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芪归汤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肝郁脾虚型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的临床研究

2020-12-10 04:47白志平肖映煜通讯作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7期
关键词:肝郁脾虚门静脉

白志平,肖映煜通讯作者)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内蒙古 包头)

0 引言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中晚期患者常出现的临床症状,易导致肝硬化静脉曲张、腹水、肝脏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目前西医治疗本病疗效不理想。笔者采用小芪归汤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肝郁脾虚型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以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门诊和住院收治的60 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肝郁脾虚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 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 中,男19 例,女11 例;年 龄35~75 岁,平 均(52.2±2.5)岁;病程1~9年,平均(3.1±1.9)年。对照组中,男20 例,女10 例;年龄37~74 岁,平均(54.5±2.7)岁;病程1~10年,平均(3.1±1.9)年。2 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1]制定。内镜检查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部彩超示肝回声明显增强、不均、光点粗大,或肝表面欠光滑,或门静脉直径≥1.4cm;CT示肝外缘结节状隆起,肝裂扩大,尾叶/右叶比例>0.05,脾大;腹水,伴腹壁静脉怒张。

1.2.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1]制定肝郁脾虚证辨证标准。主症:腹大坚满,按之不陷而硬;胁痛如刺,痛处不移;腹壁青筋暴露;胁下积块;肝病面容。次症:面色黧黑或晦暗;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暗红或紫暗或红,苔薄黄或黄或黄腻;脉弦细数或弦滑数;肝掌;舌下静脉怒张。

1.3 纳入标准

1) 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2)年龄18~75 岁;3)患者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不符合纳入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

1)一般治疗:包括休息、饮食、对症支持治疗。2)保肝、降酶治疗。3)有少量腹水的患者应限钠、利尿。

2.2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芪归汤散治疗

方药组成:柴胡25g,黄芩10g,清半夏15g,党参15,炙甘草10g,黄芪30g,当归20g,川芎10g,茯苓30g,白术20g,泽泻25g,白芍30g,生姜15g,大枣10g。每天1 剂,煎取250mL,分早晚2 次温服。

2.3 2 组疗程均为 1 个月。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彩超观察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流速度。

3.2 疗效标准

参考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 版),经整理后拟定如下疗效判定标准:

(1)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血清学检查肝功能恢复正常,腹部超检查结果正常,内镜检查曲张静脉消失,疗效指数≥95%。

(2)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血清学检查肝功能恢复正常或较原值下降以上,腹部超检查结果不变或恢复正常,内镜检查静脉曲张程度减轻,疗效指数≥70%。

(3)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血清学检查肝功能指标正常或原值下降以上,腹部超检查结果不变,内镜检查静脉曲张程度未加重,疗效指数≥30%。

(4)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肝功、肝脏超结果不变,甚至加重,治疗期间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加重或发生出血,疗效指数小于3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1. 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 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2 组综合疗效比较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67%,对照组为63.33%,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 1)

3.4.2 2 组血流动力学治疗后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 2)

表2

表1

4 结论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是指门静脉压力的病理增加。这种病理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如肝性脑病、胃肠道出血、肝肾综合征等[2]。内科治疗常用药物有非选择性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钙通道阻滞剂、加压素类似物和生长抑激素等。长期用药可致肝脏血流量降低而加重肝损害,并对全身血流动力学产生不良影响。中医学认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是一种慢性虚损性疾患,本病发生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则是肝脏损害,主要表现为肝郁气滞血瘀。肝郁致人体肝失疏泄,气机失常,日久导致肝郁克脾,出现肝郁脾虚证,脾虚日久,运化不足,可出现水饮内停,气血亏虚。方用小柴胡汤疏肝健脾,当归芍药散养血疏肝、健脾利水,方中用白芍,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芍具有抗氧化、自由基清除能力,可减轻肝损伤程度和胶原纤维增生程度[3]。当归味甘而重,为补血第一要药,且补中有活,与白芍相伍,能酸甘化阴,有调和肝脾、柔肝止痛之效。研究表明当归在抗氧化的同时还能抑制肝纤维化的进展[4]。配川芎行气活血,白术、茯苓、泽泻健脾利水,黄芪甘温益气,既有补气生血之功,又有补气行血之效。与白术相伍,既增强补气健脾之功,又可除补益留滞之虑,现代研究表明黄芪可保护并增加肝脏粗面内质网,增加细胞内rDNA 和mRNA 的含量,抑制核糖核酸的活性,促进蛋白合成[5]。综观全方,补泻兼施,共奏补气养血疏肝、健脾利水之效。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芪归汤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可明显提高综合疗效,并能够改善血流动力学。可见,采用小芪归汤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肝郁脾虚证疗效确切,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还能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猜你喜欢
肝郁脾虚门静脉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对门静脉癌栓的新认识与新实践
柴芍六君汤加味结合自血疗法对脾虚肝郁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观察
中医观点:脾为什么重要 脾虚症状的自查与调理方法
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系统并发症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改变肝郁体质,要想得开
脾虚表现的五大症状不可不知
谢旭善教授从肝气肝郁证论治胃脘痛经验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