玉米自交系的总叶面积降低幅度大,而低氮高效型玉米自交系的总叶面积降低幅度小,因此生育后期低氮高效型玉米自交系的叶片光合作用要高于低氮低效型玉米自交系。对干物质积累量和净同化率而言,低氮高效型玉米自交系在吐丝期和成熟期均有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净同化率,保证了低氮高效型玉米自交系可以有丰富的源供应。

玉米的产量形成一方面取决于叶源碳水化合物的供应能力,另一方面取决于籽粒库容量对碳水化合物的转化与积累能力[17-19]。本研究结果表明,低氮高效型玉米自交系在库容量、单位面积小花数和单位叶面积库容量上高于低氮低效型玉米自交系,说明低氮高效型玉米自交系具有库容量大的特点,利于碳水化合物的转化与积累,这与单玉华等[20]的研究结果一致,即单位面积库容量大的品种拥有较高的氮素籽粒生产效率。

本研究对源、库指标与氮高效综合评价值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氮高效综合评价值与吐丝期和成熟期叶面积指数、吐丝期和成熟期干物质质量、灌浆结实期净同化率、库容量、单位叶面积小花数、单位叶面积库容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灌浆结实期净同化率和成熟期叶面积指数对氮高效综合评价值的直接通径系数均较大,由此可以推断灌浆结实期净同化率和成熟期叶面积指数可以作为评价玉米氮肥利用效率的主要源、库指标。前人研究结果表明,源和库对玉米产量的限制作用与种植密度和玉米品种有关,低密度下库大于源,高密度下源大于库[21]。本试验的种植密度较大,可能是源类指标对氮高效综合评价值影响较大的原因。源和库谁为限制产量的因素因玉米品种而存在差异[22-24],不同玉米品种有各自的库源关系特点,应根据玉米品种确定相应的栽培措施, 以达到库大源足,实现高产高效[25]。

参考文献:

[1]李强,罗延宏,谭杰,等. 玉米杂交种苗期耐低氮指标的筛选与综合评价[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4, 22(10): 1190-1199.

[2]李文龙,吕英杰,刘笑鸣,等. 氮肥对不同氮效率玉米氮代谢酶和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 2018, 31(9): 1829-1835.

[3]常程,张书萍,刘晶,等. 氮肥对辽宁春玉米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影響[J]. 玉米科学, 2018, 26(5): 143-149.

[4]高文俊,杨国义,高新中,等. 氮磷钾肥对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5): 144-149.

[5]司友斌,王慎强,陈怀满. 农田氮、磷的流失与水体富营养化[J]. 土壤, 2000 (4): 188-193.

[6]PEREIRA C C, AZEVEDO S L, PASSOS R R, et al. Rice varieties exhibit different mechanisms for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NUE)[J]. Australian Journal of Crop ence, 2016, 10(3): 342-352.

[7]江立庚,戴廷波,韦善清,等. 南方水稻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的基因型差異及评价[J].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27(4): 466-471.

[8]王艳,米国华,陈范骏,等. 玉米自交系氮效率基因型差异的比较研究[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2, 8 (4): 361-365.

[9]崔文芳,高聚林,王志刚,等. 玉米自交系氮效率基因型差异分析[J]. 玉米科学, 2013, 21(3): 6-12.

[10]董鲁明. 不同类型玉米品种氮高效生理特性的研究[D]. 扬州:扬州大学, 2009.

[11]常晓,郭志军,王小博,等. 玉米自交系氮高效指标的筛选及综合评价[J]. 玉米科学, 2019, 27(1): 17-24.

[12]陈琛,于小凤,赵步洪,等. 水稻大库容遗传群体源库性状、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基本特征[J].江苏农业学报,2019,35(5):1009-1014.

[13]吕丽华,王璞,鲁来清. 不同冠层结构下夏玉米产量形成的源库关系[J]. 玉米科学, 2008, 16(4): 66-71.

[14]黄智鸿,魏东,冯安荣,等. 冀西北地区超高产玉米与普通玉米源库特征及其关系[J]. 西北农业学报, 2009, 18(3): 111-115.

[15]吕丽华,王慧军,王璞. 不同施氮量下夏玉米产量形成的源库关系[J]. 华北农学报, 2010, 25(2): 194-199.

[16]李明,李文雄. 玉米产量形成与源库关系[J]. 玉米科学, 2006, 14(2): 67-70.

[17]高天平,张春,刘文涛,等. 秸秆还田方式与灌溉量对土壤碳水环境和玉米产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9, 51(6): 108-112.

[18]张奇,张振华,刘丽珠,等. 增施有机肥对黄泛冲积区贫瘠土壤养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7):271-276.

[19]张超男,赵会杰,王俊忠,等. 不同施肥方式对夏玉米碳水化合物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8, 14(1): 54-58.

[20]单玉华,王海候,龙银成,等. 不同库容量类型水稻在氮素吸收利用上的差异[J]. 扬州大学学报, 2004, 25(1): 41-45.

[21]薛吉全,马国胜,路海东,等. 密度对不同类型玉米源库关系及产量的调控[J]. 西北植物学报, 2001, 21(6): 1162-1168.

[22]BARNETT K H, PEARCE R B. Source-sink ratio alteration and its effect on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in maize[J]. Crop Science, 1983, 23(2): 294-299.

[23]UHART S A, ANDRADE F H. Source-sink relationship in maize grown in a cool temperate area[J]. Agronomy, 1991, 11(10): 863-875.

[24]戴明宏,赵久然,杨国航,等. 不同生态区和不同品种玉米的源库关系及碳氮代谢[J].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8): 1585-1595.

[25]杨利华,张丽华,杨世丽,等. 不同株高玉米品种部分群体质量指标对种植密度的反应[J]. 华北农学报, 2007, 22(6): 139-146.

(责任编辑:陈海霞)

猜你喜欢
自交系玉米
10份Iodent种质玉米自交系宜机收性状配合力分析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
为什么玉米长“胡须”
低钾胁迫对不同耐性玉米自交系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4种玉米自交系幼胚遗传再生体系的建立
玉米自交系保纯和提纯
不同品种甜玉米自交系新陈种子活力研究
苦瓜基本特征及其自交系的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