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育人视角下高校第二课堂构建模式探析
——以广西D大学为例

2020-12-11 16:03
时代人物 2020年29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研学困难

魏 隽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桂林 541006)

第二课堂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实践、社会活动以及校内各类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的第二课堂。”高校在国家规定的时间里按照本校的教学计划与大纲,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称之为第一课堂。相对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在时间上更加自由,活动形式更加丰富,体验性更加强烈。笔者认为高校的第二课堂的实践体系应与思想政治理论相结合,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相结合,与发展型资助育人政策相结合。当代第二课堂体系的逐渐完善得益于40年来高校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

资助育人的内涵

2017年12 月,在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资助育人”这一工作理念,赋予了高校资助工作者更重要的使命。资助育人是一项以资助为手段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的政策。它不仅在经济上给与学生帮助,还要在教育上给与学生引导。多年来,各地高校相互借鉴与吸收优秀的资助育人模式。资助育人以贫困生为主要资助对象。高校要达到精准化识别资助对象的水平以提高资助育人的效率。

广西D大学第二课堂构建模式及其作用

建立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长期的勤工助学资助活动。高校中的勤工助学是第二课堂的一种形式,也是资助育人的一种体现形式。勤工助学岗的主要资助对象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D大学为贫困学子提供了近千个勤工助学的岗位。它们分别分布在学校的机关单位、教学单位、教辅单位。老师们通过严格的审核制度选拔有意愿就岗的学子,并为其匹配合适的岗位。虽然学生的工钱是以工时为单位来衡量,但学生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眼前的利益。因为他们可以近距离接触不同职位的老师和不同类型的任务。老师们在分配任务时会非常注重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在不耽误学业的同时,学生可以享受第二课堂带来的优势,使自我得到极大的锻炼。

组织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短期的研学旅行资助活动。为推进学校的资助育人体系的完善,促进学校“双一流”的建设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D大学探索出了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模式。先后于2019年全额资助112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赴香港进行研学交流,并于2020年全额资助100名学生参观当地著名企业与具有时代文化象征的博物馆等。

学生走出国门(境外),增进了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了解,提升了文明素养,拓展了国际视野。参访香港高校和当地社会机构是本次研学旅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学师生们通过参访香港历史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渠务署、沙田污水处理厂、机电工程署、金融管理局资讯中心、科学园和消防及救护学院等地方,深刻地体会到香港在历史、教育、民生、经济、科技等各领域的发展缩影和社会管理的生动实践。在香港基本法推介联席会议上聆听了专题讲座,加深了对基本法和“一国两制”的了解。到诚品书店、启德邮轮码头、旺角、铜锣湾、维多利亚港口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多视角感知当地社会形态,感受香港从一个小渔村演变为国际大都市的历程,促进对不同文化的体验和理解。

研学旅行活动是D大学创新资助育人的形式之一。它积极推进了资助育人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着眼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能力培养,为学生提供拓展视野、提升自我的平台,引导学生在研学实践中树目标、求真知、强本领,在交流合作中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广大青年建功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

建议与对策

加强对参加勤工助学学生的心理关怀。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一般是被评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他们身上肩负着巨大的压力来读大学。在任职勤工助学岗位时会服务不同的学生。他们害怕受到他人异样的眼光和评论,这也许会导致内心的压力加剧。所以学生所在部门的教师要给予学生心理方面的关注和疏导,以帮助学生缓解内心的焦虑。

不能单纯强调困难群体,加强对贫困生以外的学生的关注。家庭经济困难的群体在整个校园的比例要少于普通家庭群体,所以有很多的学生也渴望通过勤工助学这样的岗位来锻炼自己,为以后的就业或者创业打下基础。勤工助学助学岗位不能完全的限制招聘对象,可以适当的关注贫困生以外的其他的群体。

继续为学生更多宝贵的研学旅行的机会。政府应加强对大学生研学旅行的关注,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为研学旅行提供政策支持与经费支持。学校内的老师与校外老师协同对研学学生进行指导,确保研学旅行活动有效的开展。高校研学组织者要选择有高度影响价值的研学旅行基地,并与其建立促进研学旅行的常态化开展。并且学校要健全研学旅行的评价标准,对进行研学的学生收获作为评价的内容,已达到高水平的研学体验。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研学困难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选择困难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