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师资变迁的思考
——以HSC-NBC中丹项目为例

2020-12-11 16:03许秀妍
时代人物 2020年29期
关键词:变迁师资办学

许秀妍 张 振

(1. 天津大学 天津 300072)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 100083)

HSC-NBC中丹合作办学项目简介

HSC-NBC中丹合作办学项目是由我国HSC学院与丹麦NBC商学院于2002年经HSC学院所在省教育厅审批后开办的,该项目于2019年到期,合作历时17年。项目的中方院校HSC学院是于2004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属于按新的机制和模式创办的独立学院,并由该省N大学负责教学的组织和管理。项目外方院校NBC商学院是丹麦最大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之一。

中外双方师资的变迁

在师资方面,该项目具有一支由中方、丹方教师组成的专属教师队伍,而并非与其他校内分支学院共享师资。然而,中方师资在项目初期十分薄弱。首先,没有自己的专职教师队伍,以聘任兼职和退休教师为主。从年龄结构上看,新毕业和已退休的教师多于中年教师; 从学历结构上看,本科居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占少数

[1]。随着HSC学院对师资力量的大力支持建设,在2006至2014年处于稳定状态:专职青年教师人数增多,一些教师也获取到丹方院校或国内外院校进修深造的机会,逐步获取了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学成后回到项目担任重要教学岗位工作;一些中年教师还积累了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对地方经济发展、社会需求有着深入的了解,既具有进行专业理论知识讲授的教学能力,又具有专业技能基本训练的指导能力,同时还具有进行科学研究和课程开发建设的研发能力。学校还吸引了海外华裔人才回国任教或担任教学管理岗位以培训青年教师。

丹方NBC商学院根据项目每年引进的课程数目为项目提供丹方师资力量,每位丹方教师配备一名中方合作教师。教师均为丹方的全职教师,学历上本科、硕士背景,基于丹方院校的高等职业教育背景,很多教师也是在企业任职。丹方教师将在中方教师的配合下到HSC学院校园进行历时两周至一个月的集中教学。初期阶段,丹方师资投入力度很大,外方和中方教师师资比例为2∶1。

然而,自2014年开始项目的中方师资出现人才流失现象:有教师调离HSC学院任职公办高校,也有教师辞职转业。随着中方教师双语教学能力的提升、人员引进的增加以及招生人数的变化c丹方师资投入力度减弱,2014年后丹方教师人数降低到10人以下,到项目结束前期仅有2名丹方教师到HSC学院进行周期性教学。

师资队伍变迁的原因

根据访谈调查分析,初期阶段中方师资队伍的培养受到了HSC学院和母体院校N大学的大力支持。认识到原有师资问题后学院从经费和教师培训机会提供方面加大扶持力度;N大学为紧缺的师资提供了兼职和退休教师。然而,师资变迁首先受到了HSC学院自身局限性影响,即教学经费投入不足,科研经费、学术平台上很难进一步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而教师职称评级政策仍以学术评价为主;教师在薪酬福利和退休待遇方面的落差也致使正处生活压力较大阶段的年轻教师调离、转业。该学院在项目后期对项目的支持力度的减弱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师资的进一步培养。

HSC学院作为三本院校,计划招生政策下划拨的招生数量和生源质量均具有局限性,进而影响到办学经费来源。项目生源数量降低导致中方节约运行经费缩减引进课程数目,导致一些课程改为全中方教师授课。由此,丹方教师的此例逐渐缩小。

反思和建议

中外合作办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会导致合作过程中一系列问题。2016年4月颁布的《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2]标志中外合作办学进入了“提质增效、服务大局、增强能力”为政策主线的新阶段。而师资力量是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的生命线。本文案例项目的师资队伍变迁的原因背后揭示出一些院校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受到生源的限制、办学经费来源单一化、教育公益性与营利性的矛盾以及学校对办学方向不确定性的影响等。总之,一些高校自身薄弱的办学实力导致了不能可持续性地办好国际合作项目[3],,建议此类院校斟酌自身办学实力,坚定办学方向、不忘初心,扩宽资金来源大力发展师资建设,与外方师资通力合作保证高质量教学。

猜你喜欢
变迁师资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清潩河的变迁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