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长林群众工作法”与“马长林现象”
——对枫桥经验的传承与发展

2020-12-12 23:13
时代人物 2020年32期
关键词:枫桥经验志愿者

李 莹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杭州 310018)

“枫桥经验”的初次实践始于浙江诸暨人民,2019年是“枫桥经验”受毛泽东同志亲自批示学习与普及第56周年,也是新时代以来“枫桥经验”经习近平同志指示要坚持好、发展好的第16周年。经过56年的发展,“枫桥经验”初始从一种依靠群众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典型模式,演变为我国基层社区治理领域坚持群众路线的典型旗帜,长期以来备受关注。进入新时代,“枫桥经验”成为推动基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法宝,“枫桥经验”的坚持践行,依然具有重大的意义。在浙江湖州龙溪街道社区民警马长林身上,我们看到了对“枫桥经验”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传承,十一年来他一直实践着新时代“枫桥精神”,创立具有基层社区治理特色的“马长林群众工作法”,形成有精神感召力的“马长林现象”。

昔日社区治理的“重灾区”到闻名遐迩的平安社区颤变

罗师庄位于湖州市南太湖新区龙溪街道,在这片仅占地一平方公里多的土地上居住着一万余人,其中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本地人口仅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在马长林就任前,罗师庄存在许多安全隐患,虽然罗师庄仅属于杨家埠派出所管理辖区的极小一部分,但案件数高达总数的25%,报警数更是达到总数的30%以上。而在出现重重问题的罗师庄内,仅有两个属于辖区内的正式社会组织的委员会,面对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诸多新挑战、新问题,这两个组织的发展举步维艰,同时在罗师庄中所必需的管理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均严重缺失,道路脏乱差情况严重。每天晚饭后,罗师庄居民一般都在附近街道散步,罗师庄几条主要街道人如潮涌,由于居民密集、活动时间集中且人口素质参差不齐,一旦发生小摩擦就极易出现口角、打架等情况,热闹背后隐藏着许多隐患。

从罗师庄实际情况看来,初来任职的马长林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社区治理缺乏、环境脏乱无序,居民意见大、治安隐患多。由于严重缺乏管治,罗师庄的可持续发展举步维艰。为从根本上扭转罗师庄这种紧张态势,马长林在实践中逐步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马长林群众工作法”。

“马长林群众工作法”与“马长林现象”

我们在与马长林的面对面接触中,在与马长林同事、被服务对象的座谈交流互动过程中,深深地感觉到透过“马长林群众工作法”所体现出的一种难能可贵的崇高精神,这就是本师生团队负责人詹真荣在四年前提出的“马长林现象”,二者相得益彰,“马长林现象”通过“马长林群众工作法”内化于心,外见于行。

马长林群众工作法

把群众当主人。马长林自来到罗师庄社区来的群众工作并不是一开始就如意的,面对当地居民的不配合和不理解,马长林并没有气馁,而是主动与居民熟悉起来,他始终从当地居民的需要和问题出发,作为人民公仆用一颗服务群众的心来尽心为居民着想。作为人民警察,他深知要尊重居民的重要地位,他将罗师庄以几条主要街道为据分为六大网格进行网格化管理,并且由当地居民担任网格长、副网格长和网格员,充分调动了当地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将罗师庄的社区工作落实到基层、落实到群众个人,营造出了一个良好社区环境。

把群众当亲人。马长林在与罗师庄居民熟悉起来后就把群众当亲人,罗师庄里的事虽然大都是些“芝麻绿豆”“鸡毛蒜皮”的琐事,但一旦出现差错,则会酿成大祸,为家庭、邻里关系带来难题。马长林把当地居民当作亲人对待,亲力亲为进行调解,被当地居民称为“家门口的警察”,用真情打动群众。针对父母周末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马长林组织建立了“阳光假日小屋”,为周末留守在家的孩子提供了极好的学习机会,每周还会组织来自各个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进行教学志愿者活动。针对罗师庄外来务工人员的技术缺失问题,马长林积极联系各个企业组织技能培训,十多年来,罗师庄警务站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六十余次,马长林把群众当亲人的同时也被群众称为“社区的守望者,百姓的贴心人”。

把群众当老师。马长林深知做好社区基层工作光靠一己之力是不够的,问题从群众中来,解决的方法也能够从群众身上找到。要懂得拜群众为师,为了充分集民意、聚民智,马长林突发奇想,把办公场所从一般的警务室搬到了公园、路边空地这些群众聚集之处,与当地居民开展深度的面对面交流互动。对于群众一般信息的收集工作,马长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如今,在罗师庄对于群众的查询、求租等诉求已经实现了一键式处理,同时也十分注重民意监督渠道的多样化,不仅在平常在罗师庄社区可以通过直接接触马长林本人及警务站工作人员进行反馈,还可以通过“老马平安家园”“马长林平安志愿者团队”“新居民党支部群”“马家军”等微信平台,实时、广泛地反映和倾听群众呼声。

把群众当靠山。马长林坚持发动和依靠群众,以群众力量解决社区治理问题,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充分调动群众、挖掘群众智慧,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基层社区治理中遇到的不同问题,能作为先进经验为解决其他社区治理问题提供参考。马长林不忘自己党员的身份,他于2010 年 8 月在社区建立了新居民党支部并担任支部书记,使 32 名新居民党员重回组织怀抱,打造了坚强的基层工作堡垒。在党支部的引领下,马长林充分发挥罗师庄新居民中的退伍军人、企业家、高校毕业生等党员群体“领头羊”的作用,通过党员骨干力量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真正做到“一呼百应”。

马长林现象

真情实意关爱群众。2008年8月初到罗师庄,马长林深感当务之急是摸清居民“家底”,特别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新居民情况。为此马长林特别自制表格,打印数百本手册对罗师庄居民租住情况进行统计,请辖区所在的村干部商量如何实施,但这个提议却被婉拒。见村干部为难,他决定以身作则,与协警一同挨家挨户登门拜访,结果又遭拒绝,马长林只得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另求它法。后来,罗师庄居民发现马长林背了一身特别的行头,那是用一台录音机和一只大喇叭组合在一起的“宣传神器”,从此以后,马长林穿行于罗师庄各处房屋,在向居民普及安全常识的同时主动报警号向居民介绍自己,就这样坚持了六个月,马长林对罗师庄基本情况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在日常警务活动中,马长林抓住一切机会与群众进行互动,与群众保持高频率地联系,从马长林背着行头开始,罗师庄见警率提高,治安形势开始有所好转,他诚恳务实的工作态度感动了群众,群众开始接受这位看起来普普通通却善于主动与群众打交道的社区警察。

实际行动感染群众。在警务工作中,马长林很快发现,仅靠民警登门宣传还远远不够,更需要的是警民互动,若居民不理解、不配合,开展工作也就很困难。他注意到罗师庄居民中有30%的收入源于出租房屋,其中最大一家达到了80名租客的规模。当马长林提出要登记时,居民因担心被征税而抵触。在协调中,马长林找到了让居民放下戒备的好办法,那就是在向居民宣传普及租房相关规定以外,推出两种免费中介服务,一种是劳动用工,一种是房屋出租。这些想法顺应了居民需求,众多新居民通过这一途径在罗师庄安下了家,本地的房主和企业也通过这一方式解决了出租和招聘的问题,居民们开始主动支持马长林工作。迄今为止,经马长林介绍就业的居民多达近万人,与马长林协调租房信息的房主达到半数以上。

为民精神带动群众。罗师庄居民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地域差异需求各有不同,如何解决居民需求是罗师庄发展的一大难题,需求从居民中来,解决需求的根源也能在居民中发现。罗师庄社区内的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和律师事务所律师组成“法律咨询服务队”,让权利受到侵害的居民有了便利通道;医院医护人员到社区开展爱心义诊活动,居民身体健康得到保障;警务室内为父母工作无暇顾及家庭办起的阳光假日小屋,让孩子们在周末有学习与玩耍的地方;不仅本地居民,来自其他各地的群众都慢慢参与到罗师庄的平安社区建设工作中。

综上,“马长林群众工作法”可以这样归纳:政府提供基础保障,实践先锋积极主动创新治理方法,社会自发汇聚各方群众力量。“平民警官”马长林始终把群众当主人、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当老师、把群众当靠山,坚持开展警民共同体建设,积极进行警民互动,既给罗师庄居民树立了模范,也为社会各界提供了实践参考。

马长林群众工作法在罗师庄的实践成效

在马长林来到罗师庄后的几年内,罗师庄社区治理逐渐进入了平稳发展期。这期间,马长林针对性地做了几件事情:一是马长林从来自不同省市的居民中开始组建“老乡帮帮团”,凝聚居民的同乡同心,以新居民中的党员以及来自不同职业领域的居民为带头人,开展普法教育、居民矛盾疏通、弱势群众帮扶等活动,尊重基层力量、重视基层智慧,推动从基层自身来处理基层群众的各类问题,从实际出发,以法律为准绳,将大部分矛盾化解在社区、解决在基层。二是针对罗师庄社区频频出现的居民间斗殴打架问题,马长林又组建了“街面劝架团”,主动联系罗师庄居民、网格管理员等,由基层自身进行组织和管理;此外马长林还组建起了街面巡逻志愿队,在遇见突发情况时及时报警、及时开展救援、提供有效信息,遇见居民之间出现的问题先行主动进行问题疏通,实现警民同心建设平安社区。如今,马长林的“马家军”(志愿者团队)骨干成员有20余名,重点依靠成员百余名,基层群众成员千余名。自此,新居民都能在罗师庄社区和谐共处。

为给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一处具有组织性的志愿场所,“马长林学雷锋志愿服务基地”于2012年正式落于罗师庄警务站,基地定期向各界发布志愿活动人员招募公告,同时与湖州当地总工会、高校等30余家单位共同合作,在社区居民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下,面对志愿者队伍日趋庞大的局面。马长林借鉴了公益孵化器这一方式,多方面考量志愿者的个人意向与特长,通过团队进行基层治理来处理群众问题。目前,社区内志愿者已达到十二支团队的规模,分别对应十二个群众主要集中反映问题的方向,基本实现了对罗师庄基层社区治理、居民反映问题的多方面对应。同时,马长林也十分重视警企校合作型警务共同体建设,与浙江工商大学、香飘飘有限公司、思念食品有限公司展开密切联系与合作,与湖州中心医院、湖州血站、湖州疾控中心、湖州五洲医院、解放军九八医院等构建联系平台。

“马长林现象”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继承发展

“马长林现象”与“枫桥经验”在新时代的发展中有着密切联系,“马长林现象”为新时代的“枫桥经验”增添了新色彩,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是“枫桥经验”在新时代传承的体现。其实,“枫桥经验”诞生之初的立足点就是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让群众就地解决矛盾。在毛泽东看来,“枫桥经验”回答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是让群众明白这样做的原因;第二个是要想把事情办好就要重视群众力量。这两个问题的回答说明,只有坚持以群众为出发点,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激发群众的力量,才能够解决群众中出现的问题,实现更好的发展。马长林从到罗师庄就任开始,就一直坚持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力量,他以“枫桥经验”和市公安局“防为主,防为上”的治安防控方针为指导,结合罗师庄实际情况,深入社区,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满足居民需要、解决居民难题,发动群众,开展志愿者活动,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和拥护,今天罗师庄社区治理焕然一新正是马长林在传承与发扬“枫桥经验”的成功范式。

习近平同志同样也是把“枫桥经验”与群众路线紧密结合。在纪念毛泽东批示“枫桥经验”5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他明确提出党员及政府机关人员要对“枫桥经验”进行全面的了解与学习,在处理实际问题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跟上时代的步伐,创新发展群众工作方法,同时要学习从法治思维出发,运用法治方式解决好群众问题,从群众出发,实现 “枫桥经验”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充分坚持好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习近平同志群众路线思想集中体现在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使人民的力量得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这正是对应了基层社区治理中的问题。基层社区要巩固好在基层治理中的主导地位,大力发展社会组织,提高社会组织的参与积极性,凸显社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和人民群众在社区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形成党委、政府与社会各界力量形成良好互动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马长林现象”在具体工作实践也是基于调动广大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才得以实现与推进的,从马长林躬身主动与居民联系,到居民为马长林的不舍精神与设身处地为群众考虑的一片热心所感动,到居民亲切称呼“老马”,党员积极带头,再到当地居民、乃至来自社会各个层次的群众纷纷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致力于做好社区各个方面的治理工作,这一系列转变都体现出了马长林在实践新时代“枫桥精神”的同时,在社区治理中人民的主体作用与地位得到了突显,“枫桥经验”在“马长林现象”的实践中得以一脉相承。

问题与建议

马长林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马长林工作法”,探索出了一条新时代复杂条件下社区治理的新路子,增强了原本混乱松散社区的凝聚力,使党群之间、居民之间形成密切联系,形成了罗师庄特有的社区文化、治理模式。“马长林现象”是新时代坚持群众路线,传承“枫桥经验”的新篇章,“马长林现象”突出了人文关怀,来之于民、服务于民,在今后的社区治理中还将熠熠生辉。

“马长林现象”正在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事物的发展是曲折前进的,“马长林群众工作法”也是如此,在实践中遇到了一些问题。第一,因为罗师庄社区新老居民来自五湖四海,人口素质不一,对于居民的道德素质提升成为难题,同时马长林也意识到若居民素质得到提升,矛盾和问题将自然而然的减少;第二,对于志愿者的组织工作还未完全到位,很多志愿者为不能尽其所能、在自己专业领域中贡献最大一份力量而惋惜,罗师庄居民年龄层广泛,反映了各种需求,若能将每一位志愿者的长处发挥出来,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对充实“马长林群众工作法”建议的广泛吸收还不够,“马长林群众工作法”的重点就是把群众当主人,集思广益地想办法解决各种矛盾和纠纷,无论任何矛盾总有办法去解决,但这种办法不是公安民警所能完全考虑到的,让人民群众提供意见建议,实现群策群力才是根本之道;第四,在对“马长林群众工作法”的当下实践中,存在部分人员工作态度和表面化问题,有的人员在工作中不够投入,没有完全深入群众、服务群众,在发展群众方面缺少经验,在服务群众方面缺少方法。

为进一步充实完善“马长林群众工作法”,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为罗师庄成年居民开展思想道德素质提升活动。随着我国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也到达了新高度,由于罗师庄居民教育水平普遍不高,再加上不少居民都有孩子,家长的思想道德素质对孩子教育影响较大,因此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颇为急切,为罗师庄成年居民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爱”道德规范要求等,强化当地居民的道德认同,提升罗师庄社区整体思想道德素质水平,更有利于罗师庄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其次,细化志愿者队伍专业领域。虽然在马长林引领下,志愿者队伍已日趋壮大,并且已分为法律咨询、医疗保健、课外补习等十二个领域,但据我们观察,其专业化水平还有待提高。提升志愿者队伍专业化水平、细致专业领域,不仅能为罗师庄居民所需提供更高效的帮助,也能促进每位志愿者充分发挥自身才智,提高志愿者服务获得感。再次,要充分吸收社会各界对“马长林群众工作法”以及“马长林现象”的反馈。“马长林现象”不仅是对马长林十余年群众工作总结,更是对“枫桥经验”的时代传承,在新时代背景下为解决社区治理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不仅要吸收当地居民的建议,也要充分倾听志愿者乃至社会各界的声音,利用线上线下多个耳朵,有利于进一步挖掘“马长林群众工作法”的内涵。最后,在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也要落实“马长林群众工作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不说空头话,不做表面功夫,领会发动群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马长林群众工作法”的精神内核贯彻于心、落实于行。

猜你喜欢
枫桥经验志愿者
志愿者
对党忠诚 服务人民
我是志愿者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枫桥夜泊
人大代表调解:打造西华版“枫桥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