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下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的路径及对策

2020-12-11 16:03薛章林
时代人物 2020年29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国际化办学

薛章林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重庆 400000)

“一带一路”战略下民办高校国际化办学的背景及意义

为了使教育对外开放更加规范化、法治化,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以及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6年4月印发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该意见的出台,使高校国际化办学在政策上得到了有力支持。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不断深化的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尤其是为民办高校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内生动力与外在机遇。关于高校功能的定位,早些年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四个方面。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应将国际交往作为高校的第五项基本功能。这对于高校国际化办学给予了极大支持和鼓舞。为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国务院于2017年1月发布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其中提到要统筹利用国内国际教育资源,广泛借鉴吸收国际先进经验,进一步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水平。这对于高校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

民办高校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大背景下,逐渐登上国际舞台。民办高校国际化符合国家政策要求,成为高等教育事业新的重要增长点。民办高校作为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有力补充,其发展活力促使其在教育国际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加快民办高校国际化进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通晓国际规则、参与国际事务与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对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国民办高校在国际化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缺乏国际化发展的系统规划。目前部分民办高校已提出国际化的办学理念,但很多只是将国际化停留在规划的层面,在具体的国际化发展政策和措施方面还没有落实到位。有的民办高校是有国际化的构想,但是没有系统规划。有的民办高校只是将国际化作为招生广告的宣传,学生进校后,并没有接受国际化教育。

民办高校资金不足。从当前的经济体制来看,民办高校不能像公办高校那样,有中央或地方政府的财政资助,民办高校的资金周转有限。民办高校资金主要以学费作为重要的经济来源。而民办高校的国际化发展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注入,由于资金不足,使得国际化发展受限。另外,民办高校的学费较公办高校而言偏贵,学生家庭要承担高额学费。出国学习和交流,费用高昂,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比较困难,因此很多学生会选择放弃出国的机会。

教师、学生、课程等方面的国际化程度不高。民办高校聘请的外籍教师的数量较少,根据目前大多数民办高校的外教数量为个位数。近年来,民办高校引进了不少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虽然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教师比例有所提升,但普遍教师国际化程度不高。

在学生国际化方面,民办高校中几乎很少有学校开展留学教育接收外国留学生。部分民办高校有短期学生赴外访问交流形式,但这种覆盖面小,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参与其中。此外,目前民办高校大都在三本批次和专科批次招生,相对于公办高校学生来说,民办高校的学生在英语水平方面,和中外合作办学对英语能力的高要求相比有一定差距,因此学生参与国际化交流活动的比例不高。

在课程国际化方面,很少有课程开设双语教学,对于国外课程体系的引入较少,国外教材的运用更是少之又少。

国际化办学模式缺乏创新。目前比较普遍的国际化项目有:中外合作办学、短期国际交流、高校学分互换、学生交换、旅游学习、留学深造等。随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传统的国际化办学模式不能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

“一带一路”战略下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的策略

制定国际化发展的系统规划。提升民办高校的国际化意识,建立民办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设立专门的国际化管理部门,明确各部门的管理职能,制定具体的国际化政策和实施措施。

拓宽融资渠道。民办高校的周转经费主要来自于学生学费,由于资金不足发展受限。因此需要采取多方位融资渠道,增加资金来源。比如:向政府争取适当的经费,用于支持和鼓励民办高校的发展;吸引社会人士和杰出校友的支持,筹措资金成立国际交流基金;设立国际交流奖学金,制定相关的奖励制度,通过竞争机制,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但是非常优秀学生提供出国学习的机会。

提高教师、学生、课程等方面的国际化程度。“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民办高校教师“引进来”和“走出去”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引进来”一方面是吸引国外优秀学生和教师来校学习、交流,另一方面是引进外籍教育专家和优秀海归教师;“走出去”是指民办高校派优秀教师到国外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管理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扩展教师的国际视野。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民办高校的教师能够更广泛更深入地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国际化程度。

在学生培养方面,要结合民办高校学生的学习兴趣、专业偏好、客观条件等方面的因素,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创造校园国际化氛围,激发学生出国学习交流的热情,鼓励学生走出国门拓展国际化视野。同时,创为外国留学生造条件,吸引更多国家的学生来校留学。

健全民办高校课程体系,提高课程的国际化水平。在国际化理念的指导下,将国际化的知识与观念融入到教学中,通过调整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引进国际化教材等,逐渐形成适合民办高校发展的国际化课程体系。

丰富国际化办学模式。教育国际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民办高校国际化办学模式要想不断发展,迫切需要打破常规。民办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灵活多样的国际化办学模式。比如:国际合作办学、教师互访、学生交换、国际合作研发平台、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校区等,还可以通过建立“丝路大学联盟”“一带一路”教育合作论坛等国际教育组织,开展互联网远程慕课教育、国际教育论坛等新型路径实现国际化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国际化办学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