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哲学与存在主义哲学契合之处探究

2020-12-12 23:13张舒心
时代人物 2020年32期
关键词:加缪存在主义海德格尔

张舒心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济南 250358)

存在主义哲学和道家思想虽然产生于不同的时期、背景下,但二者在哲学背景、哲学目的和本质上却有契合之处。

道家哲学与存在主义哲学相似点

从道家与存在主义产生背景看,二者都是在战争中逐渐产生发展的。道家产生于战乱频发的春秋末年,它的目的是用天人合一的理论为人的生存确立根本原则,而存在主义哲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成为风靡世界的哲学思潮,它强烈反对传统哲学忽视人的价值,并对资本主义文明贬低人的存在价值的现象做出反抗。

其次,从哲学目的看,道家哲学和存在主义哲学都将寻找人生存的根本原则作为目的,关注寻找人生幸福的方法。以人为本是道家思想最核心的要素,人不离道,道不离人,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自由与个性,关注人的生存状态,意图将人们引向短暂的现实人生之中。

另外,存在主义哲学和道家哲学本质上都是生存哲学。存在主义哲学以“存在”为核心,海德格尔将人的存在视为存在主义哲学的前提;道家哲学以“道”为核心,认为“道”是人类存在的依据,虽然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看似是将道放在最高地位,实则是为了人的生存。因此,二者都是生存哲学。

道家哲学中存在主义思想的表现

在人的存在和人生意义上,庄子在《齐物论》中用颜成子游和南郭子綦的对话,提出了“吾丧我”的境界,可见庄子更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他强烈批判追名逐利、钩心斗角之人,认为这些人不能找到心灵寄托,内心不会有片刻安宁。加缪认为,一旦世界失去幻想与光明,人就会觉得自己是局外人,所以只有精神获得自由和独立,人生才有意义。

从人和自然的伦理关系看,道的基本特性是自然。不论是天地还是人本身,都必须遵循道,而道是遵循自然。道法自然,人应该遵循着自然规律而繁衍生息,大地依靠四季而交替,天则依靠自然规律而运动变化,道则依据自然条件运转不息,这些条件亘古不变,看上去有一种无奈和消极之感。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

道家思想和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也有差异,道家法自然,海德格尔畏自然。道家利用大自然之中的原材料炼丹为达到永生,而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谋求人与自然的平等。这就引出了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即人与自然都有着对幸福的渴望与追求,自然应被人敬畏。但是道家与海德格尔存在主义所探讨的对象,面向生活的哲学,却是共通的。道家指引人在现实世界中过一种“自然”的生活,海德格尔则指引人们去探寻人生存的本真与本源。二者哲学目的都是将人们引入短暂的现实人生之中。

存在主义者思想中的道家思想体现

海德格尔是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存在主义”一词由他提出。他认为人出生后,一在世即处于“被抛状态”,人总要独立的面对人生, 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而人生在世的基本状态就是烦、畏和死。大千世界,美丑混 杂,善恶难分。人生在世的操心无不充满忧患和焦虑,这与道家对人的生存关怀是适切的。

加缪的作品和道家思想也有许多相通之处,人是庄子和加缪共同关注的中心,他们书写“自然”是为了探讨其背后更深层意义的生命本性。加缪的《鼠疫》中在健康的人都因鼠疫而死时,因病卧床的隐士却很好的活了下来,正是由于他自我封闭,隔绝外界的影响,从而保全了本性。庄子在寓言中写了大量丑怪形象,虽然他们偏离了正常的审美,这些人物却拥有庄子所崇尚的自然。二者同时表达了一个思想:这些“怪人”排除了外界的影响,达到了自我完满的境地,从而保全了内在本性,达到了保全个人生命的目的。《局外人》主人公默尔索因杀人入狱,却因不为母亲的死感到悲伤而被判死刑。他认为他杀人与母亲死那天的心理状态是完全无关的。默尔索的律师探视他时,首先问的不是他杀人时的心理状态,而是他母亲下葬那天他无动于衷的原因。这给人一种荒诞感。存在主义哲学就揭露了世界和人存在的荒诞,肯定了人的存在先于本质,表现了人在荒诞情况中的自由选择。加缪认为当一个人沉迷于调解世俗与自我之间的关系而无法自拔,突然顿悟到人生的荒谬时,他面前的世界将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混沌之态。而这种混沌之态,其实就是庄子《齐物论》中的“哀莫大于心死”。

存在主义哲学者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中提出了他的超人哲学,尼采的超人克服了凡尘琐事,打破了价值与信仰的桎梏而追求来自生命混沌的灼热;庄子《逍遥游》中大鹏代表的超脱者同样抛弃了一切迷惘、诱惑、伪善、虚势,承认个人的价值,追求生命的充实。可见,尼采和庄子都认为真正的自我,在于人们自身。

总之,存在主义哲学与道家哲学之间的深层联系是不可否认的。探究存在主义、道家哲学的相通之处,对深入理解道家哲学与存在主义哲学也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加缪存在主义海德格尔
浅析海德格尔的“存在”观念——以黄玉顺的三个方面批判为中心
论海德格尔对实在性问题的存在论分析
海德格尔的荷尔德林阐释进路
斯蒂芬“良心”的生成与成长:《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主体意识的存在主义解读
秋是第二个春
《归来》中的存在主义叙事
海德格尔的《建筑·居住·思想》
存在主义思想下《蝇王》与《鼠疫》的比较
残酷现实·破灭理想·无奈逃避——戏剧《愤怒的回顾》的存在主义解读
加缪的眼神、西装和香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