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尔“衡量一种理论科学地位的标准”

2020-12-12 23:13张海丽
时代人物 2020年32期
关键词:阿德勒爱因斯坦经验

张海丽

(哈尔滨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如何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

波普尔自1919年秋季研究科学哲学以来,最为关注的问题就是“一种理论的科学性质或者科学地位有没有标准?”[1]。他从这个问题出发想要对科学和伪科学进行有效的区分和辨别。而在当时受普遍大众接受的观点是:科学不同于伪科学或者形而上学的地方,是他的经验方法。科学是通过归纳方法,也就是观察与实验的方式得出的。波普尔对此抱有不同的见解,他认为完全诉诸于归纳的方法,仅仅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到科学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归纳不一定得到必然真理。休谟曾指出“不管观察重复多次,从经验中归纳出的任何普遍性结论都不具有逻辑必然性,即从过去无法合乎逻辑地推出未来。因而任何由个别经验导出的一般结论都不是理性的结果”[2]。赖欣巴哈明确提出“归纳推理并非用于发现理论,而是通过观察事实来证明为正确的”[3]。同样波普尔更加注重真正的经验方法和非经验方法的区分。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三种理论的不同之处

1919年,爱丁顿通过对日全食的观测得出的数据验证了爱因斯坦关于广义相对论的种种预测。由此推翻了牛顿的理论进而转向现代科学中最具革命性的科学理论——广义相对论。正是因为理论物理学的确证,致使波普尔对社会学或心理学的科学地位产生了不满和怀疑。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学和个体心理学的毛病在哪里?为什么它们同物理学理论、同牛顿理论、特别是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这么不一样?在波普尔看来,马克思、弗洛伊德和阿德勒的理论存在着许多共同点,这些理论都能对自身所涉及的领域进行合理、有效的解释,社会现象是对这些无所不能的理论的确证,这些源源不断的证实和观察促使人们相信这三种理论具有不可否认的真理性。对马克思主义持反对态度的波普尔对强化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并不加辨别的把马克思主义归到教条主义之列;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总是强调他们的理论已经被其所谓的临床观察所验证为正确的,波普尔认为实际上每个人都存在心理状态上的差异,仅仅依靠自身理论的侧重点套用在千差百异的患者身上并实施强行解释和证实是不可取的;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是依靠机械的累积性经验得来的,这个理论忽略了个体的差异性,盲目自信的把所有患者的病症等同,通过自卑感理论对患者的病症进行公式化的套用分析。依据弗洛伊德和阿德勒的理论,对待同样的病例却能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这并不符合科学理论的要求。这两种理论总能解释所有的问题且无法辨别其真伪,这并不是优势而是一种致命的缺陷,理论的倡导者将这两种理论包装的过于完美,并没有留存理论的可错空间且不愿意承认自身理论的可证伪性。一个科学的理论不仅可以被推翻的,也可以证明为错误的,实际上不能证实这些理论的真伪是万万不可的,理论得不到证实也是不可能的。

衡量科学地位的标准是它的可证伪性

通过爱因斯坦相对论与以上这三种理论的对比,卡尔·波普尔得到了一些结论:只要人们想要去证明理论的真伪,几乎所有的理论都能够找到检验其合理性或真伪性的确证,以此来对理论的合理性进行相应的求证。即使当时不具备有效检验的测量仪器或现实条件,但只要这条理论满足可证伪性的条件那么它仍然存在被驳斥的巨大可能性。当理论与预期的结果不一致时,人们就可以凭借这种不同的结果来反驳理论的事件,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是理论的真正确证。波普尔曾说“经验的科学的系统必须有可能被经验反驳”[4],以否定一个理论为出发点对其合理性进行检验才是正确的证实方向,实际上有些理论比较容易得到相应的验证,这也致使这些理论具有更大的被推翻或被否定的风险。若进行确证的证据能够切实的检验一项理论并以此得出结果,否则这一次确证只能称为是一项失败的证伪尝试。波普尔强调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的标准是它的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或可检验性。

波普尔可证伪理论的局限性

波普尔的可证伪性认为,在科学证伪的过程中哪怕出现一次反常现象那么这个理论就被彻底反驳,没有任何解释可言,由此可见波普尔可证伪理论的判定标准过于片面和绝对化。“科学理论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每个理论都是特定时代和条件下的产物,不是完美无缺的终极真理”[5]。科学知识和社会物质生活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通过纯粹的摒弃原有理论的方式去发展真理是有失偏颇的,科学的真理应该是在原有理论上的扩展和升华进而实现“相对逼近真理”的递进过程,而不能简单的推翻现有的理论模式将诸多未得以发展的理论扼杀在萌芽阶段。一个经典的理论都是在不断地被证明与驳斥的矛盾状态中得以建构的,只有不断地完善并修正现有的理论体系,在发现错误和清除错误的路径上去挖掘真理、接触真理,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确保更多的经典理论得以实现。

猜你喜欢
阿德勒爱因斯坦经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爱因斯坦的梦
走出孤独:阿德勒孤独十五讲
把童年还给童年
把童年还给童年
你知道爱因斯坦的母校在哪儿吗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成功来自谦虚
爱因斯坦怎么庆祝生日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