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字体设计

2020-12-11 16:03
时代人物 2020年29期
关键词:韩文字体朝鲜

佟 丽

(东北大学艺术学院 辽宁沈阳 110004)

韩国文字的发展概述

韩国文字的起源。15世纪时韩国和朝鲜尚未分离,同属朝鲜半岛。朝鲜曾是中国的藩属国,在朝鲜文字尚未发明之前,虽然口头上讲的是朝鲜语,但是他们在书面上使用的却是汉字,在当时只有接受教育的知识分子才识得汉字,普通百姓几乎是不识字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朝鲜文化的“断层”。

《训民正音》中记载:“国之语者,异乎中国,与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言而终不得伸其情者多矣,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习,便于日用。”当时为王的世宗大王深切认识到拥有本国文字的重要性。一日,世宗大王在千秋殿内沉思,看到阳光照射千秋门棂上的景象,一格格的门棂激发了世宗大王的创字灵感,于是世宗大王立即召集众多文官学者一起研究发明了朝鲜文字,在当时又称为谚文。

28个谚文是音素字母,其中辅音17个,元音11个。字母近似汉字笔画,叠成汉字方块形式,是有内在规律的拼音方块字,圈圈代表太阳,也就是天(천),横线代表地(지),直线则是人(사람),朝鲜文字形代表天、地、人等,宇宙的自然法则。《训民正音》中说“以二十八字而转换无穷,箭而要,精而通,故智者不终朝而会,愚者可浃旬而学”。28个字母中,有4个现代不用。此外有并列两个字母作为一个字母的“幷书”(类似拉丁字母的“双字母”)。字母表经过调整和修补,现代朝鲜语一共用40个字母(19个辅音,21个元音)[1]。

韩国文字的发展。当时朝鲜文字的出现,并未受到民众的欢迎,反而受到了封建阶层的强烈抵制,那些受过教育识得汉字的士大夫们用“谚文”(即低等的文字)一词来贬低韩文,这使得当时的韩国文字在社会中的地位不但没有得到提升,反而被人们用来标注汉字的读音,这使得当时的人们对于汉字的依附更加强烈。

到了中国的满清时期,朝鲜的文字书写形式已经由纯汉字逐渐变成了“汉字混书”(即汉字与谚文的夹杂使用);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汉字混书”成为当时主流的书面语言形式,而纯汉字书写退居到了次要地位;1910年日本殖民地统治朝鲜时期,由于强烈的民族情绪,人们开始反对日文和汉字的使用,朝鲜语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1940年末,政府实施了废除汉字的民族文字政策,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投降后,在美苏各自的支持下,韩国和朝鲜以朝鲜半岛北纬38度为界分离,分别成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50年初汉字在韩国被彻底废止,韩文成为全韩国通用的文字形式。

韩国字体设计发展梳理

第一代韩文字体设计师——崔正浩与崔贞淳:在电脑编辑韩文文件的时候常常会使用到默认字体Batang体(바탕체,又称明朝体,相当于宋体)或Dotum体(돋움체,相当于黑体)。这两个字体简洁且便于阅读,因此在韩国广为使用。但这些“国民字体”却是在6·25战争后,“第一代韩文字体设计师”崔正浩(1916-1988)先生和崔贞淳先生克服恶劣的环境,以坚定不移的意志与使命感创作出的成果。

崔正浩先生制作完成了适合书籍出版印刷的Batang体和Dotum体。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的字体给出版界带去了一缕清风,东亚出版社、三和出版社的出版物中都能看到他的字体。

崔贞淳先生设计了成为教科书活字和报纸活字基础的原图。能够在当时的教科书和平和堂印刷的书籍中看到他设计的字体。崔贞淳先生在六十年代设计了扁平的字体,打开了报纸字体的新时代。他设计的中央日报创刊号字体,为在有限的版面印刷更多的内容,将字体设计成扁平样,而为使文字看起来大一些,字的中间留出了许多空白。

韩文字体设计大师——安尚秀

对于当下韩文的字体设计,一定要提及的一个人就是安尚秀,他被认为是重现韩文之美的设计师。他在从事平面设计与教育的二十余年生涯中主要研究韩文的字体设计,并将其转为图形符号运用到设计当中,他于1985年设计创建了“安尚秀字体”,这种字体突破了文字的正方形变化出万般的形状,对于当时的韩文字体设计可谓是一种创新性的突破,而他在设计了“安尚秀体”之后,又相继设计出了“米诺体”“马诺体”“李箱体”等几款字体,不断推进韩国文字设计的现代化发展。安尚秀在他的设计理论和诸多作品中都体现出了他对于韩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延续,让世界不同文化的人都感受到韩国的传统文化之美[2]。

韩文字体设计师——郑炳圭:1970年代,郑炳圭率先把欧洲的现代理性、结构性设计理念和现代化的方式呈现到设计当中,设计出了一系列清美雅观、别具韵味的书籍装帧作品。他在学习西方的文字设计时便意识到西方的文字设计与东方的文字设计是大相径庭的,西方人更多地把文字看作单纯的工具,因此西方的文字编排设计是缺乏生命力的;而东方文字则则注重于表意,表达文字的生命力,这一点在汉字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赋予文字生命力,也成了他的设计的一大特点[3]。

近年来,他创新性地用胶带做了一些字体,目前还用比较实验的方法做了“一册一书”,一本书用不同的字体呈现,用胶带创造新的字体。

韩文字体设计师——姜炳仁:现代韩文的字体设计中,还有一位重要的设计师,更确切地说,他是一位书法家——姜炳仁。在中国或许大家对他的名字是陌生的,但在中国十分畅销的一种韩国烧酒——“烧酒真露”这几个字就来自于姜炳仁的设计。他脱离了传统书法的概念,在一些实验性的韩文书法中探索和努力。在韩国,他的字体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在电影标题、书籍封面,以及包装设计上。尽管目前文字的设计越来越数字化,但他依旧希望用手写字体来表现自己的表情和感情。

韩文字体设计工作室——BranD×树木园设计工作室:在首尔有一个叫“树木园”的设计工作室,这间设计工作室位于韩国首尔,是金在河与沈雄俊于2018年创设成立的,他们的主要业务是为平面和织物图案进行设计,近两年来发展迅速。他们正视韩国字体的发展历史,理性地看待韩文字体设计的局限性,凭借着对字体设计的热忱,他们不断地对设计作品进行创新性尝试,并在这条道路上不懈地摸索,他们秉持着自己的原则发挥创意,设计出了一系列优秀的设计作品。

韩国字体设计对于中国字体设计的启示

韩国的字体设计与其说是一种文字的创造与发展过程,不如说是韩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的过程。而汉字作为表意文字要比韩文展现出更加高深的内涵,其一笔一划中蕴含着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因此在研究其字体设计时就不能仅仅只做一些文字的变形和排版处理,而是要更多地理解汉字其本身的含义,并为其赋予独特的生命力,形成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设计作品。

韩国本国的文字发展虽然比较晚,但他们在短暂的不到百年的时间里,已步入从无到有再到优的质的飞跃。对这一曲折过程的探索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到韩国民族对于本国传统文化的强烈归属感与自豪感,这为同是东方国家的我们进行作品创作时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启发,我们如今在欣赏一些优秀的韩国字体设计作品时,要抱着一种反思的态度,不断反思该如何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字体的设计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取其精华,推陈出新,从而形成独到的中国设计风格。

猜你喜欢
韩文字体朝鲜
韩文提要
字体的产生
小香蕉
朝鲜国庆"轻松"阅兵显自信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高层建筑结构的审计要点
组合字体
一笔一画
朝鲜平静度过“金正恩生日”
韩要求朝鲜为泄洪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