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柔性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吗

2020-12-11 09:14王文华毛月仙
财会月刊·上半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动态能力创新绩效

王文华 毛月仙

【摘要】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然而创新活动不确定性对企业财务资源的配置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财务资源的灵活配置是企业创新成功的关键。 在界定财务柔性内涵的基础上, 将财务柔性细分为财务资源柔性和财务协调柔性, 进一步分析财务柔性、动态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运用高新技术企业的调研数据, 实证检验财务柔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动态能力在财务柔性与创新绩效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 结果显示, 财务资源柔性和财务协调柔性显著影响创新绩效, 财务资源柔性和财务协调柔性对动态能力两个维度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对财务资源柔性, 财务协调柔性对企业创新绩效和动态能力的影响更大。 动态能力两个维度在财务柔性和创新绩效的关系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对财务资源柔性, 财务协调柔性更依赖于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

【关键词】财务柔性;财务资源柔性;财务协调柔性;动态能力;创新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0)21-0046-8

一、引言

学者在提升企业创新绩效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 但大部分研究主要从战略、技术、市场和组织等非财务因素展开探讨, 而忽略了财务因素即企业财务资源获取与配置的影响。 事实上, 企业创新活动所带来的市场、技术和组织的不确定性, 使得企业需要不断进行战略调整。 而战略调整需要企业财务资源配置与获取能力的支撑, 灵活的财务资源配置与较强的财务资源获取能力能够帮助企业快速进行战略调整。 Hayward等[1] 研究发现, 财务柔性在企业的战略调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能够帮助企业获取资源并对资源进行重构从而应对外部环境的变迁。 尽管学者普遍认为财务柔性同时具有“预防”属性和“利用”属性, 但是目前大多数学者都是从融资约束角度研究财务柔性在金融危机时期的“预防”属性, 对财务柔性的“利用”属性研究甚少[2,3] 。

在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时期, 企业不仅需要利用财务柔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更需要利用财务柔性提高企业创新绩效[4] 。 财务柔性具有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提高机会利用能力的特征, 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模式[5] , 促进企业规避潜在风险、利用潜在机会, 提升创新绩效。 财务柔性的“预防”属性可以快速改变企业的资源组合和能力结构, 财务柔性的“利用”属性促使企业动用并重构财务资源抓住开放式创新带来的潜在技术和市场机会, 加快企业创新进程, 财务柔性会从机会感知和资源重构两方面提升企业动态能力。 动态能力强的企业能够对资源基础进行不断更新, 从而减少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6] 。 因此, 研究财务柔性是否通过动态能力这个中介变量提升创新绩效有助于进一步深刻理解财务柔性的内涵, 揭示财务柔性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内在机理, 打开财务柔性提升创新绩效的“路径黑箱”, 为中国企业推行战略型财务管理提供决策建议。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财务柔性内涵

现有关于财务柔性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财务柔性的融资约束缓解作用, 对于财务柔性的测度大多采用单一指标或多个指标合成的综合指标, 例如曾爱民等[7] 、王满等[8] 、董理和茅宁[9] 、范圣然等[10] 在实证研究中对财务柔性的测度就采用现金柔性、负债柔性或两者的结合, 狭义上的财务柔性仅仅是指财务资源柔性。 战略管理理论认为, 在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时, 企业能积极主动地调整发展战略, 而非被动地面对外部环境的冲击, 这种能够主动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和进行资源重新分配与组合的能力就是企业的动态能力。 国内学者赵华、张鼎祖[5] 在研究中提出, 在面对财务环境的变动时, 财务柔性能够帮助企业迅速做出适应性反应, 并有效解决系统的不确定性问题、增强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而促进财务资源优化配置, 改善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 通过充分发挥财务柔性的“预防”和“利用”属性, 企业对外可以缓解融资压力, 对内通过对企业财务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和战略结构调整, 实现企业协调发展。 譬如, 在金融危机时, 发挥财务柔性的预防能力, 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在非金融危机时, 发挥财务柔性的利用能力, 通过提高预算管理效率、调整财务政策来优化财务结构, 合理分配财务资源。

在财务柔性的描述上, 本文参考战略柔性的度量维度[11] ,并基于上述两种属性的概念, 将财务柔性划分为财务资源柔性和财务协调柔性。 财务资源柔性主要指企业能够有效获得财务资源的能力, 而财务协调柔性更多地强调企业对现有财务资源进行系统协调的整合能力。

(二)财务柔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创新活动具有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而应对环境的不确定性和规避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便是保持适当的财务柔性[12] 。 进行财务柔性储备的企业有利于提高企业研发投资水平, 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 财务灵活性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优势, 以减轻创新不确定性对盈利能力的负面影响。 它有助于缓解投资不足的问题, 并减小由于资源限制而付出的代价。 一方面, 财务资源柔性反映了资源可得能力, 通过高额现金持有、低财务杠杆等方法确保企业拥有低成本地获取资金和调整资金结构的能力, 避免企业陷入财务困境[13] , 给企业创新活动资金需求提供一定的保障; 另一方面, 财务协调柔性反映了企业财务政策与预算管理的灵活性, 可以有效处理企业创新过程中尤其是开放式创新过程中技术、市场和组织不确定性等方面问题, 降低创新過程中存在的风险, 减少企业在创新过程中的协调成本和调整成本。 同时, 财务协调柔性有助于企业动用并重构财务资源, 抓住创新带来的潜在技术优势和市场机会, 加快企业创新进程。

总之, 财务柔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资本结构[2] , 企业如果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创新活动则能在财务战略上保持一定的优势。 充足的资金投入, 有利于企业进行创新性研发投入, 从而促进企业创新产出[14] 。 财务资源柔性和财务协调柔性可以有效应对企业创新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抓住创新过程中出现的技术和市场机会。 据此, 本文提出假设:

H1a:财务资源柔性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H1b:财务协调柔性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三)动态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为了适应外部环境的动态性, 企业需要有与之匹配的内在能力。 Teece等[6] 在1994年正式提出了“动态能力”的概念, 指出动态能力是企业通过构建、整合和重構企业内外部资源和能力从而在变化多端的外部环境中不断寻求和利用机会的能力。 根据内外部整合的理论视角, 动态能力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机会感知能力和资源重构能力。

机会感知能力是指企业对外部机会的识别能力, 能够识别并获取创新机会。 在信息不完全对称和外部环境快速变化的情况下, 机会感知能力使得企业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识别并抓住创新机遇, 提高企业的创新成功率[15] 。 一方面, 机会感知能力能够通过扫描、搜索、收集和分析市场上的信息, 发现顾客需求、技术行为和竞争者不断变化的行为为企业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16] 。 这些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帮助企业制定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的创新战略, 推动企业创新活动健康可持续开展, 提高创新的成功概率[15] 。 另一方面, 机会感知能力能够帮助企业多渠道地搜寻知识和信息, 帮助企业进行知识积累, 提升企业应对创新活动中巨大风险的能力。 资源重构能力是指企业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和整合以适应外部变化的能力, 对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具有重要作用。 胡畔和于渤[17] 验证了企业创新的关键在于企业的重构能力, 其在企业本地搜索与创新绩效间发挥重要的桥梁作用。 Marsh和Stock[18] 发现企业能够在内部资源的整合及重构过程中更新创新观念和认识, 这对推动企业创新进程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在外部市场环境动态变化的情况下, 资源重构能力使企业能够迅速整合资源和能力以形成新的异质性资源, 能够最大化突破企业的资源约束, 弥补资源禀赋的先天不足, 提升企业创新绩效[19] 。

通过机会感知能力识别并抓住创新机遇, 以资源重构能力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和整合, 增强资源柔性, 从而提高创新绩效。 据此提出假设:

H2a:机会感知能力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H2b:资源重构能力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四)财务柔性对动态能力的影响

企业的动态能力是企业为了适应外部动态变化而衍生出来的内部能力, 能够持续构建、重组其内外部的各类资源取得竞争优势[20] , 一般可以从企业内部获得。 动态权变理论认为, 组织柔性是在组织与环境之间维持一种动态适合的组织潜力[21] 。 也就是说, 从企业内部获得和提升企业动态能力, 柔性是很好的切入点。

财务柔性本身具有一种能力属性, 能够快速而经济地适应环境变化或处理由环境引起的不确定性, 对企业动态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从财务资源柔性来看, 零杠杆和低财务杠杆政策是由建立和保持财务资源柔性的愿望驱动的[22] 。 当一个企业拥有更有价值的增长机会时, 在财务战略上会使用较低的债务, 并囤积大量现金进行储备, 以提高企业当前的偿债能力, 为未来不在预期内的投资机会进行融资。 无论以何种方式进行财务柔性储备, 目的都是为了在发生不利的情况时进行低成本筹资, 缓解外部融资压力, 提高资金的灵活性[23] , 以期从财务方面提升企业的机会感知能力和资源重构能力。 也就是说, 财务资源柔性能够在低成本的情况下获取财务资源, 使财务主体能够有效应对财务环境和处理系统自身的不确定性, 进而提升企业的机会感知能力和资源重构能力[5] 。

从财务协调柔性来看, 企业会在财务政策和预算管理方面保持足够的灵活性, 以便企业在进行战略调整的时候具有重新配置财务资源的空间。 财务协调柔性高的企业对技术和市场的敏感性强, 较强的资金调动能力能够使企业快速抓住潜在的商业机会, 从而把握先机, 占据战略高地。 同样, 财务协调柔性促使企业动用并重构财务资源来应对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财务协调柔性高的企业意味着其动用资金和调配资金的能力强, 通过资金投入和调配对企业内外创新资源进行重新组合, 增强企业整合、重构内外部资源的能力以支持企业的战略调整。 总之, 拥有财务协调柔性的企业会主动进行战略调整并优化资源配置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进而提升企业的机会感知能力和资源重构能力。

综上所述, 财务柔性两个维度正向影响动态能力两个维度。 据此提出假设:

H3a:财务资源柔性对企业动态能力的两个维度具有正向影响。 财务资源柔性越高, 对动态能力两个维度的正向影响越强。

H3b:财务协调柔性对企业动态能力的两个维度具有正向影响。 财务协调柔性越高, 对动态能力两个维度的正向影响越强。

(五)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

在外界环境充斥着巨大模糊性时, 财务资源柔性和财务协调柔性可以凭借其自身特性帮助企业获取和重构财务资源, 提高对市场和技术的敏感性, 创造并抓住潜在的商业机会, 把握先机, 实现蓝海战略。 采用财务柔性战略的企业具有较高的组织弹性和较强的应变能力, 更重视在变化的环境中寻找机遇, 因此能快速捕捉产品技术方面转瞬即逝的潜在机会, 企业的机会感知能力和资源重构能力越强, 越容易突破创新过程中的一些资源约束, 减少创新过程中的风险, 并有效提升企业创新绩效。 财务资源柔性反映了企业快速获取财务资源的特性, 这种特性有助于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迁导致的潜在威胁, 更重要的是善于获得财务资源的企业具有较强的商业敏感性, 更容易抓住外部环境变迁提供的潜在机会。

财务协调柔性反映了企业整合、协调企业财务资源的行为和能力, 通过资源重构改变企业资源配置和组合方式, 以支持企业在面对环境变迁时需要进行的战略调整。 因此, 财务柔性高的企业动态能力强, 财务柔性通过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提升企业创新绩效, 动态能力在财务柔性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中发挥了传导机制作用。 许多学者研究发现动态能力在企业的战略行为与创新绩效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 吴航和陈劲[24] 在探索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中发现, 动态能力起到了中介作用。 Wu[25] 发现企业所拥有的资源能够积极影响企业绩效, 并且这种影响通过动态能力的中介效应传导。

综上所述, 本文认为动态能力在财务柔性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间具有中介效应。 据此提出假设:

H4a:机会感知能力在财务资源柔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作用。

H4b:机会感知能力在财务协调柔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作用。

H4c:资源重构能力在财务資源柔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作用。

H4d:资源重构能力在财务协调柔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作用。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的设计包含两个环节:第一是对调研企业进行信息收集; 第二是根据研究内容设计变量题项, 包含财务柔性、动态能力及创新绩效, 并根据Likert七级量表法对答案选项进行设计。 为了保证问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本次问卷在正式发放之前, 进行了预测试, 根据预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测量结果, 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完善。 在正式调查中, 采取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对苏南地区500家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调研, 最终收回有效问卷389份,问卷有效率77.8%。 为了检验数据的有效性, 本文利用统计分析软件根据最大方差检验对数据进行测试, 测试结果发现样本数据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二)变量定义及测度

1. 因变量。 对于创新绩效的衡量, 可以借鉴已有成熟量表。 本文参考Chen等[26] 、Zhang和Li[27] 对于创新绩效的测度量表, 结合本文所提出的模型和假设, 选择了5个测量题项:相对于竞争对手, 企业专利产出较多; 相对于竞争对手, 企业新产品开发速度较快; 相对于竞争对手, 企业新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比重较高; 相对于竞争对手, 企业技术成果转化成功率较高; 相对于竞争对手, 企业工艺流程改善较快。

2. 自变量。 参考Wright和Snell[28] 、曾爱民等[7] 的研究, 财务资源柔性测度对应设置以下3个测量题项:企业能够获得足够的资金以应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与企业战略调整; 企业能够快速获得资金以应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与企业战略调整; 企业能够低成本获得资金以应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与企业战略调整。 参考Hayward等[1] 、赵华和张鼎祖[5] 的研究, 为财务协调柔性测度设置以下3个测量题项:企业能够迅速进行财务资源协调, 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与企业战略调整; 企业能够灵活安排财务政策, 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与企业战略调整; 企业能够迅速调整预算, 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与企业战略调整。

3. 中介变量。 目前关于动态能力的研究众多, 对于动态能力的内涵学者们尚未达成统一意见, 关于动态能力维度划分有较大的差异性。 结合本文的模型和假设, 基于前面财务柔性的研究, 借鉴Teece等[6] 的经典文献, 将动态能力划分为机会感知能力和资源重构能力。 其中机会感知能力的3个测量题项为:企业经常扫描行业技术新动态; 企业经常搜集、分析市场信息; 企业能够根据技术和市场新动态发现客户新需求。 资源重构能力的3个测量题项为:企业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制定新的发展战略; 企业能够根据新战略获取新的资源; 企业能够根据新战略对资源进行重新组合。

4. 控制变量。 控制变量选取了企业规模和研发投入强度, 以便较好地排除一些干扰因素。

(三)实证模型构建

基于本文的假设与变量设定, 建立模型检验财务柔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ip=α0+α1ff+α2size+α3rd+ε    (1)

其中:ip代表企业创新绩效; 财务柔性ff分别以财务资源柔性fr和财务协调柔性fc表示。

构建模型检验动态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ip=α0+α1dc+α2size+α3rd+ε    (2)

其中:dc为动态能力, 两个维度分别以机会感知能力op和资源重构能力rr表示。

同时检验财务柔性对企业动态能力的影响, 构建模型:

dc=α0+α1ff+α2size+α3rd+ε    (3)

运用模型(3)分别检验财务资源柔fr对机会感知能力op和资源重构能力rr是否有显著影响以及财务协调柔性fc对机会感知能力op和资源重构能力rr是否有显著影响。

最后进行中介效应检验, 同时引入自变量和中介变量, 构建如下模型检验动态能力在财务柔性和创新绩效之间是否发挥了中介作用:

ip=α0+α1ff+α2dc+α3size+α4rd+ε (4)

自变量分别代入财务资源柔性fr和财务协调柔性fc, 中介变量分别代入机会感知能力op和资源重构能力rr。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信度和效度检验

本文采用常用的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 α)来检验变量的信度, 分析量表题项的内在一致性。 运用SPSS 17.0软件得出各变量的信度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测量, 结果显示各变量的Cronbach's α系数都大于0.8, 财务柔性与动态能力两个变量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35和0.865, 表明测量问卷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良好, 分析量表具有很好的信度。

对于效度分析, 首先是内容效度检验, 内容效度用来测度所设题项能否涵盖构念所有项目的程度。 对于调查问卷的设计, 通过文献梳理、专家咨询、小组讨论等过程, 并在深度访谈企业的基础上形成初稿。 尤其是动态能力和创新绩效的题项选择更有成熟量表作为依据。 随后对样本进行试调研, 并多次修订形成最终定稿。 严格按照科学规范的程序来生成调查问卷, 在测量题项与概念定义之间建立一个较好的匹配性, 使测量题项能够更好地解释构念。 因此, 本研究中各个变量测量(包括财务柔性、动态能力以及创新绩效)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其次, 检验量表的结构效度。 结构效度是指一致性的程度, 这种一致性主要体现在用测量量表进行度量后得到的结果与现阶段存在的高认可度的理论的契合度。 本文进行了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 结果如表2所示, 显示变量的KMO值都大于0.7, Bartlett检验显著, 适合因子分析。

运用SPSS17.0进行因子分析, 因子载荷结果见表3。 因子载荷值均大于0.5, 且在0.01范围内显著, 表明本研究中各个变量子维度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对财务柔性与动态能力做高阶因子分析同样表明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AVE值均大于0.5, 意味着本次分析数据具有良好的聚合(收敛)效度。

(二)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对模型所涉及的主要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的结果如表4和表5所示。 从描述统计结果看, 标准差不大, 各指标波动趋于稳定。 由表5可知, 财务柔性和创新绩效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尽管此表所列的相关分析没有控制变量影响, 但仍为后续回归分析奠定了基础。 此外, 所有变量两两间相关系数均小于0.5, 相关性检验结果排除了变量间的共线性问题。

(三)多元回归结果分析

假设检验分为主效应检验和中介效应检验两部分。 考虑到企业规模、研发投入可能会对创新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 本文将这两个变量作为控制变量。 借鉴Baron和Kenny[29] 的建议, 中介效应检验应满足4个条件:①自变量对因变量存在显著影响; ②中介变量对因变量存在显著影响; ③自变量对中介变量存在显著影响; ④自变量与中介变量同时代入回归方程解释因变量时, 中介变量的效应显著而自变量的效应消失(完全中介效应) 或者减弱(部分中介效应)。 其中, 第一个条件是最首要的, 如果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显著, 之后的假设检验无须再证。 实证结果报告于表6和表7。 表6为主效应检验, 检验财务柔性、动态能力和创新绩效两两之间的相互关系。 表7为中介效应检验, 同时引进财务柔性和动态能力变量, 检验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

首先, 对财务柔性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 即分别验证财务资源柔性、财务协调柔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回归结果见表6的Model1和Model2。 自变量为财务资源柔性及财务协调柔性, 因变量为创新绩效。 假设1预测财务柔性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 研究结果支持了这一假设。 Model1中财务资源柔性与创新绩效的正相关关系显著(α=0.286, p<0.05), 即财务资源柔性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 Model2中财务协调柔性与创新绩效的正相关关系显著(α=0.341, p<0.05), 即财务协调柔性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 因此H1a、H1b得到了验证。 从回归结果来看, 财务协调柔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更大。

其次, 对动态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 即分别验证机会感知能力和资源重构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回归结果见表6的Model3和Model4。 在这个模型中, 机会感知能力和资源重构能力为自变量, 企业创新绩效为因变量, 控制变量保持不变。 假设2预测动态能力与创新绩效正相关, 研究结果支持了这一假设。 Model3中机会感知能力与创新绩效的正相关关系显著(α=0.377, p<0.05), Model4中资源重构能力与创新绩效的正相关关系显著(α=0.328, p<0.05), 因此H2a、H2b得到了验证。

再次, 对中介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 即验证财务柔性对动态能力的影响, 回归结果见表6的Model5~Model8。 Model5和Model6检验财务资源柔性对动态能力两个维度的影响, Model7和Model8检验财务协调柔性对动态能力两个维度影响的影响。 假设3预测财务柔性与动态能力正相关, 即财务柔性能够增强企业动态能力, 财务柔性越高, 对动态能力的正向影响越强。 研究结果支持了这一假设。 Model5和Model6中财务资源柔性与动态能力两个维度的正相关关系显著(α=0.254, p<0.05; α=0.370, p<0.05), Model7和Model8中财务协调柔性与動态能力两个维度的正相关关系显著(α=0.353, p<0.05; α=0.453, p<0.1), 因此, H3a、H3b得到了验证。 研究结果同时显示, 财务协调柔性对动态能力的正向影响效果要强于财务资源柔性对动态能力的正向影响效果。

最后, 在模型中同时将自变量财务柔性和中介变量动态能力引入多元回归方程中, 以此验证动态能力是否在财务柔性与创新绩效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本文分别检验动态能力两个维度对财务资源柔性、财务协调柔性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中介传导作用。 由表7中介效应检验回归结果和表6主效应检验结果对比来看, 虽然财务资源柔性与财务协调柔性对创新绩效仍然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但是相关回归系数都明显减小, 拟合度有小幅度提升, 解释力度增强。 从Model9来看, 同时加入财务资源柔性与机会感知能力进行回归, 机会感知能力的回归系数为0.308, 显著性水平为10%。 从Model10来看, 同时加入财务资源柔性与资源重构能力进行回归, 资源重构能力的回归系数为0.262, 显著性水平为5%。 从Model11来看, 同时加入财务协调柔性与机会感知能力进行回归, 机会感知能力的回归系数为0.284, 显著性水平为10%。 从模型Model12来看, 同时加入财务协调柔性与资源重构能力进行回归, 资源重构能力的回归系数为0.245, 显著性水平为5%。 以上研究结果充分说明财务柔性不仅直接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影响, 同时还会通过动态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间接影响。 因此, 动态能力在财务柔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 H4a ~ H4d得到了验证。 表6和表7的结果表明, 相对财务资源柔性, 财务协调柔性更依赖于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从而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影响。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包括:首先, 财务资源柔性和财务协调柔性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财务资源柔性使得企业能够快速低成本获取企业所需的财务资源, 财务协调柔性使得企业能够快速协调整合企业现有的财务资源, 促进企业战略发展, 更好地应对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提升企业创新绩效。 其次, 财务柔性的两个维度(财务资源柔性和财务协调柔性)对动态能力的两个维度(机会感知能力和资源重构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财务资源柔性是一种快速低成本获取财务资源的能力, 这会增强企业对市场机会的敏感性和进行战略调整的能力,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机会感知能力和资源重构能力。 同时, 财务协调柔性一方面使企业可以迅速调整预算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感知潜在的商业机会; 另一方面促使企业对资源进行重新组织和配置, 从而增强企业的机会感知能力和资源重构能力。 最后, 动态能力两个维度在财务柔性和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到了中介作用。 动态能力的不同维度在财务资源柔性和财务协调柔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均起到中介作用。 财务柔性通过提升企业的动态能力, 使得企业能够敏锐地感知外界的变化并迅速进行资源整合与协调, 从内部财务方面支撑战略调整, 对创新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 可以得到企业创新管理的几点启示。 首先, 企业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将迫使企业不断进行战略调整, 财务资源的灵活获取与配置将能够支撑企业战略调整。 企业保持财务柔性不仅需要将现金比率、负债比率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 以保证企业在战略调整时候能够快速、低成本获取足够的财务资源, 更重要的是企业要具备较强的财务协调能力、灵活的财务政策和较高的预算管理水平, 以确保在战略调整时能够快速协调、整合财务资源, 促进财务资源重新组合和配置。 相对财务资源柔性, 财务协调柔性对企业创新绩效和动态能力的影响更大, 因此在创新过程中, 重构财务资源的能力比获取财务资源的能力更为重要。 其次, 在财务柔性影响企业创新绩效过程中, 动态能力起到了部分中介传导作用。 提升创新绩效, 要将企业财务柔性与动态能力相结合, 不仅要发挥财务柔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直接作用, 更要发挥财务柔性通过动态能力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间接作用, 且财务协调柔性更依赖于动态能力的中介传导作用。 因此, 企业在保持较高财务柔性水平的同时, 需要具有较强的机会感知能力和资源重构能力,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财务柔性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1] Hayward M., et al.. Entrepreneurs' Capital Budgeting Orientations and Innovation Outputs:Evidence from Australian Biotechnology Firms[J].Long Range Planning,2017(1):121 ~ 133.

[2] Graham J. R., Harvey C. 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rpo-rate Finance:Evidence from the Field[ 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1(2/3):187 ~ 243.

[3] 鲍群,于博,盛明泉.财务柔性、供应链关系与企业价值——基于新常态背景的实证检验[ J].现代财经,2017(10):90 ~ 102.

[4] 范圣然,陈志斌,沈磊.企业财务柔性政策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来自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经验证据[ 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36 ~ 43.

[5] 赵华,张鼎祖.企业财务柔性的本原属性研究[ J].会计研究,2010(6):62 ~ 69.

[6] Teece D. J., Pisano G., Shuen A..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7):509 ~ 533.

[7] 曾愛民,张纯,魏志华.金融危机冲击、财务柔性储备和企业投资行为——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管理世界,2013(4):107 ~ 120.

[8] 王满,许诺,于浩洋.环境不确定性、财务柔性与企业价值[ J].财经问题研究,2015(6):130 ~ 137.

[9] 董理,茅宁.超额现金持有、管理局决断权与投资扭曲——财务柔性视角下剩余负债能力的影响效应研究[ J].当代经济科学,2016(2):94 ~ 104.

[10] 范圣然,陈志斌,沈磊.企业财务柔性政策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来自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经验证据[ 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36 ~ 43.

[11] Sanchez R.. Understanding Competence-based Management: Identifying and Managing Five Modes of Competence[ 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4(1):518 ~ 532.

[12] 王爱群,唐文萍.环境不确定性对财务柔性与企业成长性关系的影响研究[ J].中国软科学,2017(3):186 ~ 192.

[13] Marc S. R., et al.. The Value of Financial Flexibility and Corpo-rate Financial Policy[ 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14(8):288 ~ 302.

[14] 徐玲,馮巧根.财务柔性政策选择与研发投资——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研究[ J].当代财经,2015(9):108 ~ 118.

[15] Teece D. J.. Capturing Value from Knowledge Assets: The New Economy,Markets for Know-How,and Intangible Assets[ 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88(3):55 ~ 79.

[16] Teece D. J.. Explicating Dynamic Capability: The Nature and Microfoundations of (Sustainable) Enterprise Performance[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7(13):1319 ~ 1350.

[17] 胡畔,于渤.追赶企业的本地搜索、能力重构与创新绩效[ J].科研管理,2017(7):72 ~ 80.

[18] Marsh S. J.,Stock G. N.. Creating Dynamic Capability: The Role of Intertemporal Integration,Knowledge Retention,and Interpretation[ 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6(5):422 ~ 436.

[19] 付丙海,谢富纪,韩雨卿,李婧媛.动态能力一定会带来创新绩效吗?——不确定环境下的多层次分析[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6(12):41 ~ 52.

[20] 简兆权,王晨,陈键宏.战略导向、动态能力与技术创新: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 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5(2):65 ~ 76.

[21] 王欣,王磊.基于财务权变理论的资本结构调整问题研究——对J集团的案例分析[ J].会计研究,2012(10):65 ~ 70+96.

[22] Marc Steffen Rapp, Thomas Schmid Daniel Urban. The Value of Financial Flexibility and Corporate Financial Policy[ 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14(8):288 ~ 302.

[23] Bonaimé, Alice A., Kristine W., Hankins Bradford, D. Jordan. The Cost of Financial Flexibility: Evidence from Share Repurchases[ 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16(2):345 ~ 362.

[24] 吴航,陈劲.新兴经济国家企业国际化模式影响创新绩效机制——动态能力理论视角[ J].科学学研究,2014(8):1262 ~ 1270.

[25] Wu L.Y.. Applicability of the Resource-based and Dynamic-capability Views Under Environmental Volatility[ 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0(1):27 ~ 31.

[26] Chen J.,Chen Y.,Vanhaverbeke W..The Influence of Scope,Depth,and Orientation of External Technology Sources on the Innovative Performance of Chinese Firms[J].Technovation,2011(8):362 ~ 37.

[27] Zhang Y.,Li H. Y.. Innovation Search of New Ventures in a Technology Cluster:The Role of Ties with Service Intermediaries

[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0(1):88 ~ 109.

[28] Wright  P. M., Snell S. A.. Toward a Unifying Framework for Exploring Fit and Flexibility in Strategic Human-resource Management[ 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8(4):756 ~ 772.

[29] Baron R.,Kenny D. A..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Strategic,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 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6(6):1173 ~ 1182.

猜你喜欢
动态能力创新绩效
企业动态能力倒U型作用的实证研究
技术选择、二元学习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基于VAR模型的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新常态下的动态能力战略理论的价值和企业实践研究
跨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战略视角的小米科技动态能力分析
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企业动态能力对其绩效影响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