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高校教工党支部政治功能方法浅析

2020-12-11 16:03李子萱高学金胡靖靖
时代人物 2020年29期
关键词:教工组织生活支部

李子萱 高学金 胡靖靖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制造学部 北京市 100124)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指出:“要着力提高组织实力,突出政治功能。”这是现阶段教工党支部建设的目标和方向。高校教工党支部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等教育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执政为国家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高校开展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础。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成效在高校党建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对症下药,着力加强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是现阶段高校党建工作的核心。

高校教工党支部政治功能“三促进”

促进政策在高校的传导。《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明确规定,支部的基本任务是:宣传和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贯彻党中央、上级党组织和本支部的决议。高校教工党支部作为学校的中坚力量,也是各项政策得以落地执行的促进者和实施者,教工党支部是连接学校、普通教师、民主党派和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只有教工党支部增强自身对党中央方针政策的理解,在学校中加以传导,在教学实践中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才能培养出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高校教师党支部应当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树牢“四个意识”,促进各项政策在高校的广泛传导,充分发挥党支部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功能。

促进党员教育管理。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摇篮,理想和信念尤为重要。高校党支部在教学和工作中的理论学习效果是党的建设工作的基础,高校教工党支部的党员在教学和工作中的党性意识对高校党支部的建设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意识形态教育、党性教育、纪律教育、道德品行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必修课”,教工党支部定期对党员开展教育管理,在学习中增强政治认同和身份认同,坚定政治信念,增强政治意识,站稳政治立场,提升政治能力,确保党员的政治素养达到党的建设的各项要求。

促进动员团结群众。高校的思想动态活跃,教师和学生对新的思想及新鲜事物接受度高,导致意识形态问题在高校中尤为重要,党委和教师及学生的紧密结合是高校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教工党支部作为学校党委开展管理工作的“细胞”,有效地动员和组织群众,是发挥高校党委的政治优势的基本前提。群众的支持和广泛参与,可以促进党的各项任务的全面落实。党委和群众的关系就是“水”和“鱼”的关系,高校党委站在全局的角度进行顶层设计,部分政策并不通俗易懂,只有通过教工党支部的“口”去传播,“手”去拉紧群众,才能让群众紧密地团结到党委的身边。

高校教工党支部政治功能的制约因素

教师重业务,轻党建,政治核心作用发挥不够。高校教师科研教学压力大,重视科研教学而忽视思想修养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教工支部书记、支委均由专业教师担任,对党建工作没有成体系规模的理解和认知,虽然高校定期开展培训,但由于业务工作繁重,对党务工作不够重视,效果不高。教师的年龄层次导致家庭任务重,教师在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还要兼顾家庭中的身份和责任,从而产生对党建工作投入精力不足的情况。且教师本身对党支部的功能定位就偏向于业务化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思想建设阵地的角色难以得到充分体现。

组织生活不够规范,党建和业务脱节。高校党建工作应以中心工作为重点,认真落实树立思想道德修养、培养高素质党建人才的基本任务。但是,高校教师党支部的党建工作与专业工作之间存在着脱节的现象。教师党支部没有将自身特色和支部建设相融合,建立起适合支部发展的工作方法和模式,使得教工党支部难以正确处理好党建工作与行政工作、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相互之间不能融会贯通,相互促进。党建工作变成了“额外的家庭作业”。因此“三会一课”、主体党日执行不规范的情况屡见不鲜,组织生活流于形式,部分教职工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只是“缴党费,读文件,看片子”,内容单一,形式主义凸显,没有积极性。

支部活动缺乏吸引点和创新点,党支部号召力不强。高校对基层支部规范化建设的制度并没完全成体系化,加之经费支持不到位,经费可支出项目少,并且高校给教师支部书记的党建业务培训和研讨交流机会不多,导致教工党支部党建水平提升速度较慢。教师党员对思想学习不够重视,使得目前高校基层教师党支部的号召力度不强。创新型学习型党支部建设已全面展开,但教师党支部仍存在创新意识不足的问题,组织生活的内容单调乏力,习惯于用“老脑筋”思考问题,用“老眼光”看问题,做到上级任务处理多,积极主动,创新活动开展少,使党支部的活动坚持常规,时间性不强。

突出高校教工党支部政治功能方法

坚定政治信念,强化思想引领。新形势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党内政治文化是保证党的工作有效发展的秘密武器,也是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化的政治基础。高校是国家培育和储备人才的摇篮,高校是高知人才的集结地,整体思想政治活跃,知识水平高、获取信息的渠道广,接受新鲜事物速度快,但易被外界因素影响,因而高校党委要牢牢抓住意识形态阵地的主导权,党组织的功能必须不断加强,增强教工党支部的凝聚力。第一要点是要让高校教师坚定理想和信念,坚定“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总书记为高校教师指明的方向,加强思想教育是确保这一任务实现可走的“捷径”,利用理论知识武装自身,强化思想引领是提升教师政治素养的重要途径,只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进而能保证高效教工党支部发挥政治功能。

规范支部建设,着力解决“两张皮”。规范严肃的组织生活,是教工党支部平稳发挥政治功能的有力保障,针对科研一线教职工对组织生活的规范和规定动作不明确的问题,要集中开展培训和分层分类指导,根据教工党支部的特点,因材施教,避免“为培训而培训”的面子工程,深入基层,追本溯源,解决支部建设不规范的根本问题。树立大抓基层的导向,严格“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的开展频次。完善基层党支部评价标准,在遵循“双带头人”原则、选优配强支部书记的同时,要落实“支部书记一把手责任制”,确保上级的决策部署在支部不打折扣的贯彻落实。坚持“以党建为中心,做好党建工作,促进发展”的理念,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向共振,一是探索党支部建设与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深度融合,采用“党建+教学科研”“党建+团队建设”等一体化模式,为教师群体搭建理论学习、业务交流、学术讨论和生活服务的温暖小屋,帮助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共同推进。二是组织工作和所取得的成绩在教师年度绩效考核,职称评定上要有所体现和侧重,减少教师重科研,轻党建的思想。

丰富党建载体,增强支部吸引力。支部活动要避免一成不变,教工党支部的组织生活要贴合教师现阶段的发展需求和成长轨迹,要“先树立小目标”,抓好互联网党建的阵地,党建工作的宣传,交流和引导要搭建“融平台”,对照“融媒体”的建设模式,增强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和辐射性。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资源”,加强高校党建在互联网方向上的建设,构造“5G党建”,完善高校基层党建信息化功能,推动党建信息资源共享,升级党建“网速”。积极构建“融媒体”下的党建工作宣传平台、网络阵地,探索创建党建专题网站,实现线上和线下阵地相互融合发展。将“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常态化开展的工作,利用新型的媒体和传播方式,及时传递学习动态,将党建新理念以一图读懂、漫画等形式转化为平俗易懂的内容,便于对教师加强政治引导。

在目前国家高速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的政治功能尤为凸显,应该坚持并强化党的全面领导,采用科学手段,有效的将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出来,高校教工党支部是高校党建之基,要牢牢抓紧这一重要推手和着力点,应深入剖析教工党支部的现存问题,对症下药,将教师党员职责融入岗位,确保可以将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成推动学校发展,立足自身,服务社会的坚强政治堡垒。

猜你喜欢
教工组织生活支部
福建教育学院教工及校友美术作品展
支部联建润“甘泉”
福建教育学院教工及校友美术作品展
强支部才能支部强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一图读懂党的组织生活该如何过
如何过好党的组织生活
黔南州文联党支部与新寨村党支部召开双向组织生活会
论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支部组织生活会
健康体检数据分析肥胖及相关疾病——以中央民族大学退休教工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